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西尔玛

    西尔玛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它2017

    主演:艾丽·哈尔博,卡雅·威尔金斯,亨瑞克·拉斐尔森,艾伦·多丽特·彼得森,格蕾特·艾特瓦,玛特·马努斯多特·索利姆,安德斯·莫索林,凡妮莎·博格利,斯泰纳尔·克鲁曼·哈勒,Ingrid Giæver,Oskar Pask,Gorm Alexander Foss Grømer,Camilla Belsvik,Martha Kjørven,Ingrid Jørgensen Dragland,Sigve Bøe,乔纳斯·约根森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星际之门

    • HD中字

      缉魂

    • HD

      2012

    • HD

      月球2023

    • HD中字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 HD

      猩球崛起

    • HD

      念力

    • DVD

      第九区

     剧照

    西尔玛 剧照 NO.1西尔玛 剧照 NO.2西尔玛 剧照 NO.3西尔玛 剧照 NO.4西尔玛 剧照 NO.5西尔玛 剧照 NO.6西尔玛 剧照 NO.16西尔玛 剧照 NO.17西尔玛 剧照 NO.18西尔玛 剧照 NO.19西尔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名从乡下搬到奥斯陆展开大学新鲜人生活的挪威女孩席玛,单纯而天真的她,内心有着坚强的信仰与管教严格爸妈的谆谆教诲。在入学后,与非常美丽的同学安雅有着深厚友谊,但却在一次图书馆癫痫事件后,她开始发现自己拥有令她爸妈向来畏惧已久的超能力。随着学期持续, 席玛对安雅的好感也越来越强烈,但突如其来的神秘事件越来越多,席玛开始发现她的超能力与家族的祕密有关,必须被迫去面对她过去悲剧性的秘密,以及那骇人超能力的后果。

     长篇影评

     1 ) 女主用超能力杀死弟弟和爸爸,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与成长

    本文有剧透,不喜者勿入。

    《西尔玛》Thelma(2017年),这是一部挪威的惊悚奇幻电影,堪称为典型的幻想、心理、意识流大作,剧情简单,隐喻深厚,略伤脑细胞。

    影片的开场是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父亲带着小小的西尔玛去狩猎,本来把枪口对准小鹿的父亲,却偷偷的转移了方向,对准了西尔玛,这是为什么?父亲有问题吗?最终,父亲还是把枪放下来了。

    接着,剧情正式开始了。西尔玛是个生物系的大学生,就像所有离家求学的学生一样,西尔玛有对担心她的父母。不过,西尔玛的父母比一般的父母关心的更加过头了一点,她的父母通过手段查到她的课表,也就是对西尔玛行踪的掌控欲非常强烈,每天还必须通一次电话,甚至在西尔玛不想接电话的时候也一定要等到西尔玛接通电话才行。

    有一天,西尔玛去了图书馆自习,这时她的旁边坐下了一个妹子,突然,图书馆外面的小鸟疯狂的扑打了起来,西尔玛也倒在了地上,像是癫痫发作一样。

    西尔玛去看了医生,医生说需要跟她以前主治过她的医生联系,西尔玛并不想让自己的病情让自己的父母知道,医生说,只是查询她之前的病历而已,通知父母这样的事情是由西尔玛自己决定的。

    接着,有一次在西尔玛游泳的时候,一个女生——安雅跟她搭话了,她就是西尔玛在图书馆邻座的那个女生,她关切的询问西尔玛的病情。西尔玛从此开始关注上了安雅,开始翻阅她的Facebook,知道了她有男朋友,朋友也很多。

    这时,西尔玛的父母过来看她了,他们一起在餐厅里吃饭,西尔玛开心的跟父母聊她同学的事情,但是他父母不舒服了,批评了她,说:知识丰富并不能显得我们比别人厉害,不要说的好像你什么都知道一样。西尔玛听完后眼圈就红了。

    之后,就是西尔玛的父亲与她的谈心时间,可以看出来父亲想要了解女儿的一切信息,但是女儿并不想这样,所以有所隐瞒。

    父母离开后,西尔玛通过Facebook查到了安雅经常出入的地点,然后装作不经意的从安雅身边路过。

    安雅认出了她,热情的跟她打招呼。就这样,西尔玛顺利的混进了安雅的小圈子。

    在这个晚上,西尔玛梦到了安雅来到了自己的楼下,然后就惊醒了。她从窗户看下去,果然看到了安雅,赶紧跑下楼去和安雅见面。见到的那一刻,西尔玛再一次癫痫发作。

    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安雅说是西尔玛让她来她楼下见面的,但是西尔玛并不知情。

    然后,安雅就跟着西尔玛去了她的房间,两个人一起睡在一张单人床上面。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出行,西尔玛甚至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信仰,开始喝酒、抽烟,只为了和安雅的关系能够更近一步。

    就在安雅带着母亲和西尔玛一起去剧院看表演的时候,西尔玛再次忍不住要癫痫发作,安雅握紧西尔玛的手来安慰她。但是西尔玛最终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赶紧离开了座位。这时,安雅也跟来了,她们两个在更衣室里开始紧紧的相拥、亲吻,西尔玛本来很开心,但是更多的是恐惧,她推开了安雅,匆匆的逃走了。

    西尔玛开始跟上帝祈祷,请求上帝把她的那些想法全部给带走。然后找了一个安雅也认识的男生,开始尝试着交往。

    在西尔玛又一次跟小伙伴聚会的时候,他们开始轮流着抽同一支烟,之后西尔玛就陷入了幻象,安雅主动过来跟她亲吻,有一条蛇绕过西尔玛的脖子,从西尔玛的口腔开始深入。

    一个女生过来推了一下西尔玛,让她清醒了过来,意识到之前的不过是幻想,但还是忍不住的吐了。

    西尔玛回到了住的地方,崩溃的哭了出来。

    之后西尔玛去做了脑部的扫描,医生说现在还判断不出她的情况,会把她送到癫痫诊所。同时还告诉她,她六岁的时候发作过一次,医生对她用了镇静剂,这点对于六岁孩童的身体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承受。

    可是西尔玛对此并没有印象。

    这个时候导演让我们看到了西尔玛的小时候,西尔玛想要亲近自己的母亲,但是母亲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弟弟,让西尔玛一个人去玩。之后,在母亲把弟弟放到了小床上,过了一会儿再过来找的时候却发现弟弟不见了。母亲粗暴的抓住西尔玛,逼问她把弟弟藏到了哪儿。西尔玛说自己不知道,然后弟弟的哭声传了出来,是从沙发下面传出来的。厚重的沙发母亲一个人根本抬不起来,需要和父亲两个人合作才能把弟弟抱出来。

    再回到主线,西尔玛去了癫痫诊所,男医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手法,来刺激西尔玛再次的癫痫发作,再通过脑电波的侦测,来判断西尔玛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癫痫。

    就在西尔玛癫痫发作的时候,她看到了安雅,她很痛苦,由于她的强烈欲望,安雅消失了,之后西尔玛发作的症状就慢慢的缓解了下来。

    医生拿着西尔玛的脑电波图,对西尔玛说,她得的是心理性癫痫(非病理性癫痫)。这种癫痫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通过潜意识而产生的。还跟西尔玛说,她的奶奶也得了这种病,初期根本看不出来,是经过精神病专家多年的观察才确诊的。

    西尔玛一直以为自己的奶奶早就过世了,没想到尚存人间。于是去见了自己的奶奶。

    没想到西尔玛的奶奶根本就没有对她的到来做出任何反应。

    旁边照料的护工说,她的奶奶因为丈夫失踪,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从愧疚里走不出来。

    西尔玛的父亲因此对她的奶奶用药,有人建议说剂量太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西尔玛的父亲对此并不在意。

    就这样,西尔玛的奶奶因为药物的原因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再也无法走出来。

    西尔玛回去之后想要联系安雅,发现怎么也联系不到。于是去了安雅的屋子,吃惊的发现安雅竟然是真的消失了。西尔玛很害怕,开始跟自己的母亲联系,想要回家。

    回到家里,父母给西尔玛准备了安眠的茶水,说出了一直以来隐瞒的真相。

    原来在女主小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安雅本来有个弟弟,却总是无缘无故的失踪,而这一切都是女主造成的。直到有一次,女主的弟弟失踪后,父母找遍家里都找不到,而女主把手指向了湖边。原来女主的弟弟被转移到了冰面之下,女主的父亲眼睁睁的透过厚厚的冰面看着弟弟就这样断了气。

    因此,女主的母亲想要自杀,没成功但是断了双腿,女主的父亲因此对女主用了大剂量的药物,再通过宗教的仪式和严格的管制来确保女主不会再做出这样的事情。

    而现在,安雅出事了,女主再次被父亲用宗教的仪式和形影不离的陪伴来严格的管制住了。

    父亲给女主一日三餐的喂药,确保女主把药全部吞下去才放心,直到有一天,女主问父亲:你是不是要把我变成和奶奶一样的人?

    父亲没有回答。

    女主睡着以后就做梦了,她梦到父亲坐在一条小船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突然身体自燃了,最终父亲死在了湖里。

    女主醒来以后赶紧跑到湖边,发现只有一条船在那里,就知道父亲出事了。

    女主跳进湖水,或许是想要救回父亲,没想到见到了安雅。

    女主回家之后,母亲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父亲,就想要找女主问个明白,但是女主头也不回的走了,临走的时候,让母亲站了起来。

    女主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从此幸福的和安雅在了一起。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

    看完电影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女主用超能力先是小时候杀死弟弟,长大了接受不了自己是同性恋就让恋人失踪,回到家以后不想受老爸控制就杀死爸爸,导演是真的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你莫不是逗我,什么时候杀人合法了?

    后来,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超能力可以想让一个人消失消失,想让一个人死亡就让一个人死亡,所以导演是想通过女主的超能力这种外在表现的手法,来表现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当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弟弟身上时,这个时候小小的弟弟就是家里权力最大的人,甚至女主都要被弟弟给操纵,弟弟哭了,女主不去逗他,在父母眼里,那就一切都是女主的错。

    女主不想让自己受到弟弟的操纵,所以选择了漠视弟弟,不再关注。然而,在女主父母的眼里,女主这样的做法就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女主的父母和女主第一次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但是女主坚持了自我的独立。

    当女主上大学,遇到安雅的时候,电脑里面的表现是安雅的靠近甚至是主动亲吻,都是女主潜意识操纵下的结果。但是,感情的世界,又有谁能说得清呢?你能一拍大脑就决定你喜欢的人到底是男是女吗?你能决定你喜欢的人一定是你自己给定的条件下的人吗?我想,导演只是通过加强大家的印象让大家意识到女主是怎么想的。

    所以,女主想要靠近安雅,安雅也想要靠近女主,她们是两厢情愿的。但是女主接受不了自己喜欢女性这个事实,所以女主想要忘记安雅,可是越想忘越是忘不掉。于是女主决定离开安雅所在的地方,回到家里,让自己和安雅之间的感情自然的冷却。

    可是,女主的那个管教非常严格的家庭,怎么会允许女主是同性恋呢?

    女主的父母非常害怕,自然想要通过一切能够想到、能够实施的手段来控制女主,让女主把自己的想法扔掉,换成和父母一样的‘正统’的想法。

    女主本来是回家休息的,但是没想到这是进了狼窝一样的地方啊。女主不想受到父亲的强压控制,因此女主趁着父亲离家,没办法管她的时候,脱离了母亲的控制,回到了校园。

    在校园里,女主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与安雅的爱情。

    ——————————————————————————————————————————

    评分方面我只打算给这部电影打个三星,毕竟看惯了爆米花电影,偶尔看这种晦涩的文艺片真的是很难搞懂导演在说什么。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专门喜欢这种比较难看懂的电影的人可以试一试。其实我给的六分真的是给低了,导演的能力还不错。

     2 ) 沉思者(影评,Thelma)

    最近推送的影片大都平淡无奇,看点不多,谈资不足,今天换种口味,引荐一部神奇的北欧作品,绝对让你拍手称奇!

    北欧影片《Thelma》(西尔玛)

    作品类型:剧情、奇幻

    主要演员:Eili Harboe(饰演Thelma)...

    剧情概述:Thelma的魔幻人生

    上映时间:2017年9月15日在挪威上映

    这是一部典型的幻想、心理、意识流大作,剧情简单(表面上“同性之恋”)、隐喻深厚(实际上“打破男权”),略伤脑细胞。接下来,笔者通过影像片段,结合心理学、神学,与诸位探讨一番本作的隐意与看点。

    I,鹿

    在心理学中,“鹿”代表了“纯洁、温柔、灵性”,是“善良”的体现。

    影片中,导演用“鹿”隐射了Thelma家族里三位女性成员的地位低下,受到男性成员(Trond)的辖制。

    II,鸟

    在心理学中,“鸟”(泛指)代表了“无拘无束、快乐悠闲”,是“自由”的象征。

    影片中,导演以“鸟”隐射了Trond对于女儿、妻子的约束与监视,换句话说,也就是将她们视为“囚鸟”(失去了自由)。

    III,蛇

    在Sigmund Freud所著《梦的解析》(心理学著作)中,“蛇”是男、女性成熟的表现,是潜意识中欲望的萌发。

    影片中,“蛇”出现的几个场合,恰好是Thelma沉浸于春梦之间,两者不谋而合。

    IV,水

    影片中多次出现“Thelma在水中(泳池、小河)游泳,然后触发癫痫状态,挣扎一番,最终得救”的场景,有何深意?

    ①“水”在心理学中有“感情流露“的隐意

    ②被囚于水中,喻表”Thelma饱受压抑、封闭的精神世界“

    ③浮出水面,暗示”Thelma终于走出了‘男权’的封锁,重获身心灵的自由“

    V,非病理性(心理性)癫痫

    这是影片抛出的另一个值得观众深思的理论。那么什么是心理性癫痫?说白了,就是“潜意识中产生的癫狂”症状。这里,我们不多深究“心理性癫痫”的名词解释,而是透过Thelma的症状,解析她的心理健康与精神创伤的成因。

    ①长期受制于父亲的管教(监视、操控)与束缚(不间断的过量吃药) ,使Thelma的心理压抑与日俱增

    ②自身的特殊体质(超能力),可以将臆想实体化(物件瞬移)。当然“瞬移”产生的同时,Thelma会进入痉挛状态

    VI,同性之恋

    Thelma+Anja

    同性恋,“看点”与“争议”同在的话题。当然本作引入“同性”话题,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服务影片主题之一“女性崛起”。为什么这么说?

    个人拙见,Anja的出现,除了预示Thelma的自我救赎、心理解放以外,别无他意。导演邀请这个角色加盟的意图十分明确,以”Anja出现在Thelma的生活中“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加码”Anja的消失“+”Anja的再次出现“,通过这一系列剧情,对应Thelma的内心思想、思维意识的转变,将”女性的抗争“、”女性的反思“、”女性的崛起“实体化。

    VII,姥姥、母亲、女儿

    三个不同时代出生的女性,三个不同经历的女性,三个不同结局的女性。

    姥姥:妄想症患者(或许压根没有毛病,或许与孙女Thelma有着一样的超能力),在男权思想的操控下,耽误一生,老无所依。

    母亲:跳桥自杀未遂后,变成了残疾。为什么要“自杀”?因为感觉自己没有照料好儿子,导致其死亡(思维逻辑很有问题)。这是一个长期受制于“男权体制”下的典型女性(脑子一团浆糊,信奉“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她既没有冲破牢笼的信念,更没有反思现状的力量,是个可悲的人。(当然影片末了,Thelma让Unni站了起来,预示“新生活的到来”)

    女儿:打破宿命,争破牢笼,回归自我。Thelma的成长轨迹就是一部“女性崛起”(追求平等)的进化史,走过了压抑、迷茫过去,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姥姥、母亲、女儿,三个女性所代表的就是“女权平等“斗争中的三个阶段——压迫、反思、崛起。

    VIII,宗教思索

    祷告、唱诗、忏悔,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基督教),是又一个值得观众认真探索的关键要义。

    ①”形式主义“般的祷告

    ②Thelma毫不走心的唱诗

    ③”满怀怨言“的忏悔

    这些场景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读影片中的这些桥段?

    恕我直言,Joachim Trier如此设计,意义深远!

    1,抛出“宗教”话题,引发众人思考两个问题

    ①《圣经》使人归正,可是为什么世人偏行己路?

    ②是“基督教义“束缚了人?还是人误读了基督信仰的真谛?

    2,仔细思索,以经解经

    ①《圣经》真无半点虚妄!可惜被罪蒙蔽双眼的世人为得自己益处曲解经上文字,误导众人(就像以前“十字军东征”一样)

    ②人们为什么会有”束缚感“?难道是宗教的缘故?《路加福音》4:18写道”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很显然,“得自由”是基督教的初衷。那么“束缚”从何而来?人类的心魔——情欲、贪念、控制欲,这才是“束缚”的本像!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16-17)

    三大宗教本身,都是劝人归正、行善!(切莫误读、曲解)

    寥寥几句,分享了一些个人对于这部北欧影片的认知与思考,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导演★★★★☆(个人风格浓烈,将要说的都说了)

    演员★★★☆☆(正常发挥,亮点不多)

    剧情★★★★☆(故事发展扑朔迷离,猜不到下一秒剧情;类型转换目不暇接,时而“家庭伦理”、时而“同性恋爱”、时而“奇幻色彩”;开片与结尾的呼应,印象深刻)

    视效★★★★★(北欧影像细腻、迷人)

    音效★★★★☆(清、柔、淡,却十分应景)

    推荐度★★★★☆(思想性浓郁的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看懂)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3 ) 成长总是很痛,尤其是你的阳光不同于别人的方向时。

    老爹企图用宗教将女儿束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是啊,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突然明白爱情真是个突破一切的好理由,好动力啊,原本一切都很平常的她,在遇见她之后,一切都变了,她开始不是自己了,她开始发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了,她开始寻找答案了。当然,其中肯定少不了怀疑,厌恶,自责,鄙视,但是,心之所向不是你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的东西,它是你最深处的渴望、欲望,她是你所要追求的一切,最终她会成为定义你的标签,她就是你,是你的使命,你必然的归宿,你可以挣扎,可以无视,但你逃脱不了,谁又能逃脱自己呢?

    终于,在鱼死网破之后,在吐出了心中的桎梏之后,一切飞向光明!

     4 ) 吞蛇 冰弟弟 远程遥控 大变活人? 挪威科幻百合片《西尔玛》熟肉驾到!

    父亲落水而亡,西尔玛跳入水中,再次从水中出,则到达了学校里的泳池,和安雅初见搭讪时的那一刻。

    有人认为这一刻是西尔玛自杀前的幻象,因为她把爱人变消失后,又把自己的父亲“杀害”了。

    Dongdong不这样想,如果西尔玛因为反抗了父亲而自杀,导演就没有必要再设立西尔玛这样一个角色了,因为她又轮回到过去她的母亲、她的奶奶那两代女性的结局。

    影片随之而进的画面是西尔玛离开了家,返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学校,和爱人安雅再次过上相爱的日子。

    她并没有像奶奶和母亲那样,她不认为反抗父权是一种内疚或是会遭受报应。

    她找到了被父母藏起来的手机,手机上有无数个安雅寻找她、Call她的电话、短信。她终于明白父亲一直在骗她,骗她安雅并不爱她,骗她安雅对她根本不在意。

    她在离开家前,上前抚摸了母亲——但母亲一开始却有个警觉的抗拒的闪躲,好像害怕女儿会害自己似的(很多女性在受到长期男性的教唆下,常常会对同性产生敌意)

    女儿冲母亲一笑,抚摸了一下母亲瘫痪的双腿,转身离开。而母亲的双腿却奇迹般的恢复了!

    这里隐喻了母亲其实自己也觉醒了。要有自己的生活,首先得脱离对家庭的过度依赖,对男性过度的依靠。

    影片中,把同性恋当成一种精神疾病进而关押强制治疗等,通过西尔玛所谓的精神性癫痫和超能力导致的非正常表现,再次揭示主流强权对压制同性恋群体的劣迹斑斑。

    蛇在《圣经》里是诱惑夏娃勾引亚当吃苹果的邪恶之动物,资料说导演放一条蛇在影片中,就是因为无数宗教对蛇都有特别的隐喻,不仅仅是基督教。

    Dongdong认为,影片里西尔玛信奉的是基督教,所以,蛇对她来说,就是摘下禁果的欲念。只不过,这次蛇诱惑她品尝的禁果不是亚当,而是夏娃。

    水,一直代表着女性,水可以淹没,也可以重生,水可以灭火,也可以洗涤。影片中西尔玛不只一次出入水中,有时候是一种探索,有时候是一种焦灼,最初是嬉玩,最后是重生。

    我们爱的时候,怕了,就会逃避,

    逃避不了,就希望对方消失,

    但真爱不是以相互折磨、相互逃避就可以解决的。

    西尔玛最终又和安雅回归如初。

    影片最后一幕,回到了一开始学校门口的广场,仿佛一切都没发生一样幸福着……

    影片并不是真正在讲述什么科幻、超能力、超自然现象,这些都是导演“故弄虚玄”的幻象罢了。

    没有蛇,没有杀人,没有人真的“变消失”,没有谁遥控谁,也没有所谓的癫痫症。

    真正要讲的,你看懂了吗?

    顺便提一句,这部电影中女二号安雅的扮演者Kaya Wilkins据说生活里也是一名LES。

    她并非演员出生,而是学音乐的。她的instagram账号上,有很多自己即兴弹唱的歌曲。可以看到soko(和小K谈了三个月的ex)也关注了她

    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ladyscn

    在订阅号后台回复 西尔玛 获取熟肉资源

     5 ) 仓促

    电影《西尔玛》讲述了少女西尔玛离开家乡后,身上的神秘力量因为对女同学的渴望而苏醒。事件频发,西尔玛渐渐了解到自己身上的秘密,以及过去的往事。父亲又因为这股力量消失 ,西尔玛离开了家乡。 虎头蛇尾,结局完全没有意义。本来开了很好的头,可西尔玛在面临抉择后,故事结束的实在太仓促。让父亲消失,又帮助母亲恢复行走,离开家乡,找回女同学,这一切选择并非不合理,但只让观众看到西尔玛接受了力量与自己的内心而已。这如果作为电影的表达实在是太不匹配了。 视听能看出是下了功夫的,一开始的野外的氛围塑造,大量全景,危险逼近。声音也处理的很好,用喧闹放大静。最终故事却没讲好,实在可惜。

     6 ) 祛除那只黑鸟:女性意识成长的寓言

    在只有四人上座的放映厅看完《Thelma》之后回味良久,觉得这是一部充满符号和隐喻的电影。然而发现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并不多。这里从个人的观影记忆和感受出发,对片中出现的主要角色和意象做一种简略粗疏的解读。涉及大量主观看法和剧透,以下内容请谨慎浏览。


    男性角色:

    《Thelma》全片总共出现了三位和女主角有对手戏的男性。首先是Thelma的父亲。

    父亲是本片当仁不让的“男主角”。父亲这个角色隐喻了控制女性的父权制度。

    影片开场,父亲带着小Thelma在林中狩猎,枪口却对准了年幼的女儿,这一紧张的瞬间立刻展示出一种强弱极端对比的权力关系。

    枪口

    然而他没有杀死Thelma,镜头一转,女孩长大,出现在现代都市中的大学校园。但父亲仍然通过电话和网络对她进行着严密监控(记得母亲在电话中说的那句话吗:你父亲教会了我如何用网络查看你的选课)。Thelma与父母通话时的神色,从一开始就充满不安,但她此时仍是驯顺的。不久之后,父母入城来探望她,三人在餐厅时Thelma由于发表了自己关于科学和信仰的观点而遭到了父亲的严斥,一度落泪。父亲真的是在批评女儿“嘲笑他人”吗?不,他不想看到的或许是她对这个世界萌生出自己的看法。

    当Thelma“生病”后,我们了解到原来父亲是一名医生,早在女儿幼年时就发现了她的反常,因此对她进行了“治疗”,手段包括宗教引导和药物控制。然而这些手段在Thelma搬入大学校园后纷纷失效,她开始故态复萌,因此不得不搬回家中重新接受父亲的“照料”——绝对的身体和思想控制,在祷告、吃药和洗澡的戏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我观影时如坐针毡,深觉不快。

    癫痫科医生是另一位戏份较多的男性。与“父亲”同为医生,这个角色可以看作父亲的分身、一种意在控制和规训的社会制度。在Thelma接受检测的场景中,医生用一系列问题窥测她的内心,引发她的压力和欲望,使她失控。最终他告知Thelma,她并无器质性病变,而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换言之是“疯癫”。福柯曾指出,医生在疯癫面前的权威正是因为他“父亲和法官”的身份,“他的医疗实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过是对秩序、权威和惩罚的古老仪式的一个补充”。电影中关于疯癫的诊断,引出了Thelma童年时的问题,也将她推回父亲身边,重新接受童年时期与父亲的权力关系(女医生作为父权制度体系的一员,也试图将Thelma推回父亲身边,“你或许该问问你的父亲”,但这一过程最后仍由男性完成)。疯癫也进一步引出了Thelma的 “家庭病史”,将在稍后讨论。

    第三位有台词的男性是Thelma的男同学(好像叫Kristopher)。认识之初,男同学对Thelma从小受父亲灌输的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投去哂笑,并称自己笃信科学和理性。那么他会是帮助Thelma摆脱父权控制的人吗?一场“吸烟”的戏拆穿了他:他引发女性的欲望,只是为了满足其男性凝视和幻想的需求。男孩的卑劣手段被同行的女孩点破后,Thelma的呕吐反映了她对这种男性凝视和幻想的极度恶心,以及对自身欲望的羞耻和厌弃。

    最后一位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男性角色是Thelma的弟弟。虽然这个角色出场极晚,戏份极少,没有台词(毕竟只是个婴儿…),但其存在仍然树立了自己的特殊身份:父亲的接班人,父权控制的继承者。Thelma和弟弟同时出现在父母面前时,弟弟明显是受到偏爱和照顾的那一个,而Thelma则总是受到质问和斥责(* 弟弟的名字是Mattias,在希伯来语词源中意为gift from God, 一种上帝的礼物,仿佛天赋特权)。

    父母抱着弟弟望向Thelma的眼神

    女性角色:

    电影中出现了远多于男性的女性角色,下面分析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人物。首先是Thelma的母亲和奶奶。

    Thelma的母亲和奶奶,是历史上所有在父权控制下衰老和死亡的女性的缩影。在电影开场不久的打电话戏中,观众便能发现Thelma的母亲下肢残疾。但直到影片后半才揭示了母亲残疾的原因:她曾由于无法控制女儿、无法照料好男性继承人而跳桥自杀。除了自戕的过激行为,母亲在父亲面前一直是驯顺的,以帮手形象出现的,也是父亲用来控制Thelma的感情手段之一。她打电话给Thelma查课,敦促她喝下有药的茶。父亲也用“你母亲很担心你”这样的说辞逼迫女儿接受远程监视。

    奶奶的角色则表明了在父权控制下,母亲和Thelma可以预见的未来。英文字幕是grandma(不知挪威语里有没有区别),并不明确是奶奶还是姥姥。从影片情节看来,这一老年女性似乎是父亲的母亲,而有意思的是,其形象却与母亲极为相似(好吧也有可能是我脸盲)。奶奶的“反常”和“疯癫”与母亲和Thelma的经历也形成呼应——奶奶认为自己的反常害死了丈夫而发疯,对应着与母亲和Thelma认为自己与儿子/弟弟的死具有责任而残疾/发疯(* “奶奶”的病房里的照片很有趣,因为我们无法辨别照片上的是“奶奶”与幼年的“父亲”还是“母亲”与“弟弟”,再度暗示了父权制度在代际关系间的再生产)。最终奶奶在医疗/父权制度的治疗/控制下,成为病榻上一具生命力丧失殆尽的躯体,并被后代几乎彻底抛弃和遗忘。

    奶奶病房里的照片

    除Thelma之外,片中另一个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是Anja. Anja可以被视为Thelma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欲望的外化(我一度以为Anja是Thelma精神分裂幻想出来的“朋友”,但看完之后觉得她作为女性意识和欲望是一个更合理的解释)。Anja这一角色,出现在Thelma远离父母、进入城市和校园后开始的新生活中。Thelma对父权控制每一点有意无意、或明或喻的突破,几乎都发生在Anja在场的情况下。从图书馆初遇时的身体失控,到同去夜店、喝酒、吸烟,最后发展为恋人之间的亲密行为。

    Thelma在和Anja的交往中,经历了精神的剧烈波动:首先是好奇,然后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中途又感到羞耻和痛苦,最终学会接受和享受。Thelma对Anja的态度变化,不是恰恰和大多数女性认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性别意识和身体欲望的过程一致吗?以这个视角来看整部影片,也就不难解释主角Thelma的“病”或者说“超能力”了。Thelma的异常,隐喻的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表面上看,Thelma的病/超能力会引发她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失去控制(产生抽搐、幻觉),也会引发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失控(人或物瞬间位移)。仔细回想,不难发现病/超能力的发作,总是出现在Thelma产生被爱和去爱的愿望时。因此Thelma的失控,其实是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她曾经被父权制度严格规训的身体和精神的交战。

    而病/超能力对客观规律的扭曲则暗示,我们自以为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其实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确定不移。记得影片开始的大学课堂上讲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而这一认识,正好体现出某种“科学”的不确定。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可能是当权者用种种手段敷设的幻觉。“父亲”和“医生”利用宗教、社会制度(对应医院)和技术(对应药物)在Thelma和奶奶四周搭建幻觉,并冠以疯癫之名,以此引发她们的自厌和自弃。影片中,Thelma搜索精神疾患的资料时,发现了疯癫与女巫审判史——亦即女性受迫害史的关联。

    Thelma在网络搜索自己的“疾病”时看到的关于女巫审判的历史插画

    这类幻觉,也许相对容易被撕破—— 现代人自然不会再轻易被中世纪流传的迷信混淆视听。可是,用“现代知识”搭建的幻觉,往往却更容易令人视作理所当然并深信不疑。但知识生产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断被权力形塑和建构的过程呢?影片对“客观规律”的扭曲,恰恰挑战了观众的常识,敦促我们反观自认的“真实”和所处的“客观世界”:一个仍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世界。

    那么,影片又呼唤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从角色的命运或许可以看出导演的取向,而角色的命运也和几个反复出现的意象交缠在一起。

    人物命运和意象:

    火,曾是父亲用来规训小Thelma的工具(“父亲把我的手放在蜡烛上,告诉我这种灼痛就是地狱的感觉。”),它代表着痛苦和惩罚。疲惫不堪的父亲在船上自燃,喻示了父权制度最终对男性自身的荼毒。而水的内涵则更加复杂:它有时是危险的,在实现报复时也几乎扼杀希望(溺毙了父亲和弟弟,也几乎溺毙母亲和Thelma)。但它同样可能疗愈(Thelma和Anja在游泳时再度相遇而互生好感,甚至连两人的facebook头像/主页背景都是游泳的照片!)。Thelma和水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性和整个社会环境的互动:或仇恨,或温柔,很多时候无法预测,难以受女性自主掌控。但最终,Thelma从湖水中清醒过来并浮向岸边,在那里吐出了令人匪夷所思之物:一只黑鸟。

    实际上,黑鸟的意象贯穿了整部影片,如同父亲对Thelma的控制遍布四周。这些黑鸟盘旋在校园上空,当Thelma第一次邂逅Anja并产生朦胧好感时,它们疯狂冲撞过来,尔后便发生了Thelma的第一次痉挛。影片海报上,也正是一只黑鸟遮蔽了女主角的双眼,按照本文的解读,这样的设计或许暗示出父权控制导致的女性的盲目。

    吐出黑鸟

    与Thelma吐出的黑鸟紧密相连的另一个意象,是曾爬入她口中的蛇。在基督教传说中,蛇是魔鬼诱惑女性时的化身。然而,这是历史上由男性掌握的话语所造的比喻。影片中的蛇,在男性凝视之下强行贯入Thelma之口,像是由男性灌输给女性的耻感,一种对女性欲望的羞辱。蛇和黑鸟,羞辱和控制,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最终,Thelma将僵死的黑鸟从腹中清除出去—— 她终于摆脱了束缚。随之而来的那些近乎“神迹”的情节(治愈母亲的残疾,预感Anja的电话和身后一吻),自然也就不难解释了:它们象征着女性拿回了她本该拥有的能力和幸福。

    预感之吻

    影片最后,与开场时镜头渐近地面相呼应,结束的镜头渐渐推远。镜头之下,她和她牵着手融入人群之中,仿佛成为了和你我一同行走在这世间的普通人。Thelma的名字再度浮现于大银幕。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希望和意志(wikipedia)。回想起影片中,父亲看着Thelma表情复杂地说道,There is something with you. 而母亲也说,It’s something much greater than us. 在种种欲言又止的晦涩隐喻背后,我想影片其实只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女性如何从“第二性”的历史命运中挣脱出来。幸运的是,这件伟大的事,something great,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也必将继续发生下去。

    (所以我说...不愧是女权主义大本营的北欧产出的电影啊……)


    关于戏中戏的一点补充:

    电影中Thelma与Anja以及Anja妈妈一起去看舞剧的那场戏,虽然对舞台表演只给了很少的几个画面,却瞬间让我觉得和某个现代芭蕾版本的《哈姆雷特》非常神似。但我一时想不起来是哪个剧团的演绎,而且对莎翁戏剧了解不多,因此本来不敢妄言。不过看了豆瓣上这篇评论(Q&A NYFF )后,发现可能并不止我会将这部电影与《哈姆雷特》联想到一起。

    简单看来,《Thelma》的故事似乎与《哈姆雷特》中的许多元素都有呼应,包括疯癫、落水、是否选择挑战父权等等。但《Thelma》的剧情并不仅仅单向地接受《哈姆雷特》的影响。前者也能视为对后者的解构和重述:舞台上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剧目,更寓意历史,HIStory,一部由男性写作的文本。Thelma等女性,是被排除于舞台之外的观众(舞台上的角色,与电影相反,以男性居多,并且舞者的形体姿态格外突出masculinity)。可是Thelma和Anja在台下的互动却在整个剧院掀起了巨大的危机:天花板上的吊灯摇摇欲坠。这一剧情似乎在说,当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那么即便被排除于聚光灯之外,她们仍然可以积蓄起颠覆性的力量。Thelma在危机将要爆发的关头竭尽全力控制自己并逃离现场—— 我们再次看到她身上那场新生的女性意识和过去所受的父权规训的交战。但令人庆幸的是,最终她接受了Anja的吻,接受了自己,并与爱人携手共赴未来。因此《Thelma》没有成为《哈姆雷特》式的悲剧,这部电影也恰如其分地以她的名字为名,可以称得上是一篇HERstory.

    戏中戏的男性

    * 剧院戏的取景地是Oslo Opera House,也是超酷的现代建筑啊…按照我的理(脑)解(洞),电影中女主角身处的环境也是很有意思的:现代城市环境,如片中的大学校园,是孕育女性意识之地。身处城市让女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父亲的控制。现代建筑的表皮:玻璃幕墙,也隔绝了黑鸟直接冲击女主。反观养育她的前现代空间,即乡村和自然,则是压抑女性意识之地(幼年的女主在森林里差点死于父亲的枪口)。当然,这样的二分法是粗暴浅薄的,以上所有的解读也都囿于个人局限。而无论电影或是生活,永远应当有以不同方式去理解的可能性。


    看了第二遍,补充的一些细节用*号和斜体加在文内。另外想要补充谈一谈的一点是影片关于“光”这个元素的运用。

    影片开头的分级信息便提示片中有大量强光闪烁镜头,而闪烁的光,总是出现在Thelma产生“去爱”的愿望时:影片中第一次灯光闪烁,是Thelma看见Anja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在某间酒吧的信息时。随后她便去了那里,在酒吧的灯光闪烁中与Anja之间的气氛升级。之后,她在宿舍楼下找到Anja时,路灯也发生闪烁。而在剧院,Thelma同Anja的互动也使头顶的吊灯明灭。在医院,医生诱使Thelma回想起与Anja的过往时也伴随着大量闪光镜头。最后Anja在闪光镜头和爆炸场景切换间消失,可以理解为Thelma无力调和自己“去爱”的愿望同自己受到的规训之间的矛盾,于是只能选择将一切情感隐匿封藏,连回忆也一并抹杀,如同婴孩被封冰下,Thelma被封泳池。消失和伤害,实际是对情感的压抑造成的,而非情感本身。Thelma最终在恐惧中回归被“家庭”和“宗教”控制的生活。烛光熄灭,仿佛女孩心死。

    烛光熄灭

    这里就不得不让人想起Sigmund Freud 和Wilhelm Reich的心理学观点之争:前者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本能是危险的,需要被社会控制和压抑;后者则认为危险的往往不是人类的潜意识,反而是社会对人类潜意识/本能的控制和压迫造成了危险。我想影片是偏爱后一种观点的,因此它将“光”这个元素同Thelma内心对Anja的切慕联系起来,仿佛为突破社会禁忌、自由去爱的观点赋上了与“要有光”这样的神谕同等的崇高地位。

    与此同时,点出“光”的特性似乎也表达了本片对不同解读的开放和包容态度。影片开篇,片名在强光闪烁中出现,并且如前文所述,电影开场不久后便借教师之口说:它(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取决于我们使用何种仪器检测。而这部影片本身恰恰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其意义取决于我们持什么观点去看。

    强光闪烁中出现的片名

     7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西尔玛 评分:6.0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父亲在结冰的湖面行走,从晶莹透明的冰层望下去是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去打猎,在看到一头鹿的时候,父亲举起猎枪瞄准的却不是鹿,而是聚精会神看着鹿的小女孩。父亲要杀自己的女儿?而且还是故意的,为什么?刚开篇就营造了巨大的悬疑。

    但是,影片后续却是一段平淡的校园生活,女大学生的日常,虽然女主因为另一个女生帮助自己而对她有了好感,慢慢演化成爱恋。但节奏缓慢的已经快要让人忘记片头的故事到底意味着什么,女主的病开始发作,类似于癫痫的症状。经过漫长的医生初诊、核磁共振以及精神刺激诊断为心理疾病,女主的好姬友却在一瞬间消失了,貌似跟女主有关。

    女主从询问奶奶,到回家问爸妈,爸妈的支支吾吾,剧情拖沓到难以忍受,还是不告诉女主她有特异功能这个真相,一直喂她镇定剂、像犯人一样关押着她,才慢慢浮现出她小时候的往事,因为弟弟的出生,她生出的嫉妒心,用意念把弟弟弄丢两次,而第二次直接将弟弟冻死在冰湖里。因为这件事,父母亲都对她又恨又怕,生怕这个怪物再出去作恶,犯下更大的祸事。最终,这种对待魔鬼的教育方式只能教育出一个魔鬼:她用意念烧死父亲,逃出牢笼。

    最终,将这种超能力反向利用,将母亲的腿治好,与爱人一起长相厮守,成为了上帝一般的存在。

    其实,超能力并没有什么好坏,善恶只在于使用它的人。做善事,你就是天使,作恶,便是魔鬼。

    跟我的一个创意很像:如果你拥有影响人心智的超能力,随便改变人的喜恶。那他对你的爱,你又如何分清到底是他出自本心的“真情”还是被你影响的“假意”呢?我觉得这个矛盾冲突更有看点,也更深刻。而上面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早就被人分析滥了,虽然其他类似的都是超级英雄电影,更酷炫更走面而不是走心。

    r|E;�

     短评

    其实这是一部宗教氛围惊悚片,给国内观众看可能一头雾水。因为虔诚信徒的清规戒律那么多,突然搞起同性恋就跟受到诱惑一样。不过电影又讲起超能力,这玩意被当做恶魔的力量,癫痫发作seizures这词本身就是被devil seized,总之姑娘放弃信仰超能力就回来了。。。那些撞死的飞鸟都是上帝使徒折翼的象征

    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想象力卓绝。我以为它讲科幻的时候它又讲爱情,我以为它讲爱情的时候它又讲宗教历史,我以为它讲宗教历史的时候它又讲心理,我以为总该是心理了吧,结果原来是讲成长啊…

    11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小小失望。感觉野心很大,但没能好好展开。感觉可惜了,最后的反转也没啥感觉。反而还觉得有点长。

    15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想不到今年的女同电影也这么厉害!当然与其说是女同片,不如说是碉堡了的灵异惊悚片。导演用丰富的视觉意向展示了幽深的心理困境。性取向就像集天使与恶魔于一体的双刃剑,最终将家庭和宗教组成的封印连根斩断。收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很赞!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没必要拍的电影。

    20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装神弄鬼

    22分钟前
    • yoshimi
    • 还行

    60/100 过于通俗,但两个姑娘的情感戏拿捏的倒是不错,表演很细腻,能够感觉到情绪在流动,特别是爱情降临时女主的“阳光明媚”(就不要争论是否是真的两情相悦了)

    25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每个电影节的吸睛元素都掺点,编个老套作文,提不提取出重点不重要,就是一直在试图提点自己有多像阿萨亚斯,唯一有点好观感的摄影,全被别扭的自我感觉良好破坏了...

    27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较差

    还是导演以往的风格,重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套用了很多类型电影的桥段,最后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社会的对抗,情节逐渐成了脑洞片,而背后的表达却很含蓄。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违抗父权简直是当下电影的必备 对于恶魔真的是爱与不爱都无解

    36分钟前
    • 胡克
    • 还行

    很多概念化的细节,男权女权的暗示,但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卖弄感,再加上les的噱头,印象就更差了一等。喜欢“白雪公主”般的开头,给满分。吐鸟。ScandiNoir

    40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Q&A:女二没有演戏经验是高音乐的。女一水中戏学深潜得了中耳炎,等拍完戏才去看医生。女一小时也有得累死癫痫的编。女一为了表演癫痫发病特地去学了一种治疗ptsd的呼吸疗法。女二是真les,女一不是。导演不觉得自已是类型片,只是一个有类型影子的人性故事片

    45分钟前
    • 孜然一身
    • 还行

    论这世间的导演有多少种方式来阐述,成长,这个主题!!!

    47分钟前
    • 鸟鸟弗斯
    • 还行

    电影节电影。来点性觉醒,来点模糊的女权主义,来点同性元素,来点弗洛伊德理论,再来点不痛不痒的宗教批判,搅拌一下就拍出部电影来了。没能进三大可能是因为连电影节都看腻这套了吧。

    52分钟前
    • Vincent Lan
    • 还行

    變種人代號:淑女鳥。

    53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哩啰嗦

    57分钟前
    • 杉小爱|好姑娘,咱们走起来
    • 还行

    一种解释:女性觉醒。父亲是父权的象征,被遗忘的祖母、残疾的母亲和西尔玛分别是被控制的三个阶段。通过群鸟和蛇等意象来展现压迫;通过癫痫的有与无来暗示反抗;通过让父亲自燃、让母亲站立、女友的重现等片段来树立女权主义。当然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玄幻超能,校园惊悚;茫茫隐喻,不知所云。

    58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故事走向和《午夜凶铃》差不多,只不过包装比较花哨...#贞子和本片女主,小时候就开始有特异功能,经常不小心害死人,自己也掌控不了神秘力量,父亲也多次想下手杀死她,贞子的父亲比较下得去手,而本片的父亲心太软,就倒霉很多...#

    6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里啰嗦。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被魔鬼附体,引地狱业火焚燃父亲;经天使开化,借愈合之力治疗母亲。祖母因幻觉捆绑了一生,被抛弃在孤苦的病床,成了无名无姓的活死人;女友受巫术驱逐到异界,被拯救到沉默的水底,成了不得不爱的傀儡人。西尔玛的伤害或者爱慕都让人无力招架,只能就范。吞入长蛇吐出乌鸦,非癫痫发作,是欲望作祟。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