•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吴秀波,刘涛,李晨,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翟天临,张芷溪,王劲松,王东,肖顺尧,檀健次,章贺,刘欢,杜奕衡,曹磊,来喜,陆思宇,王仁君,陆妍淇,黄俊鹏,王伯昭,许还山,褚栓忠,张志忠,李佑伟,张逗逗,蒲萄,陈喆伦,韩东,时光,陈之辉 

    导演:张永新 

    猜你喜欢

    • 第8集

      柳叶摘星辰

    • 第17集

      特别行动

    • 更新第01集

      金猪玉叶

    • 更新第28集

      这就是爱情

    • 更新至08集

      光·渊

    • 全24集

      烈爱

    • 全28集

      见好就收

    • 已完结

      爹妈满院

     剧照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2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3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4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5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6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6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7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8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9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代枭雄曹孟德(于和伟 饰)在逐鹿的群雄中间声名鹊起。他将落难的献帝刘协接到许都,以天子威名号令诸侯,更渐渐滋长着一颗霸主的不臣之心。在毫不留情地铲除异己的同时,曹丞相遍觅孝廉贤良,唯才是举,从早期的荀彧,到之后的荀攸、杨修(翟天临 饰),均进入幕府一展才华。是时,河内司马家的老二司马懿(吴秀波 饰)韬光养晦,隐姓埋名,为避免曹操的征召宁肯自断其腿。后在世子曹丕(李晨 饰)恳切的邀请下,他成为曹丕的幕僚。为争夺世子之位,曹丕和弟弟曹植展开明争暗斗,而他们各自的幕僚司马懿和杨修也卷入连番智斗之中。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樯橹灰飞烟灭。老一辈的英雄黯然落幕,新一代的智者勇士将在未完的乱世中继续宿命的缠斗……

     长篇影评

     1 ) 《军师联盟》:向过去说再见

    我要收回之前的话了,在《军师联盟》刚播出两集时,我很欣喜地认为历史正剧终于回归,但在它已经播完了上部四十二集后,我决定收回那句话。

    (原来的话我写在《军师联盟》初评

    但现在我要下一个更大的判断:《军师联盟》是历史题材剧目拍摄方式的一个转折点,也许它将带来历史剧的新拍法。

    当然,这样的新拍法是好是坏,我还在观望,总之,过去的时代过去了。

    一旧的螃蟹

    如果按照历史正剧的标准来看,《军师联盟》的问题非常多,多到很多人会为它究竟是不是历史剧而争论不休。

    当然这里要明确的一点是,时间线的混乱并非是历史正剧的问题,很多人拿着前几集里华佗之死、衣带诏事件、官渡之战等历史事件来说事,认为这部剧打乱了时间线,一点都不符合历史。确实,这样子做不符合历史,但不符合历史不代表它不是历史剧。历史剧首先要是剧,剧就自然会有一定的演义改编:《雍正王朝》里八王爷死在雍正驾崩前一天,而历史上他在雍正三年就去世了;《走向共和》里翁同龢处处给北洋水师掣肘,而历史上他几乎是每一处款项都会应允;《大明王朝1566》中贯穿故事主线的改稻为桑更是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然而这些都不妨碍它们是历史剧中的翘楚,因为历史剧要表现的,从来都不是历史上的人们做过什么,而是要表现那些人可能会做什么。

    然而即便如此,《军师联盟》依然和历史正剧相差得有点远,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将历史人物卡通化、普通化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人是深不可测的大海,文学作品对人的描述往往会在细节中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潜意识和人物性格,比如毕飞宇在讲《水浒传》时就从「(林冲)便出庙门东头去」一句中深剖出了林冲性格中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而王劲松也说过刘和平的历史剧台词往往都有好几重意思,轻易不敢改动。

    而在《军师联盟》里,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除曹操、荀彧外大都失了厚重。这也是为何很多观众认为,在第二十四集曹操死了之后,这部剧便没了意思。

    比如杨修,作为司马懿前期的主要对手之一,杨修充当的是反派角色。一般来说反派角色往往是容易出彩的,诸如《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世藩,但是在本剧中杨修却表现得颇为令人反感。这样一个世家公子,极为聪明,全剧中论及脑袋灵光怕是没有人及得上他,而他恃才傲物偏又沾染政局,心中没有道德约束,只有强肉弱食,最终被曹操所杀。在临死前他对司马懿说:「这么多年了,我自恃才华,替平原侯与曹丕争,替平原侯与你争,甚至替平原侯与大王争,可争到最后我发现,我是在为了自己争,我以为我比任何人都快出三十里,而恰恰就是这三十里,可以要了我的命。」

    这段话是很显然的反派心路,作为只有一个行为动机的反派,往往会在故事最后给他以独白的时间,以期获得观众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但这是卡通的办法。因为人是复杂的,尽管某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动机是某,但不见得他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完全为了这个动机服务,他依然可以有着自己的其它心思或潜意识,但是在杨修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尽管翟天临把这个角色的该特点演得很到位了,但这个人物依然是单元单极的,不够饱满。

    再举一例,比如汉献帝。汉献帝这样一个人物在剧中出场不多,却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角色。故事开始,便是汉献帝和董承、刘备、司马防、杨彪(后两位是编剧自行加入)合谋衣带诏,刺杀曹操;他的故事最后,是曹丕当了魏王后,想尽办法劝魏王登基。整整三十年时间,这个皇帝在剧中的表现数十年如一日,懦弱依然懦弱,性格上似乎也只剩下了这一点,作为汉帝国国祚的最后代表人,这样的形象显然是单薄的。

    除了这些漫画化的人物形象外,《军师联盟》还有几处非常不像历史正剧。

    首先就是大量的现代生活戏

    历史剧里出现许多生活戏并不足为怪,生活戏是反映古人生存状态的表现,观众通过服饰、道具、行为、言语来感受古人的生活习性和社会心理,这是很值得提倡的,古装剧《红楼梦》(尽管不是历史剧)就是生活戏的典范,而《北平无战事》、《少年天子》、《大明宫词》和《苍穹之昴》里也有大量的生活戏作为辅料。

    但是,在《军师联盟》里,生活戏不再是古人生活戏,而成了现代生活戏。

    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在《晋书》中只有二百七十字的介绍,相关文字越少,越能给有能力的编剧以发挥空间。然而在本剧中,张春华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古代女子,从全剧开始就以「悍妇」的形象示人,时不时揪住司马懿的耳朵把司马懿给教训一顿。

    如果说当作人物塑造那也无可厚非,但在上部的最后几集中,张春华的角色地位迅速提高,以至于后面几集完全沦为了家庭戏的家长里短。曹丕赏赐司马懿以美人柏灵筠,同时柏灵筠也作为曹丕的眼线,为曹丕传递信息。而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张春华自然不答应了,于是从二十九集司马懿为难开始,分别上演了张春华发火、曹丕逼迫、张春华无奈接受、柏灵筠替司马懿说话、张春华最终接受柏灵筠的戏份,直到第四十二集上部结束。

    如此冗长的戏份让观众感到不适,毕竟这是在东汉时期而非现代,毕竟大家是来看历史剧的而非生活剧,花费大量篇幅在这样的情节上对传统历史剧观众来说颇为不妥。

    其次则是剧中无处不在的喜剧元素

    历史剧向来是塑造历史气氛的,无论基调是昂扬的还是悲怆的,都给观众以一种正谕的厚重感。奋发图强如《汉武大帝》,走投无路如《大明王朝1566》均是如此。但很少会有历史剧里掺杂着喜剧元素,然而在《军师联盟》中我们却能看到层出不穷的喜剧元素。

    喜剧元素不完全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搞笑情事,而可以用一些黑色幽默的办法对剧中人物开上一两个玩笑,比如司马懿去找夫人张春华故交汲布时,由于台词间的种种模糊所指,观众们都会会心一笑,并纷纷留下弹幕。

    这样的黑色幽默自然会消解掉全剧的紧张气氛,把原本肃杀、凛冽的感受一扫而空,只留下弹幕上的狂欢。

    很显然,在一部优秀的历史剧里,上面的问题都不会出现。然而在感受到本剧的历史剧必要元素后,我却在怀疑,这些问题是主创有意为之的。

    也就是说,过去历史剧大家吃剩下的螃蟹,《军师联盟》也许不想再吃了。

    二新的螃蟹

    很显然,不会有人为了《琅琊榜》、《甄嬛传》去争它是否是历史剧,甚至连《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剧,也都不会有人去争它是否是历史剧。但有人会去争《康熙王朝》是不是历史剧、也有人会去争《三国演义》是不是历史剧。

    因为历史剧最重要的一些元素,在《军师联盟》中是存在的。

    第一点就是历史脉络。编剧常江很明显是有想表达的,她也在试图刻画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比如上部中贯穿始终的人才选拔问题,从故事开篇就出现的月旦评和曹操《求贤令》,到曹丕为了登基而颁布的九品中正制,这些都是那个时期社会流动的代表,而围绕在这二者背后的,则是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说过的那句话:「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豪族,属于儒家信徒,而魏皇室谯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魏、晋的兴亡递嬗,不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

    因为本着陈寅恪先生的论断,在《军师联盟》中确实着重表现了儒家豪族和非儒家寒族之间此消彼长的斗争。曹操在时,曹魏政权占上风;曹操死后,世家大族重新抬头。这是《军师联盟》一条主要斗争主线,抓住了这一条,就比《铁齿铜牙纪晓岚》这类借古讽今套在哪朝哪代都可以拍的戏说剧,更贴近历史剧一些了。

    第二点则是拍摄态度。我们看《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虽然都是历史题材故事,但更多将镜头和画面用力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上,而那些关系也往往脱离了时代背景,放在现代并没有差别——当然观众并不会在意。

    而《军师联盟》据说投资了四亿,相比于其它剧动辄大投资,这部剧的投资我们至少是看得见的。被称为「横店钉子户」的《军师联盟》,在横店足足拍了三百三十三天,有时一天下来就只能拍一场戏,而且多数戏都是顺拍,这样一来,场景搭完了就不能拆,多放一天就多花一天场租。导演张永新说:「每次统筹去租场景,负责人都头痛,搭一个景就拆不下来,其他组都没法拍戏了。」

    这样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场景和服化道。在该剧需要拍摄外景时毫不含糊,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它时不时表现出的山水景色,和以往那些用特效做外景的电视剧比起来,钱确实花到了地方。

    同时,该剧服装设计师陈同勋亲自把关了两千多套服饰,在访谈时他这么说:「司马懿的衣服有上百套,之所以要设计这么多衣服,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服饰让角色变得更丰富。比如他家居便服一直是选用平民的布料,且虽然随着出席场景不同,其外衣会有样式、材质的变化,但内衣一直是采用普通的布质材料。这个状态下的司马懿需要处处隐藏自己的野心,质朴的布质内衣将司马懿的含蓄和内敛很好地展现出来。……这是曹操穿的大氅,衰老的他失去了所有的锐气,为了衬托这种大势已去的伤感,大氅的毛我们进行了重新处理,像落汤鸡的羽毛,其羽翼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的身体,看起来会有英雄迟暮的感觉。」

    第三点则是演员的表演了。于和伟的曹操被认为是本剧目前为止最出彩的人物,这个角色不像上述的卡通化人物,他有着足够的厚度,面对着汉臣和篡汉他矛盾了一生,这样的矛盾在他和荀彧(王劲松饰)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段也算得上是本剧最出彩的段落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种种很明显是该剧想要拍摄历史正剧的态度,不苟且、肯花投资,但是在这些态度背后却依然存在着第一段里说的那些问题,真的是能力不足吗?我看不见得。

    在这样的正剧拍摄态度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少对历史的还原(如《卧薪尝胆》),也不是现代人视角下的历史观加成(如《雍正王朝》),而是——而是编剧在重新建构历史。

    《军师联盟》是在历史的原有基础上重新进行建构,试图构造出新的历史文化,同时以符合当下的核心历史观为全剧重心拍摄而成的历史题材作品。如果非要下个定义,也许可以叫做「新历史剧」。

    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呢?

    一是豪赌。大家都清楚,历史剧到今天这个时候,已经不大走得下去了,十年前的《大明王朝1566》和《卧薪尝胆》就标志着古典叙事方法的衰颓,而后几年间《大秦帝国》、《大清盐商》、《楚汉传奇》、《抗倭英雄戚继光》和《于成龙》等,尽管质量不一,但几乎没有一部能再获得当年的关注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愿苟且,那就只能变,变出一种新的历史题材拍摄手法。所以用历史正剧四亿投资的手法来拍摄,是一场豪赌。

    二是试探。既然历史剧要变,那就不仅从形式上变化,在内核上也要变化。一来大家对三国题材十分感兴趣,二来大家对司马懿却又不是那么地了解,因此当主创将目光放在司马懿这样一个在大众视野中形象似乎有所指却又模糊的人物进行再构建时,本身就是对口碑和市场的一种试探。上部中荀彧评价他为「静水流深」,曹丕则称他为找不到缺点的圣人,那么这样一个人物究竟最后会变成什么形象呢,是一直这样存大义最终以统一全国这样的价值观来软着陆,还是最终会「黑化」成为一名阴谋家?这一切我们还未尝知晓,但可以清楚的是,主创在试探观众的接受程度。

    三是迎合。上文中提到,本剧中充斥着大量的、历史剧中不该有的卡通化、漫画化、生活戏和喜剧元素,尽管历史剧观众群体不愿见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才是目前网络上的主流。当我们翻开这部剧的官博时会看到,官博一直在拿这些东西作为噱头来营销,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汲布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官博也拿这件事说事以期获得网络群体的喜爱。同时张春华的行为尽管「累赘」,但也贴合了当下女权意识的兴起。

    无意去评价《军师联盟》从创作到宣发整个过程中上述行为的对与错,因为很多事都还没有结果,评价的标准不同自然结论也不同。但我可以相信的是,用拍历史正剧的态度来拍这样的新型剧,这个螃蟹《军师联盟》既然吃了,那么未来一定会给它记下一笔。

    至于这个螃蟹究竟能不能吃,恕我直言,我也不知道。也许所有人都在观望。

    结语从《白鹿原》到《军师联盟》

    《军师联盟》上部接档的是耗时十六年的《白鹿原》,这一无意识的举动却仿佛被赋予了戏剧性。《白鹿原》老老实实按照拍正剧的手法、做正剧的态度拍出了一部正剧,《军师联盟》则是以拍正剧的手法试图走出一条新路来。

    (附送链接:《白鹿原》:致焦灼的时代

    是一个时代的谢幕曲,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场曲。有些沮丧,但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只能跟自己说:「也挺好的。」

    虽然我无比怀念旧时代,但我们谁都知道,至少短期内是回不去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同发于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与微博:孔鲤。)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2 ) 曹操一死,烂的无敌,剧中女人没一个正常的

    曹操一死,就是个烂剧,还有这个剧里的女人都像神经病,一点逻辑都不符合 张春华,自不必说,就是一个草包泼妇啊,难不成能揪丈夫的耳朵,就代表成功女人?就女权了?特别纳妾这几集看的人尬癌犯了,脑残编剧不知道,古代有通房丫头,妻子带来的丫鬟都能行房,纳个妾那是在正常不过了,过去人讲究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不是现在生一个两个,弄一集意思一下,够了,在这像臭脚布似的,到现在七八集过去了,还在这隔应,好剧全毁了。 柏夫人,演出来是一个高傲聪明的大家闺秀,然而被人家退来退去,那个破门槛自己跨来跨去,在古代别说这种大家闺秀,就是贫困农女也受不了这样,这他吗是奇耻大辱啊,早一头撞死了,就是放到现代女人也受不了啊。 甄姬,漂亮,但是是编剧用来恶心人的,只要一出现,就是开口子建,闭口子建,天天在丈夫面前谈初恋,还是丈夫的敌人,有人这么傻逼吗。结婚20年,孩子两个,还是子建子建,人家曹植早三妻四妾了,这人设空洞匮乏的一毛,看的人发怒。可惜了一个漂亮的演员.。 郭照,自身就是侧室,还去求曹丕叫不赐妾,打自己的脸?还有结婚十多年,不孕,到历史上甄姬要死的时候,怀孕了,真他妈巧,然后肯定孩子掉了,狗血宫斗,编剧脑子里就是这些货了,脑残玩意。 还有邓艾,要女的站旁边才能好好说话,曹家那帮,人家是将军,但不是草包,一个个都缺心眼似的,诸如此类,让人看的隔应尴尬。 远的不说,说近的,《楚x传》,都说烂剧,但至少里面的人都符合逻辑,不唐突,做事行为不像神经病,这剧完全就是前面曹操、荀彧、崔琰等等那几个演员的演技撑起来的口碑,都没了,现在就现形了,弃剧

     3 ) 莎士比亚搞对了他的历史吗?

    本来发在评论区,排版太难看,就发这里吧。 我的观点是,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历史论文,没必要符合《三国志》。至于说人家不符合《三国演义》的,这部戏和《三国演义》有一毛钱关系吗? 我才疏学浅,转载一篇剑桥历史专业的学者写的文章。标题是《莎士比亚搞对了他的历史吗?》,主要探讨莎翁的历史剧,比如《亨利六世》,是否符合史实。文章很长,截取一小段给大家看看: 我的大致翻译:莎士比亚犯的史实错误是数不清道不完的。但是,就像每一个优秀的好莱坞编剧都知道的那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总是排在叙述正确的历史之前。那些用莎翁的《亨利六世》来了解玫瑰战争的人,就和那些相信《拯救大兵瑞恩》讲了一个真实的二战故事的人一样聪明。 It would be impossible and tedious to list all the examples of Shakespeare’s historical distortions. As every good Hollywood screenwriter today knows, a cracking story always comes before historical acccuracy. Using Shakespeare’s Henry VI plays to learn about the wars of the roses is about as wise as trusting Saving Private Ryan to tell you the true 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文章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theatre/william-shakespeare/10106855/Shakespeare-did-he-get-his-history-right.html 作者wiki://en.wikipedia.org/wiki/Dan_Jones_(writer) 再举一个例子,亨利五世里面有个人叫Hotspur,为了戏剧效果莎翁改了他的年龄。这和军师这剧改了华佗死期,曹家兄弟年龄,是不是一样?那些骂军师的,要不要也去骂骂沙翁?还有人物刻画。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亨利六世没有莎翁写的那么伟大。算不算洗白主角?何况这剧才刚开始,求告知它哪里洗白司马懿了。 人家剑桥历史系的学者都觉得没必要抠莎翁剧的史实,我们凭啥要求一部国产通俗电视剧完全历史正确?还是观众们觉得你们比莎士比亚更知道怎么写剧本? 何况,从这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编剧懂的挺多的,不可能连人物哪年出生都不知道。比如月旦评的来历、吉平也在谋反之列、郑玄。观众们真的在看这部剧之前,就知道这些人和事了?反正我是不知道。骂违背历史不如骂编剧考据癖。修改人设、时间线并不是无知,是尊重历史和讲好故事之间的取舍。这,就是这部戏和其他瞎编的神剧的区别。 不符合时间线并不代表它不是历史剧,脱离史实也不该被如此诟病。 那么,一个好的电视剧应该是什么样的?基本的要求是故事逻辑通顺,人物性格合理。然后就是令人信服的摄影,音乐,演技,灯服道效化。最后是中心思想。只要以上几点做得好,在国产剧中基本上就鹤立鸡群了。注意一点,主角的台词和价值观不一定是这部剧的价值观。这一点一定一定要分清。 总之,这部剧看了两集我感觉还可以,肯定不是烂剧。它可能有它的问题,但绝不是网上骂的不符合历史。有些人黑得太不到点上了,看着实在难受。今天先打个四分,关于剧情的评价以后再另写一篇。

     4 ) 这样的曹丕竟是如此动人

    历史有时属于胜利者,但历史有时却把更多的同情与关爱给了失败者,尤其当这个失败者多才又多情的时候,曹子建就是如此。小时候TVB《洛神》中马浚伟更是满足了我的一颗少女之心,英俊的面容,如玉的性格,舒朗阔达的心胸,才华冠绝天下,一行一动皆是坦坦荡荡的君子风范,那时候想,历史中的英雄少年大抵就是这样一种模样吧。电视剧杜撰出来的爱情更是凄婉动人,也许正因为是悲剧所以才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曹植与甄宓偏偏有缘却无份,小时候总是想不明白两人既然爱的如此之深就不应该让别人分开他们,连死亡都不行,这是那时我理想中的爱情,具有毁天灭地的力量,可以冲破一切的束缚,但现在渐渐明白“求不得”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那时喜欢曹植,自然是无比痛恨鄙视曹丕的,恨他抢走甄宓,却并不珍惜她,每每看他冤枉甄宓的时候,那颗心向子健的心就在滴血,我爱她如珍宝,你却把她践踏在尘埃之中,子桓啊子桓既然爱过为何不去珍惜,也许甄宓于你来说不过是一件可以炫耀的胜利品,让她恭顺的臣服在自己身边,打击那个处处盖过自己的弟弟。我讨厌《洛神》中的曹丕,狭隘,嫉妒,多疑,堂堂男子大丈夫竟然被郭照这样一个后宫妇人的小小诡计玩弄于鼓掌之间,如果曹丕的心胸境界以及智力真的像电视剧中塑造的那个样子,我真真觉得曹操真的是眼盲才会把自己平生未完的事业交付到这样的人手里。有赖于《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观念深入人心,读者和观众大骂曹操是汉贼,对刘备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的事业全都扼腕叹息。但后来读到曹操的一些诗文之后,我才豁然明白,历史这里又有了偏狭,当你认真去解读曹操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被曹操所吸引,被他心中的抱负所征服,他四处征战求的不是专权,而是想结束乱世还天下以太平。这个能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有志掇取“明明如月”,这个能东临碣石,观沧海以自照的曹公绝不是一个眼盲糊涂之人,我被曹操的如山如海可吞吐日月的心胸所折服,在《军师联盟》中,李晨所扮演的曹丕身上我恰恰看到了这样一种阔大的心胸与抱负,这里的曹丕更多了一丝的隐忍与不服输的骄傲,看过几集之后,我竟被这样的曹丕所吸引。
    历史上总是说曹植天真善良不是为君之才,这点我到今天依然赞同,曹植是个诗人才子,太多诗性的浪漫,他的天真美好只适合活在诗的世界里,现实是一条肮脏丑陋又臭气熏天的河,子健不会跳入河中让河水污了自己飘逸翻飞的衣角。而子桓不同,他是务实的,理性的,与弟弟相比他少了一点洒脱,少了一点才气。但他对天下有着精准的认识,他明白这个天下需要什么样的人去治理,他懂得为上者应该如何去驾驭这个天下,还有比这天下更难驾驭的人心。曹丕早就跳下了现实这条河之中,咬着牙,忍受着熏天的臭气,污秽环身依然不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因为这也正是他父亲所走的道路,虽然他追赶不上他父亲的步伐,但他依然坚定,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登上他与父亲都向往的彼岸之地。这就是曹操为什么选择了他的原因。
    《军师联盟》之中,我喜欢曹丕对着郭照所说的一番话,这是曹丕内心最直白的表露。
    “我的父亲就像那泰山之巅的松柏,我出生在这样的大树之下,可以登高远望一览众山,这是我的荣幸,可我也许永远也无法超越他,无法正视这苍穹之美,这也是我的不幸啊。”
    郭照按司马懿所教她的话回答道:“公子错了,青天就在头上,只要公子有振翅之心。”
    反复回味这段对话,为曹丕能够有一览群山的雄心而开心,但又为被父亲光环所遮盖的他而心酸。
    在曹丕心中父亲像神一样伟岸,他望着父亲的眼神充满了崇拜与敬畏,他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他也知道父亲喜爱的是曹植和曹冲,剧中,看到曹丕屡屡被父亲呵斥,曹丕眼神中流露的受伤是那么明显,让人莫名的想冲上前去抱抱他,安慰他: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前几集的曹丕委屈的像古时候新婚不受公婆待见的小娘子,不仅父亲对他冷漠,就连自己看上的司马懿也对他的招揽推三阻四,当曹丕一脸愤怒的对跪在地上的司马懿说“你利用我,你始乱之,终弃之,你不厚道”的时候,我在屏幕之外忍俊不禁,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屈原把自己跟怀王的关系比喻成美人和君子的关系,原来谋臣寻觅良主就跟美人寻找能够宠爱自己一生的君子一样的急迫,只不过电视剧里边的曹丕更像是那个不被君子宠爱的小美人一样,一肚子的委屈,临走时司马懿要送他离开的时候,那一声傲娇的“跪着吧”,把曹丕此刻求贤不成(求爱不成),又爱又恨的心里表露无疑。不得不说,这几年想起李晨就想起了跑男,看了军师联盟之后,才忽然记起,李晨也是我曾经喜欢的吴哲,我喜欢的龙乌鸦啊。
    也许这样耿直的曹丕也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曹丕,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像经典的《三国演义》一样,里面的人物都是经过艺术的加工的,就连《三国志》谁也不能说那里面的人物就是历史真实的形象。
    曹丕的爱情在前几集中已经初露端倪,很含蓄,但是却如此动人。当曹丕握住郭照的小手,一本正经的谈着性命攸关的大事,屏幕之外的我却能品味到俩人初初心动的甜蜜。对于郭照来说,曹丕手掌的温度换来的是她一生无悔的相守,又是一个痴情的傻女子,又一个可爱的可敬的真女子。
    《军师联盟》细节非常考究,人员选择百分之九十九满意,想夸赞的地方太多了,吴秀波等老演员的演技还是炸裂般的好看,曹操对着杨修说“小点声”的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年轻演员都非常好,可惜了只有六集就挂了的郭嘉,希望能恶补一下三国的历史,多了解一下这些人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剧越来越挑剔,回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电视剧,常常觉得现在的小孩子真可怜,他们童年看的都是雷剧,但是我相信还有导演有自己的坚守,坚持在拍好剧出来,而我们这些观众的任务就是要告诉这些导演们,你们只要安心拍好剧,收视率和宣传我们观众来搞定。

     5 ) 这小姑娘打扮得可不怎么样

    昨晚特意买了个优酷会员看了两集《军师联盟》,如果这算是部历史剧的话,头两集就可以把导演和编剧打到及格线以下。

    曹操演得刻意张扬而气度全无,所谓“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中的“古直”二字在其身上荡然无存了。跟新三国中的曹操一个尿性,输出全靠吼,甚至有些歇斯底里,有些话听着更像是刘邦这类人该说的。

    虽然预告片中那句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不能让你这么肆无忌惮的要挟孤”已经让人怀疑编剧的水平,但实际观感更是气吞山河的别扭。不可想像这种台词从写下过“北上太行山,艰者何巍巍”的曹操嘴里说出来。

    另外刘备虽然是个龙套,第一集刺杀曹操的桥段,以刘备的隐忍与韬晦,虽然他敢在衣带诏上签名,但断然不会将自己置身于直接行刺这种鲁莽的行动中,且《三国志先主传》明确提到了刘备“会见使,未发”。编剧在细节上的散漫与不事雕琢已经让我对后面要跟主角演对手戏的诸葛丞相不抱任何期待了。

    至于月旦评那段真是尴尬到我想快进跳过,杨修对刘桢、曹植、曹操的评语很多是生搬钟嵘的《诗品》。比如刘桢“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曹植“骨气奇高,粲溢古今”云云。但编剧似乎还想卖弄一下自己那点私货,于是把跟曹植同列上品,“自陈思以后,桢称独步”的刘桢给划了个二等。

    总之,我也很绝望啊。

    ---------------------------------------------------------

    刚刚把第八集和第九集看完了。还是那句话,不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把这部剧跟《三国演义》拿来做对比,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种玩意怎么配跟《三国演义》做比较。

    就像我的标题一样,诚然,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作者与编剧就是化妆师。针对这一点,诞生了诸如此类的论调:

    “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只是一部电视剧,艺术加工是理所当然的,那些拿历史说事的都该闭嘴。”

    “《三国演义》也是罗贯中艺术加工后的产品,为什么《军师联盟》同样是艺术加工就该被骂?”

    对此,我不是针对某一两个人,我是说持此论调的都是垃圾。

    一部历史改编的艺术作品,以历史真实为材料,作者和编剧对其进行雕琢润色,从而达到艺术审美上的升华,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然则既是“加工”,则需匠人;既有匠人,技艺自然有高有低。故而历史在一些能工巧匠的手中,成了雕龙之作;而在一些只怀雕虫小技的匠人手下,却沦为毫无灵气的蠢物。

    而在文学批评和艺术鉴赏的领域,有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叫“败笔”。一个作品中,一旦有了明显的败笔,那就不能称之为好作品。就好像一个小鲜肉,无论他的迷妹如何吵嚷“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知道他为了这部作品付出了多少吗?”然而他演技让人尴尬到出戏,那我还是要骂他;同样,你这部剧制作再精良,付出了再多努力,剧本写得太差,就应该批评,因为这是明显的败笔。

    如果说头两集还只体现编剧和导演在细节上的散漫与不加雕琢。那么如今九集下来,这部“不是历史正剧而是历史改编作品”的导演和编剧对于历史的改编实在是太过随意和粗糙了。好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改编,或者说艺术加工,讲求一个度,而基本的要求是,艺术化的处理不要影响到观者的观感。

    刚好我看到评论里有人质问说:

    “曹操难道就应该说什么话?”

    没错,因为无论怎么绕,这至少还是一部历史改编作品。那么人物的塑造就应该以历史原型作为基石,而高明的作者能够抓住这些历史原型的一些特质,进行艺术的夸张,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进而增强戏剧的张力。《三国志》记载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曾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手段狠辣,心如铁石可见一斑;到《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大笔一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语一出,奸雄之姿跃然纸上。这就是优秀的艺术加工,史实中大相士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这个情节中,罗贯中很好地抓住了“奸雄”这个点,在原有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甚至都没有改变“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句式,只是稍加雕润,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体现了曹操“奸雄”形象的奸险薄情,又隐隐给人一种雄视天下之感。既没有跳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同时又通过这种艺术夸张,使这段情节中曹操与陈宫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写作技巧。

    本人从来就不反对艺术加工(因为自己就是中文系出身),只要创作者能准确的抓住人物的特质,文学形象甚至能高于历史形象,这也是为什么罗贯中笔下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些艺术典型能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反观《军师联盟》与前几年《新三国》,显然是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曹操这个形象,《军师联盟》九集看下来,曹操给我的感觉跟之前看完前两集一样,想要表现他的威严,只能依靠那些“输出全靠吼”的夸张的表演;想要表现他权倾朝野,只能让他当着献帝肆意屠杀大臣,甚至直接对着献帝嘶吼,羞辱献帝。曹操是个奸雄,但不是个恶棍;曹操虽然弄权,但他并不残暴。而这部剧中的曹操,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董卓,曹操确实因为献帝密诏诛杀了一众汉臣,但剧中这种当庭屠杀朝臣的举动,即使美其名曰“艺术夸张”,对曹操这个人物来说仍有用力过猛之嫌,怪不得有个汉臣在下面吐槽“你如此行径与董卓何异”。

    剧中曹操曾是《新三国》中刘备的扮演者,而且我认为刘备这个角色是《新三国》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我严重怀疑刘皇叔在《军师联盟》中对曹操的演绎是不是受到了《新三国》的影响。因为这两部作品中的曹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的变化只能通过提高声调来表达,这种表达往往只传达出一种凶恶、急躁的信息。

    就这一点我恰好想到一个反面教材和两个正面教材,反面教材是《军师联盟》中,献帝衣带诏事发,曹操当着群臣将七星刀扔到献帝脚下,让献帝斩杀汉贼。正当献帝畏缩不前之时,曹司空突然一声嘶吼:“你是君,我是臣,拿起来!”接着就是声嘶力竭的一通嘲讽,我都跟着献帝被曹操浮夸的表演吓了一跳。

    正面教材其一是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整段情节中,床头捉刀,而使匈奴使节感叹“此乃英雄也”,可见其超群的气度;被看出端倪,追杀此使,可见其霹雳手段。从始至终曹操一言未发,仅靠两个行为动作就完美的诠释了“奸雄”二字。

    另一个正面教材则是老版《三国》中的一个情节,说的是衣带诏之前,曹操与刘备随献帝许田打围。献帝先请刘备射猎,刘备一箭射中;于是献帝又请曹操射猎,曹操并不答话,只是缓缓地伸出手,刘备连忙把自己的弓递给他,之后的几个细微的动作完全体现鲍国安老师精湛的演技以及对曹操这个形象准确的诠释,曹操轻轻地推开了刘备递来的弓箭,然后神情倨傲的瞥了献帝一眼,之后便不再言语,等着献帝愤愤地将金鈚箭交到自己手中。同样是表现曹操的权势与跋扈,但鲍国安老师的表演可以说是另一种境界。

    回到那个问题:

    “曹操难道就应该说什么话?”

    曹操可以说任何话,就像《三国演义》中他攻下宛城后,一脸淫邪的问张绣:“此城中可有妓女否”;他也可以像《军师联盟》的编剧笔下冷不丁冒出一句“我杀人啦”那样,对张绣来一句“我要做爱啦”。但若是一个好的剧本,那么确实,有的话曹操应该说,有的话曹操不应该说。曹操是一个权臣,所以不应该说一些土匪头子山大王才说的话;曹操是一个奸雄,所以不应该做一些暴君屠夫才做的事。

    没错,曹操甚至可以一言不发。只要作者和编剧有让他一言不发的功力。

    其他还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编剧在创作时的随意和剧本本身的粗糙。比如卞夫人三番五次称呼曹操的小名“阿瞒”,你可以为了表现亲热而不称“夫君”,至少应该叫“孟德”,但“阿瞒”这种带有轻蔑意味的小名卞夫人怎么说得出口。而且这位编剧还把这一光荣传统延续到了曹家的下一代,第九集中曹丕明明已经与甄宓成婚,结果甄宓不叫曹丕“夫君”,反而叫“公子”,曹丕也真是挺委屈。

    另外编剧应该是为了让朝臣的派系能够更加一目了然,所以在面对曹操时,司马防、杨彪等是自称“下官”,而郭嘉等一众手下居然对当时还只是司空之位的曹操称“臣”,甚至连尚书令荀彧对曹操也自称为“臣”。这已经不是尊不尊重历史的问题了,而是缺乏基本的常识,还是说编剧连“属下”这个词都不知道。

    至于尊重历史的问题,其实一部艺术作品,只要不影响观感,为了服务情节的展开做适当的改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好比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因为官渡决战前关羽确实在那个时间点离开了曹操去寻主公刘备,可以说这一段加得毫无违和感。《军师联盟》中包括曹植、司马师、司马昭的年龄较之历史要年长一些,这些都无伤大雅。但现在才播到第九集,已经出现了至少三次让人有明显违和感的桥段:

    第一是华佗之死,历史上华佗死于赤壁之战前夕,这里其实无关紧要,只涉及到华佗一个人的生死,跟其他历史事件无甚关联,还没有引起观者的强烈不适。只是当时看得也是一愣一愣,想着大概是套用了吉平下毒的梗。

    第二处是徐庶这个角色,他在第一集时救走了参与刺杀曹操的刘备。由于《军师联盟》的全名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所以没有大军师司马懿参与的官渡之战被一笔带过了,然后转眼间徐庶身处相府成了曹冲的老师了,接着曹操就是一句“他发誓不为我献一计”,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退出全屏看了一眼集数,因为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跳了一集没看于是赤壁之战也打完了,之后杨修又一句“他难道不知道丞相与刘表即将开战”,当时脑子就乱了。

    第三处则第九集曹操跟“虎痴”许褚锻炼身体,曹操冷不防蹦出一句“马超杀得我割须弃袍”,说完让许褚练水军准备南下跟东吴交战,听到此处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都打到合肥之战了?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我要给这拙劣的扮相两颗星。

    因为,这不是三国该有的样子。

    ---------------------------------------------------------

    十一集看完之后我产生了一个疑惑,这剧为什么要取《军师联盟》这样一个名字。

    军师这个称谓最开始是军中的一个官职,比如曹操封郭嘉为“军师祭酒”;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后升为“军师将军”,《军师联盟》中这个所谓“军师”取的显然不是“军师”的本义,而是其衍生出来的意义,也是后世大多数时候用来定义“军师”的意义:在军事上位君主出谋划策,提供建议的谋士。

    可这个剧看到现在,完全是一出兄弟阋墙的宫斗戏。官渡之战被一带而过,曹操统一北方的全过程完全是作为一种故事背景出现,根本没有涉及任何军事方面的斗争。唯一一个实打实的“军师”郭嘉,在剧中更像一个特务头子。

    在军事上做出谋划,提供计策的这叫“军师”,不是说出主意的都叫“军师”,那个叫“谋士”,叫“智囊”。如今播出十一集,预告片已经到了十五集,曹魏世子之争还在缓慢的进行,可你《军师联盟》难道就是司马懿、陈群与杨修、丁仪、丁廙两个小团体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么个“军师联盟”?除了司马懿未来有可能跟“军师”沾点边,陈群、杨修、丁氏兄弟到顶也就算个谋臣或者智囊团。曹魏那些真正运筹帷幄的“军师”,死了一个郭嘉;第十一集中有“谋主”之称,为曹操献过奇策十二的荀攸跟在他小叔荀彧屁股后头打了一回酱油;至于在《三国志》中与二荀并列地位明显高过其他人,更是在曹魏储君之争中为曹丕一锤定音的贾诩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程昱、刘晔这些真正的大军师多半也只能活在台词中。

    一部宫斗剧何苦叫《军师联盟》?可能是因为“军师”这词逼格高一些,叫《谋士联盟》、《智囊联盟》显得没有气势吧。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或许能说得通,《军师联盟》大概就是“军师祭酒”郭嘉与“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这一前一后对抗主角“大军师”司马懿而结成的联盟?

    顺便对回复中看到的一些“高论”谈下自己的看法:

    “那些抠图剧你们不去骂,却来骂这么良心的剧有意思吗?”

    你们平时吃屎吃得多,如今有人赏你一口饭吃,你感恩戴德当然可以,然而那些抠图剧我根本看都没看过,我又没吃过屎,我说这碗饭煮得不香还夹生,是冒犯到你们这些惯于吃屎的自尊了?今年就看了《军师联盟》这一部国产剧,两星。用什么作的参考?《大明王朝1566》,五星。

    “你打个两星何必看这个剧呢,去看书不是更好?”

    我不看怎么知道这剧值两星还是五星。难道你们是看之前先凭感觉打个五星再去看剧,还是说那些打五星的都是你们这种逻辑?至于为什么不去看书,如果我书看得少,大概也会跟你们这些文盲一样上来就给五星。

    “看个剧都要装逼,你们的历史知识不适合在豆瓣卖弄。”

    你个文盲不懂的就是在装逼?还是说豆瓣上发个观后感就一定要跟你们这些文盲一样为一部雕虫之作拍手叫好?

    平时多读书,不然全世界都在装逼。

    ---------------------------------------------------------

    刚把十九集看完,回到豆瓣发现底下评论这么多。其实我之前对文盲们的一些观点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文盲和智障还是有区别的。文盲虽然知识贫乏,但逻辑仍属正常人的范畴;智障的主要特点则是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都不达标,我想有些评论者可能归于智障一类更为贴切。智障的主要论调大概有这样一些:

    “你就是个三流的伪历史学家,我问了两个历史专业的都说好看,那些说尴尬提历史的基本都是半吊子。”

    历史方面我就一票友水平,别说三流,九流都费劲。以你的认知水平能够把我归入三流行列,还真是谢谢你了。在我的观点里,多次提到了,对历史史实的合理改编,是这类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文中讨论的正是这类剧本应如何对历史史实进行文学化处理,怎样的处理是高明的,怎样的处理是笨拙的这样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属于文学范畴。有的智障码了一大段评论,脑回路还停留在“该剧符不符合历史真实”这一点上,甚至还搬出所谓历史专业毕业生以壮声威,我只能说要么你们根本就没看我所写的内容,要么就是用膀胱看的。连中心思想都把握不住就打了鸡血似的自说自话,也许这就是智障们平时看剧时真实逻辑的体现。像这类的智障言论,以后就不再回复了。

    “都在说历史史实有问题,你怎么知道《三国志》写的就是真的。”

    这种言论就很具有迷惑性,乍一看还以为是文盲的观点,实际上上半句所体现的完全是一些人在文字理解能力上的缺陷,本着关爱智障的方针,我最后再重复一次本文的核心观点:在一部文艺作品里,历史史实是否有问题并不重要,好的历史改编作品也不一定要完全忠于历史的原貌,对于历史真实的文学化处理才是其关键,而《军师联盟》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导演、编剧对于历史题材的驾驭和改编能力不足。

    至于下半句,这类言论多出自文盲之口。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觉得以自己有限的脑容量还有一些进步提高的空间,比如从文盲进化成半文盲,那么与其在这里半懂不懂的看我写观剧流水账,不如先去了解一下古代史籍的成书方式,以及《三国志》为什么能够被称为“信史”,这样可能会对你今后去理解和把握正史的可信度有些许助益。

    当然,对你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要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文盲这一点。

    回到《军师联盟》作品本身,目前追到第十九集,对于在豆瓣上写这篇剧评,我是没有什么明确目的的,更不会担起拯救智障与文盲的责任,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甚至我也可能会根据剧集之后所呈现的内容,改变我的评分,但就我现阶段的观剧感受而言,我对这部剧的评价依然还停留在两星的程度。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那些在我看来的主要失分点,或者说我眼中的一些“败笔”。

    首先,一些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的愚蠢台词让细节经不起推敲。关于这部剧诸多细节上的错谬,我在前文已经列举了很多,比如卞夫人那声让人为她捏一把汗的“阿瞒”在剧中反复的出现;比如身为曹操系的荀彧、郭嘉等人对其时同为汉臣的曹操称“臣”,以及最近荀彧荀令君死前那句:“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

    这句话的问题出在哪?这就必须要引出一段史实来说明此事了。通过后面的剧情可以得知,在《军师联盟》剧中,荀彧之死以及之后的崔琰之死可以说都是曹魏世子之争的牺牲品。编剧为了这一个故事可以按照她的设想展开,所以让荀彧以及他的侄儿荀攸的死亡时间推迟了好几年,以便二荀能够参与到编剧“精心设计”的故事中来。

    事实上,曹操于213年封魏公,而在这之前的一年,也就是212年荀彧已经在忧病中去世;直到216年曹操才被封为魏王,而他的谋主荀攸也早在214年,也就是曹操封王的两年前病逝了。也就是说,《军师联盟》中的这段情节发生在曹操封王之后,其实此时荀彧已经去世四年,荀攸则已经去世两年了。但我在前文中多次提到,历史改编类作品,不是盲目的堆砌史实,像这样为之后剧情顺利展开的改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这种改编应该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应该在作品所构筑的整体逻辑上,以及观者的认知上能够自圆其说,或者说自洽。而荀彧的这句“终无汉禄可食”却导致了这个剧本在逻辑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之处。

    荀彧说这话的时候他究竟是什么身份?214年,曹操被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并且有自己的国都邺城。这意味着什么?曹操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也就是说魏国在名义上与实质上都脱离了汉室的朝廷,有一套独立的行政体系和官僚系统了。而到了216年曹操称魏王时,已经可以设置宗庙祭祀了。此时剧中的荀彧还没死,而且可以清楚的得知荀彧当时所在的是魏国的国都邺城。说到这里,细心的人发现问题了没有?从曹操封魏公开始,荀彧已经在魏国当了两年的官了,换句话说,荀令君其实已经两年没食汉禄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编剧对于历史题材的驾驭和改编能力不足的原因,史实中,荀彧是因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遭曹操所忌,最后被调离中枢忧病而死,如果此时说出:“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荀彧终其一生都是汉臣;然而编剧为了之后太子之争的大戏能够展开,强行改动了时间线,但此时的荀彧却不具备说出“今日终无汉禄可食”这句话的条件了,因为他已经是魏国的臣僚了。简而言之就是,编剧为了剧本的故事线修改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时间线,却又没有对这一修改做出合乎逻辑的调整,从而使得人物没有真正融入故事线,只是生硬的穿越过来。

    可以说正是这句或是编剧粗心大意或是编剧本就缺乏相关历史常识的“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导致了这段情节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甚至是崩溃。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细节的重要性,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细节,能让那些真正认真观剧的人感受到编剧严谨的态度,这比口头上宣传那些所谓的主创团队为这部剧花费了多少心血、创作时多么认真要更有说服力;而一系列扎实认真的细节,往往就是决定一部作品最终高度的关键。很多时候一部四星作品与五星作品的差距就在细节的处理上。

    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很多文盲还会觉得这句话以及空食盒的情节表现得十分有深度。

    --------------------------------------------------------------------------------------------

    距离看完第十九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天总算把四十二集全给看完了。其实我确实有点想改一下评分,因为现在看来我之前的一些判断还是略显武断了,所以在看完整部剧之后,之前两星的评分可以下降到一星。

    先来说说这一星扣在哪里,其实也可以接着上文,因为犯的是同类型的错误。前面我提到过,《军师联盟》这个剧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台词上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导致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比如在荀彧和崔琰死后,接下来有一段情节。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的时候,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令朝野为之震撼。这件事在《军师联盟》中是这样描述的:“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引兵出荆州,围困樊城。八月,关羽引水灌城内,是为震惊天下的水淹七军,曹操部下于禁,全军覆没”。这一段旁白其实有一些小问题,就是关羽围困樊城时,樊城的守将是曹仁,于禁和庞德是奉命援救襄樊,关羽利用汉水暴涨击败了于禁援军,樊城城墙也因此受损,导致城内进水,并不是简单的“引水灌城内”。这里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这一部分对于这部剧本身来说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情节,完全可以当成是编剧把于禁和曹仁两个角色合并了,这样的改编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是一处不必要的改编。

    这里就要注意我的观点了,《军师联盟》的剧本,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经常对历史做一些不必要的改编。而编剧对这些不必要的改编往往又缺乏严谨的构思,以至于这些改编在作品中无法做到自洽。就好比你撒了一个很无关紧要的谎,本来不撒谎什么事都没有;但撒了这个谎,最后圆不回来了,反而闹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徐庶降曹,比如荀彧的空食盒,而在此处,则引出了下面的一句台词,曹操手下一位官员,似乎是程昱,对曹操说:“大王,尚书台接到樊城急报,关羽引大军攻破了樊城”。此话一出,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对三国稍有了解的人应该能够明白,关羽攻破了樊城,这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来刘备集团对襄樊的攻略宣告达成;而在这之前西线的汉中争夺战中,也是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这时曹操已经称魏王,“制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业已违背了汉朝的祖制。这就是前面那个微不足道的改编所导致历史线的变动,编剧这一句台词,差不多把诸葛丞相《隆中对》的战略部署给实现了。接下来这仗要怎么打?武侯都已经给编剧安排好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而到此时,剧中的曹魏才刚接到消息准备有所行动。

    历史改编作品,并不意味着但凡是历史就去改上一笔。在实际的历史中关羽最终在曹仁的死守之下没有攻破樊城,在两军相持不下之际被徐晃率军击退,这才有了后面被吕蒙偷袭,最后败走麦城之事。包括劝曹操结好孙权夹击关羽的,就是此剧主角“大军师”司马懿。我举出这一段的用意在于,这确实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段落,出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漏洞几乎可以忽略,但问题在于这个漏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如果编剧真的如《军师联盟》创作团队宣传的那样用心打磨过剧本,是不会出现这种连一个大学生都能发现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只要没出现这句“尚书台接到樊城急报,关羽引大军攻破了樊城”去破坏历史线,接下来的发展完全可以按照史实的走向不露痕迹的衔接之后杨修之死以及司马懿出使东吴的剧情。而且这句话不论是去掉或者改成比如“尚书台接到樊城急报,关羽率军将樊城重重包围,樊城内外断绝,守军仅剩数千”这类符合史实的话,接下来曹操也必然会出兵救援,后面杨修、司马懿的剧情也丝毫不会受影响,且整个情节在逻辑上不会有任何漏洞。

    然而编剧就偏偏不愿意稍微动动脑子去避免这些细节上的瑕疵。可能这些瑕疵很难被察觉,极易被人忽略,这类故事主线之外的情节编剧也不怎么上心,但只要这个漏洞本身是存在的,它就必然会成为那些观剧认真,重视细节的观众口诛笔伐的依据,而这个依据是你编剧自己给的。对于一部文艺作品而言,博得走马观花的看客们一笑,并不能真正说明它的价值;能让那些挑剔较真的观众都闭嘴的,才算得上是佳作。

    当然,我并不会因为一句“关羽引大军攻破了樊城”就去修改评分,因为诸如此类细节上的漫不经心之处在前面的情节里已经屡见不鲜了。然而编剧这种漫不经心在积累了四十集之后,终于出现了令我感到智商被侮辱,感情被欺骗的会心一击。

    在将近十集的家庭伦理剧情节之后,《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终于又回到了宫斗的节奏,在第四十集,曹丕对阿翁这么说:“朕最讨厌下雨的日子,那一次赤壁,朕从华容道撤下来。隆冬之际,这南方该死的天气,居然在下雨”。听罢,我又退出全屏确认了一下集数,并且再次怀疑我是不是看漏几集。因为我隐约记得在前面的剧情里,曹操南征孙权,命曹丕留守许都,那段情节过后不久还出现了“曹操在赤壁,大败于孙刘联军”之类的旁白。最后在第十三集,亲耳听到了曹操那句“孤令你留守许都,责任同样重大”。

    这已经不是文学改编尺度的问题了,这也不是剧本时间线混乱的问题了,这是剧本本身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逻辑硬伤。看到这里我都很佩服这样在主要角色身上出现前后矛盾情节的剧本居然还播出来了。虽然这部剧完整的看下来,我已经明白编剧的水准非常低了,可是这样的剧本,这样低级的错误发生在了男二号的身上,一个诺大的剧组,导演、监制、演员在讨论剧本的时候,哪怕有一个人像前期宣传中鼓吹的那样“不糊弄自己,更不糊弄观众”,曹丕是怎么留守许都,然后从华容道撤下来的?这就是导演口中“有质量,有保证的作品”。

    最后再说说评论区里看到一类有趣的言论,归结起来大概是:

    “个人评论也就算你一人见地,你说了一大堆,也不过是你主观的偏见。”

    对此我很负责任的说,整篇文章本身就只代表我个人主观的看法。难道你说的每句话都是代表整个文盲群体的发言?还是说你们有个舔剧智障统一战线?

     6 ) 杨修告诉你为什么才子都混不好职场

    冯仑有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混官场,尤其混到顶级官场,首先就要懂得这个字:熬。活久见,斗不死的牛人,你只能把他熬死。那什么人适合混呢?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用荀彧形容司马懿的一句话:静水流深。司马懿熬死了两代魏皇帝,他孙子终于熬出头。

    司马懿

    跟杨修一样,李白和苏东坡那种巨婴式的人物,混职场肯定混不好,牢骚一大堆,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连老板都不放在眼里,没事就点评皇帝。自恋,极度自恋。也难怪,粉丝多,走到哪都众星拱月,连皇帝都是他们粉丝。

    所以,对饮成三人的李白基本上活在自己幻觉里,他最好的朋友就是酒和月亮。一天到晚喝酒的人能做什么具体工作。苏东坡还能做点具体工作,但瞧不起人,不吐不快的毛病改不掉,也是没用的。

    苏东坡

    这就是才子最大的问题:不能忍。杨修被杀之前对司马懿说:你知道你我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就是汝能忍,我不能。不过老实说,杨修没有辱没老杨家门风,他对司马懿又说:我在那边等你,倘若你能忍到最后,过来告诉我,此时走和那时走有什么区别。说完慨然赴死。

    杨修

    杨修绝对大户人家出身,弘农杨氏是当时四大士族门阀之一啊。按东汉算,祖上有连续四代都出了总理啊、军委副主席这些人物。

    要倒到西汉,那他的老老老老老太爷,就是当时参与分项羽尸的。

    这么大的士族,除了历代当大官的人多,还要精通一经,大士族门阀最起码的一个特征就是:由武入文,精通一经,传世。杨家精通的是《尚书》。

    所以,杨修瞧不起司马懿家是有道理的,司马懿家虽然算半个士族吧,但跟杨家太不好比了,完全两个阶级。

    《楚汉传奇》 项羽

    从出身来说,杨修根本不需要参加工作,他工作纯粹是为了理想。

    他在社会上风评那么好,《军师联盟》里他搞月旦评,被他认可的文化人呢,比得个什么文学奖牛逼多了。

    这在当时叫:清谈,就是一圈文人在一起,搞个沙龙,喝喝咖啡,谈谈文学艺术和时事。纯粹吹牛逼,具体事么不干的。

    月旦评 石壁

    当时有三个最牛逼的话篓子:孔融、祢衡、杨修。这三个话篓子是当时最能写最能演讲最能辩论的。跟他们说话,你讨不到半点便宜,抬杠能把你抬到翻白眼。

    祢衡是个大毒舌,开始没人鸟他,他就靠撕逼出名,一个一个撕过来,谁有名撕谁。他说这天下的才子我只看得起两个人,老家伙是孔融,孔融大他二十岁。小兄弟就是杨修,杨修小他两岁。其他人在祢衡眼里都是碌碌之辈。

    祢衡见谁怼谁,荀彧牛逼吧,他说荀彧一张死人脸,直接可以拿去吊丧。

    司马朗,就是司马懿大哥,他说司马朗是个屠夫,我怎么能跟杀猪的搭话。

    所以,祢衡这种人怎么能找到工作的呢,这就说到当时职场的招聘模式,靠推荐,三个话篓子互相欣赏吹捧,曹操一度还靠孔融装点门面,拉拢知识分子。孔融就给曹操推荐了祢衡。

    但这个祢衡比孔融还刺头,孔融就已经很刺头了,曹操要禁酒,他跟曹操抬杠,说这个没酒怎么过日子,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座下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他还说尧就是因为一顿能喝千杯,才成为圣人的,这叫什么鬼。

    曹丕呢娶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这女的美啊,曹操父子三人都想搞一腿。话说这跟你孔融有屁的关系,你也要讽刺,说周武王伐纣,把纣的妲己许配给自己弟弟周公,我本来不相信,看今天你们这么做,我相信了。曹操听了直接暴走。

    祢衡也老骂曹操,曹操怎么容他,发狠说,我弄死你跟弄死一只麻雀或老鼠那么容易。

    祢衡的职业生涯,于是开始踢皮球了,曹操把他介绍给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又把介绍给黄祖,黄祖急脾气,有次祢衡骂他死老头,他一气之下就把祢衡杀了。

    所以啊,逞口舌之快容易遭无妄之灾啊

    曹操

    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到杨修,杨修跟他们一路人啊。

    才思敏捷,曹操反应都没他快,有快三十里地之说,就是一个问题杨修想出来了,曹操要走三十里才能想出来。

    杨修什么都不缺,出来工作,就是想靠辅佐曹植,结束当时气数已尽的汉,他跟那些愚儒是对立面。杨修看那些愚儒对汉的愚忠,说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多疯子。

    曹植

    杨修是个激进派,急于求成。但是他和孔融一样,都是理论家,孔融居然还做过虎贲中郎将,也没看他打过什么胜仗。杨修打仗就更不行了。不过,他内外事务总能知晓啊,还善解隐语,一度很能博曹操开心。

    但问题来了,才子啊才子,遇顺境时光芒万丈,遇逆境时则容易犯下低级错误。他太自恋,太低估老板,出几次彩就忘了自己是谁,公司是谁的公司。

    曹操什么人啊,那么多谋臣,都是一路靠实践过来的,剖析问题全面又容易落地,加上又有城府,毕竟打仗治国又不是考试写文章。这些实力派尚且都服曹操,谓曹操善断。善断就是他能从大家的意见中选取适合公司发展的。

    杨修呢,遇到意见不被采纳,就开始耍个性了。司马懿善稽首,杨修常振衣。

    杨修

    你看司马懿看到曹操,那个稽首的动作做得多标准,那是绝对的服从、绝对的惶恐、绝对的谨小慎微。

    司马懿 曹操

    那杨修呢,首先不得不说,他那高傲的范儿绝对正。弹冠振衣,最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以喻内心高洁,那叫一个讲究。

    其实呢曹操作为老板,能笼络这么多人,当然也是有胸怀。但凡事都有度,解鸡肋军令隐语乱军心,加上说杨修是袁绍之甥,这两点是曹操书信里为自己杀他找的借口。

    所谓量变到质变,这个矛盾非一日之寒。曹操杀了杨修还跟他老子杨彪动情地讲:足下贤子,侍豪父之势,每不与我同怀,即欲绳之,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

    什么意思呢,曹操说啊,你这个儿子啊,仰仗你的势力,处处跟我作对,我好多次想杀他,气得不行,但以为他会改,就一次次原谅他,但一味地让步,恐怕有一天他把你们这个家族名誉都毁了,从这一点考虑,我才杀了他。

    有人觉得杨修说几句真话招致杀身之祸,有点冤。但话说回来了,几千年来,又何尝是他一个杨修如此呢?

    知识分子给别人打工,领人家薪水,汲汲于功名,但改不了一个毛病就是话痨,对当下不满,讽刺发牢骚。

    孔子那时候话不投机就跳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春秋那时候鼓励跳槽啊,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永远在路上的孔子

    秦汉大一统,都没法跳槽了,知识分子你还这样,朝上不说,朝下瞎议论,议论什么,无非是厚古薄今。

    李斯跟秦始皇说:这些臭知识分子,整天说古代谁谁谁如何如何好,对现在诸多不满。秦始皇直接讲话:坑之。都刨坑埋喽。

    三国里曹操算是很有胸怀了,然还是解不开和那些清谈才子之间的疙瘩。所以杨修内心不服输,但现实中终究是个loser,司马懿静水流深,笑到了最后。

     7 ) 越自卑的人越喜欢耍流氓

    首先说一下,我是中文系学生,算是大家认为的,比较会愿意为了一些历史差别之类的去较真的人。

    我也觉得,本来我是不是该发一篇500字长评来讲一讲三国历史……问题是,有意义吗?我在进入大学第一天,到现在被导师一步步带起来,指导专业写作,我记得我们有一个研究方向,叫做历史新编。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叫历史新编,我记得热评第一位的楼主长评中提到了历史虚无主义,大概是说不尊重历史就犯了历史虚无主义当时我就觉得……嗯,他可能是真的不知这个词什么意思,顺口说的。

    这个词最早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们评价鲁迅先生的一些历史新编会用到这个词,但这个词大多数情况下只针对普罗文学(即革命浪漫文学)和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在文学意义上的历史新编,有一条叫做改编应该贴近当下的社会,也就是用历史故事来影射现实,这个,当年做得最好的就是鲁迅先生。

    有人谈到了三国演义,说要向三国演义那样改编历史?exm?你认真的?且不说三国演义里出现了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的错写,我形象最深的应该是诸侯起兵讨董的时候,出现了曲解三国志,地名错做人名的误判。

    那些标榜自己高知,吹捧三国演义的麻烦请快一点去万维里找找研究三国演义的学术文章,不要读了几本章回小说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了……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站队问题,或者说,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站队?

    三国演义成书是在明代中后期,蓝本除了三国志外,更多的是明代评书和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因为当时正逢外族入侵,清兵在关外打着,中原汉族快要完蛋了,书里面的那句复兴汉室其实是有别的含义的!借汉朝的汉室,讲中原的汉族!用抨击和刘备抢天下的曹操,痛骂入侵者!

    所以,三国演义其实一部披着三国外衣讲明末历史的小说!

    所以,我真的很奇怪豆瓣上的一些人,为什么古代尚且可以接受大批量的历史改编用来反应当下?为什么现在就不能?这又不是历史记录片!

    现在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懂一部剧的好坏与否,只知道,只要不是正剧,随便踩,踩得越狠越能显示我有水平,我高贵?偶像剧一定就是脑残,网络小说一定就是胡扯,古装剧就一定玛丽苏汤姆苏,嗯,只要中国出品的非正剧,踩它一定不会出错。

    说真的!我们中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都没你们这么高贵!这么牛逼!我记得我的导师就是研究大众文化的,他说他特别惊讶于一些网络写手的写作速度,听说一个晚上能写出好几千乃至上万字,真的好快的速度,还有就是现在的一些古装剧对历史虽然有很大的改编,但是却让很多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对那段历史和提及的人物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错且不论,但起码多知道了一些东西不是?

    说真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是越自卑的人越喜欢耍流氓,真正懂的人反倒可以接受很多东西,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说那些来标榜自己了。

    我觉得豆瓣有多少高知我不知道,但是文化流氓和白痴倒是不少。

     短评

    总结三星半,前半段真不错,不是历史,也不是三国演义,更像水煮三国,全新的故事将三国题材中谋权与计谋刻意突出,跳脱演义对该剧接受度能更高一些,对司马懿从开始就强化了隐忍的个性,皇叔版腹黑曹操大赞,于和伟真牛逼!曹操死后,故事就没那么好看了,总觉得配角塑造要强过主角,有点遗憾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16年2月到11月份,《军师联盟》在横店影视城养活了好大一批群演。盔甲重、场面大、还很累、每天要的人都很多,都是打仗!但去这个组工资也高,很多人是又爱又恨。去年没去过这个组的群演都不算真正的群演。翻翻自己的工资单,有30几天陆续去过这个组。制作精良,不像其他赶进程那些妖艳的贱货!

    11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推荐

    挺好看的剧,我喜欢张芷溪小姐姐的甄宓,一出场就惊艳,红衣更是美爆,她的结局也是惨,但愿来生我们不要再相见。

    12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推荐

    看到谈到尚书伪经就暗自赞叹编剧用心,看到兵器的还原度更觉得这份心思如今难得,再加上于和伟的表演,勉强五星。但当我来到豆瓣,才知道有那么多优秀的历史学家在这里做学术研究,只悔自己在京师大学堂白读了这么久,竟还如此粗俗如此不考究如此不学术,咱们俗人都写不出影评,只能打分自白浅薄了

    17分钟前
    • 义理来居
    • 推荐

    演完刘备演曹操,于老师挺棒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22分钟前
    • 尽欢
    • 推荐

    评分人数过4万了!军师这种题材能有这个关注度也是不容易,金秋再见!

    25分钟前
    • 跪求乐透区
    • 力荐

    影视剧历史如果丝毫不能动摇,以后的古装剧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历史喷还是理智看艺术创作,就看观众了。凭良心讲这剧起码值三星吧,细节待推敲,制作精良,质感好,演员演技好,故事还算精彩。描写战争残酷,《十五从军征》足矣。还有把这剧跟《三国演义》比较,真有必要吗?

    28分钟前
    • 菡萏
    • 力荐

    第一集看过来,历史方面不谈,制作还算精良,演员演技基本在线,可以一追

    32分钟前
    • Pierye
    • 力荐

    于和伟只要再演一次孙权,他一个人就是一部三国。

    33分钟前
    • 奈果宁
    • 推荐

    实在是奇怪有人捧琅琊榜踩这部剧,私以为某榜的权谋比这部剧幼稚多了,无非脸孔讨人喜欢而已。这剧也没有标榜历史剧,如果艺术创作不能有虚构成分,那置三国演义于何地呢?服装道具比较考究,画面也有电影质感,不足之处对白过于现代,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另外剧的标题实在难以吐槽,减分项

    35分钟前
    • 沧月凌
    • 推荐

    看不惯唯三国演义马首是瞻的高知阔论,明朝成书亦是时人所为,角色时间地点多与正史相违。为何当朝同为时人所述创作,皆要与前者无二?制剧态度已该鼓励,且看且论之又何妨。

    37分钟前
    • 鸦哭魔yakumo
    • 推荐

    从曹操死后,出现了神话的张春华、苦情的司马懿以及突然腹黑的曹丕...剧情也开始越来越浮于表面,内容俗套不堪。只有演员的演技、服装、道具依然精致耐看。这不很像我们看的许多低分的古装电影吗?一个华丽的空盒子....打到8.4确实过了.....

    40分钟前
    • Teller小样
    • 还行

    除了配乐有点喧宾夺主,节奏有点散之外,情节还挺有看头的,人物也能立起来,比预期好,四星观望,接着看。(第一集的前半部分确实没开好;刘涛适合这种聪明的贤内助形象,比某颂舒服多了...翟天临真好哇,小哥哥算是青年演员里演技相当自然的)

    44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曹荀离婚大戏太扎心了,想起易中天老师的话:“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或许是因为始终忘不了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

    46分钟前
    • 扎红头绳的白菜
    • 推荐

    很多人指出这部剧不尊重历史,可是这部剧的定位本来就不是历史剧啊。又有人说你不尊重历史也行啊,可以根据三国演义拍,可是为什么呢?前人可以编出一本三国演义来,现代人为什么就不能编出另一种三国故事呢?当然有人指出的称谓我觉得有理,编故事也要尊重基本法,所以扣一星。服装画面演技都挺好的

    49分钟前
    • 凌枫
    • 还行

    司马懿跟柏灵筠终于抱在一起了,我正准备感动,弹幕飞过一句话:这剧我都追完了,司马懿啥时候砸缸啊?

    51分钟前
    • 十三
    • 推荐

    质感不错,历史感后面慢慢感受。抛开演员本身,剧的风格看来有吴秀波的气质~

    53分钟前
    • 她莳
    • 推荐

    在看这部剧之前,你可能只知道吴秀波、刘涛、于和伟、李晨、王劲松、翟天临。但看完之后,你只会记住司马懿、张春华、曹操、曹丕、荀彧、杨修。看过花絮,这帮人不计成本的拍了将近一年,熬夜看完前几集,真的堪称年度演技教科书。快去看吧,这个剧会给你惊喜。

    56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力荐

    这边是誉王配梅长苏 那边是靖王配秦般若 曹丕焉能不赢

    57分钟前
    • 小河子
    • 推荐

    看皇叔版的曹操 带劲

    58分钟前
    • 饮马多瑙河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