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电影人生第一季

    电影人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3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4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5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6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6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7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8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19电影人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人生》系列节目是“野孩子Studio”创意视频工作室制作的有主题性、有话题点的周播电影混剪类节目, 节目以“人生大电影的震撼小哲学”为诉求点,通过抓住生活中的所思所悟,同时结合社会热点,用电影素材录制混剪的形式娓娓道出那些常被大家忽视的震撼小哲思,被网友称赞为“有灵魂有温度的混剪节目”。

     长篇影评

     1 ) BBC真实记录14个孩子50年的不同人生,阶级是难以逾越的痛

    摄影机可以记录一朵花开的时间。

    也可以记录一个街道从繁华到失落的样子。

    大千世界,万般姿态。

    唯有生命最难以纪录,因为它需要另一个生命的长情陪伴。

    本片横跨了半个世纪,是世界上拍摄周期最长的一部纪录片!

    《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一共有八集,每一集的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这是BBC的一个系列纪录片

    被称为:最伟大的纪录片

    1964年开始拍摄,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英国孩子的生活。

    此后,剧组每隔7年都会拍摄一次。

    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更新的这一集中,他们56岁了。

    剧组的初衷是解谜社会上的热议话题:

    你的出身是否会决定你的未来?

    虽然很想得否定的答案。

    但,49年的跟踪拍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很残酷很现实

    你的出身会决定你的未来

    这些孩子长大后,富人仍富,穷人仍穷。

    安德鲁、查尔斯、约翰是住在伦敦肯辛顿区(著名富人区)的高富帅三人组。

    第一集拍摄时,虽然他们只有七岁,但已初具上层人士的模样。

    当一般小孩还在打闹嬉笑时,他们已经制定一套可量化的生活规律,比如6点洗澡、7点半准时上床睡觉。

    当一般小孩还在看小人书时,他们已经开始阅读《金融时报》《时代》《观察者》

    他们中的一个孩子甚至还持有股份

    我喜欢报纸因为我有它的股份

    这些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前班时期的他们已经可以用拉丁语唱歌了。

    他们懂得节约时间,明白规则和体制。

    对当下的流行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甲壳虫乐队疯了

    因为他们太吵了

    而且他们的发型太糟糕

    如果他们能写轻一点的音乐

    我就不会介意了

    他们认为打架是一种粗鲁的行为。

    到家以后的活动是 喝茶弹钢琴、看电视、做家庭作业。

    他们对未来的人生已经有了规划。

    比如7岁时的约翰完全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规划。

    当我离开学校后,我将去宫廷学院

    之后如果通过考试的话,我要去威斯敏斯特寄宿学校

    之后,我们想,我要去剑桥和圣三一堂

    14岁时,约翰进入了西敏斯特

    查尔斯在马尔堡

    安德鲁在切特豪斯

    虽然知道他们很可能会如愿,但还是非常吃惊他们的人生轨迹没有丝毫偏差。

    14岁时的人生和他们7年前在镜头前规划的竟然一模一样

    7年后,他们又进入了儿时理想的大学,再次实现梦想。

    21岁时,约翰进入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成为英国最高法院的知名公职律师。

    查尔斯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后成为BBC的知名导演。

    安德鲁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在一家大公司做律师。

    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成为人人羡慕的新一代上层人士

    此后,他们的子女也延续着这样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令人羡慕的工作。

    虽然循规蹈矩,但却安稳、幸福。

    56岁时,这些人大多已在养老,有自己的超豪华别墅。

    他们体型保持的不错,有些甚至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许多。

    生活丰富多彩

    中层阶级出身的皮特当了公务员,还和妻子组成了乐队,并发了专辑。

    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显然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的生活毫无规律,每天疯玩到十点十一点才肯上床睡觉。

    七岁的孩子,已经和女朋友在影院约会了。

    女孩子们的舞蹈课是音乐自由活动,她们任意嬉笑、打闹。

    女孩们的目标是盖大房子、去超市上班。

    每天讨论的话题是结婚、生子

    后来,这些女孩儿大都经历了不幸的婚姻、坎坷的生活。

    有些孩子干脆是在福利院长大。

    没有父母的陪伴,还要帮福利院做家务活

    混血的西蒙喜欢上了打架,每次看到街上有人打架都往里冲。

    我一直喜欢打架

    被父母遗弃的保罗非常孤单,从他磕磕巴巴又小声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他的词汇量少得可怜。

    稚嫩的脸庞,却想的都是攒到了多少钱。

    不要说人生规划,他甚至不知大学为何物。

    在这里,还有一些孩子是被遗弃的私生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见到爸爸,希望少挨打。

    他们上课经常迟到、说话、打闹。

    在一所穷人区的公立学校中,30个孩子中只有3个有上学的机会,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都要在15岁就开始工作

    14岁的托尼,成为了驯马场的助理,后成为出租车司机,虽托尼然机灵又十分努力,但老年的他还在为子孙拼命工作。

    21岁的保罗,成为搬砖工

    56岁时,他已经有了2个孩子,5个孙子。

    西蒙成为肉品公司的机车货物搬运工。

    28岁时,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孩子大多和他们一样没有读大学,开始了早早的结婚生子、打工挣钱的生活。

    56岁时,他们还在继续打工生活、老态尽显。

    昔日的小鲜肉已经让人不忍直视。

    甚至面临生存的困境

    当然,本片中也有富人区的孩子没有按照既定的轨道行走。

    苏西也是来自富人区的女孩,她生活阔绰,有专门的保姆照管。

    在私立学校上小学,她的艺术课是古典芭蕾

    不光动作有模有样,你能感受到小小的孩子已在艺术的世界里畅游。

    当记者问她大概几点睡觉时,她说自己昨天七点钟都还没有睡觉。

    父母的离异让她很叛逆,16岁辍学的苏西在父亲的大庄园里接受采访不愿面对镜头。

    后来,遇到自己的丈夫后,专心做家庭主妇、照顾两个孩子、生活幸福。

    56岁时,脸上依然挂满笑容。

    社会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资源分割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虽然片中的一些孩子没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

    毕竟,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想要逆袭,知识是一把金钥匙

    《人生七年》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小男孩,7岁时就读于一所乡村小学。

    他常常以牛马为伴。

    14岁时不敢面对镜头。

    但他却在中学时期获得约克夏寄宿学校的奖学金,到城里去读书了。

    21岁时的尼古拉斯,已经是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

    28岁时,他已是大学教授。

    49岁时迎来二次婚姻,对方是他一生中最理想的白富美。

    56岁时,镜头前的他们春光满面,生活十分惬意。

    这些孩子从7岁拍到56岁,而导演迈克尔·爱普特已经从BBC23岁的助理小伙成为了知名大导演,今年他已经76岁了。

    坚持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最珍贵的品质。

    《人生七年》呈现的不仅是生命的珍贵,还有时间的重量。

    他执导的电影中,有观众熟悉的商业大片《007之黑日危机》《纳尼亚传奇3》

    当然,也有《罗马》《性爱大师》这样经典的美剧。

    《人生七年》以珍贵的镜头成为这些“演员”最长情的陪伴,观众陪着这些片中的人物长大、变老,真真切切体会到“真人秀”的乐趣,好像一部纪录片版的《楚门的世界》

    所以,有人说《人生七年》是真人秀节目的鼻祖。

    导演最初的预言都已成真,除了个别特例之外,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旧是穷人。

    这样的残酷定律仍然成立

    杉姐原本以为身份的分化要等到这些孩子成年,却没想到在他们7岁那年我们就可以一眼看到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一张张稚嫩、无辜的脸庞被家庭和教育所影响、所塑造。

    他们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命运和点滴原来早已是被归置好的路线。

    一代人的优秀,可以惠及几代人

    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家族的命运

    富二代、官二代不一定值得尊重,但他们手握的父辈优势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虽然片中的安德鲁抱怨大家只看到他的家庭优势,没看到他埋头苦读的汗水。

    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人人都只看到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在体型的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

    很多人看完这部片子之后,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忽然明白,教育原来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

    这些年关于教育理念不断产生激烈的冲突。

    有人说,欧美是欢乐的教育,让天使一直是天使。

    有人说,在西方,穷人的孩子玩乐,富人的孩子补课,这种教育的差异就是未来的社会分层。

    有人说,凭什么教育一定是快乐的,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今天是个轻松的日子,杉姐不在此探讨教育的真谛。

    我想起《追捕野蛮人》中的调皮小鬼说:

    这个世界不公平,有的人想要孩子却得不到,有的人得到了却不想要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他们就像外星人,拥有无穷的能量和无尽的潜力。

    (本片中,7岁时的小正太尼尔后来成了流浪汉,并一度想自杀)

    他们带着考察的任务,试着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人类。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自星星的天使

    柔弱、坚强都被写在了脸上。

    他们不懂命运,却往往陷入父辈命运的漩涡

    当父母老去,教育,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资本和终身陪伴

    杉姐真心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如果你有孩子,那么希望这部纪录片的相逢不会太晚。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那么你现在应该知道,你的努力肩扛着的是另一个生命的——人生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

    微信公众平台《1895电影评论》同步

     2 ) 这个的哥,活得比谁都明白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知更鸟电影。)

    《7Up》,中文名《人生七年》。豆瓣高分剧集。

    1964年,迈克尔·艾普特为BBC电视台拍摄纪录片《7Up》。

    受访者皆为七岁儿童,来自英国各阶层,有孤儿院,有精英家庭。此后,每七年,艾普特回访一次。大量点滴细节,堆砌出命运无常。



    七岁看老。

    导演的初衷之一,是抨击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仍是富人。

    人的命运是跟血缘走的。

    这一点,时隔数十年后,在影片中逐一印证。

    但,也有例外。

    尼克(Nick),农场主之子,从只有一间屋子的偏远小学考入牛津,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最终打破阶级壁垒,去美国当了物理教授。他凭的是天才。



    布鲁斯(Bruce),家境优渥,牛津毕业,却不走从精英到精英的寻常路。七岁发愿,要尽己所能帮助穷人。一生践行理想,安贫乐道。他凭的是信仰。



    这两位,一个凭天才,一个靠信仰,从不同方向,打破了“阶级固化”魔咒。

    然而,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还不是他们。

    最令人震撼的这位,开了一辈子出租车,却活得比谁都明白。

    这个人,叫托尼(Tony)。



    托尼成长于伦敦东区,最底层的孩子。个子不高,两眼带刀,人家问他:打架重要吗?他回答:重要!

    拍摄时,他出门摔了一跤,只几秒,就自己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

    参加完party,导演让孩子们互相吐槽。富孩子说穷孩子野蛮,不懂礼节。托尼说,富孩子喜欢装模作样,要教训他们一下,说完挥出一记右钩拳。



    谈及理想,有的孩子一脸骄矜,说得有板有眼,上牛津,上剑桥;有的孩子略带腼腆,想去连锁超市上班;有的孩子则一脸茫然,眼神空洞,没什么想法。托尼属于另外一种,他快活而认真地说:我要做马术师,是的,我要做马术师。



    七岁时的理想,未必都是童言无忌。托尼是认真的,小学毕业后,他将空闲时间,都花在爱普森汤米高斯林的赛马场上。



    到了十四岁,托尼成为赛马场助理,每天为马匹做清洁。他个子矮小,每次刷马鬃,都将水桶倒放,踩在上面。

    这时的托尼,一改七年前的疯癫,满脸认真,手法娴熟,眼神执着。



    导演:你爸妈是否赞同你这样做?
    托尼:是的,他们一直希望我成为马术师。
    导演:为什么?
    托尼:他们很开心,能说我儿子是个马术师。

    在回答问题时,托尼表情中带几分冷傲,还隐藏着一丝难以觉察的不安。



    所谓世事弄人,就是当你付出了巨大心血,未必有等价的回报。

    对于托尼来说,成为马术师的最大障碍,不是不够努力,而是身高不够。

    导演说,成不了马术师怎么办?托尼低下头,将脸转向一边,目光有些黯淡,说:不知道。须臾,他抬起头说,若知道自己不行,我就不做这一行了。

    导演继续补刀,那你做哪行?托尼说,开出租车。他说这句话时,没有任何犹豫,但眼神里,难掩梦想幻灭的落寞。



    二十一岁的托尼,成了一位出租车司机。

    经过少年时代的迷惘,他又回复了疯癫的本色。

    面对镜头,托尼眉飞色舞地说,我当然能做好出租车司机,他们低估了我,他们大错特错,走着瞧吧,等我拿到执照,就给他们好看。

    出租车司机,其实也是一种“马术师”,只是座驾不同罢了。它们二者的共通点是——自由。



    二十一岁的托尼,个头依旧不高,但他一点不自卑。他说,有的女人说我个子矮,我就说,你胸很小,我们不相上下。

    面对BBC镜头,托尼竟然讲起了黄段子。

    托尼说,你知道“四F”理论吗?意思是找女友(find),养活她(feed),忘掉她(forget)。另一个“F”(fuck),你自己想。我能做到三个“F”,但我忘不了,这听起来很傻,但我就是这样。



    汽车行驶在伦敦东区街头,镜头转向车窗外,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楼群。

    托尼所在的伦敦东区,是大名鼎鼎的贫民区,街道狭窄,房屋稠密,犯罪横行,柯南·道尔形容它是最危险之处,无可比拟的暴力与堕落之乡。

    导演问他,在东区生活是什么感觉?会不会加入帮派?

    托尼坦然地说:我扎根在这里,过得很好。我不是混混,我不偷东西,不伤害人,不恐吓人,我问心无愧。我怎么会和黑道混在一起?我天生不是那种人。



    导演接着问,你初中没上完,就不上了。有没有后悔过?

    谈到这个话题,托尼有点激动。

    他说:

    我已经比大部分人出色,特别是这个节目里的。当初我不爱学习,但这个东区男孩有了自己的车,每年去西班牙玩,每天下注,一点都不辛苦,我怎么做到的?

    那些家伙当教授,摆弄瓶瓶罐罐,读书有什么用?这个世界不需要教育。

    生活是一场赛跑,打败身边的人,才能跑到前面。我只懂赛狗行情,追女孩,伦敦路况,大街小巷,爱爸爸妈妈。我只懂这些,也不想懂别的。我不是政客,将来的问题,交给他们去解决好了。

    28岁时,托尼结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开始反省七年前的观点:



    七年前,我说不需要教育,当然是不对了。那些孩子很早就读了预备学校,这对他们很有帮助,这是他们的优势,会让他们得到很多机遇。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父母的背景。那时候,我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去工作。哥哥穿剩下的衣服,衣袖上都有大洞了,我穿了十年。

    那时候,我们家没有钱,我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讲出来是很凄惨的。但这些让我更坚强,更懂得珍惜。现在我有了工作,经济独立,可以给孩子提供我不曾有过的东西,让他们明白过好日子的感觉。给他们漂亮的衣服,去度假,去过西班牙、葡萄牙,希望明年可以去美国。

    开出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学会了判断人性。上流人士,中产阶级,不管任何人,我都是根据人品,而不是出身去判断他。

    至于我,我是东区孩子,我很小就明白了这种区别。但我是个活跃的人,追求一种不原地踏步的人生哲学,要不断进步,在自己行将就木之前,做更多的事。

    我是个性格乐天的人,我不想失去这种性格。

    我不想改变,如果我改变了,那么从前的托尼就是假的。



    托尼乐天的性格,来自他的母亲。

    母亲去世时的情形,托尼记忆犹新。



    二月九日,九点过十分,母亲呼出了最后一口气,走的时候,托尼握着她的手,那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时刻。



    托尼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东区的人都跟妈妈很亲。

    托尼的太太说,我这辈子从没遇见过他妈妈那样的人,相信以后也不会再遇到,她是个很好的人,是我的朋友。

    每次站在坟前,托尼都会跟妈妈说话。脑海里回想起一幕幕往事,想起她说:“托尼,下楼给我买五根烟。”想起她在酒馆里喝酒唱歌,想起妈妈最常说的话,别想那么多,什么也别操心。



    托尼说,我这辈子,没有一件事是我想去做而没有做的。赛马,跟莱斯特皮戈特同场竞技,我做到了;想进入影视界,也进入了,在一部影片里,我跟斯皮尔伯格合作了两周。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没有人可以对我说:“是我帮了他”。这一点,我比其他人强得多。

    导演说,但你终究没当成马术师,也没成为演员。托尼回答,做过总比没做过强。



    托尼没怎么读过书,但他有脑子也有思想,随着阅历增长,他越来越洞彻这个世界,。

    “没什么想法”的西蒙(Symon),五十四岁时才恍然大悟般,明白自己年轻时的幼稚,而托尼,早就洞穿了“阶层”和“命运”的真相。











    当被问到英国的“阶级壁垒”,托尼这样说道:

    有些含着金钥匙的孩子,走到了很高的位置,当然少不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的爸爸加入了正确的俱乐部。其他孩子,即便付出成倍的努力,也难以获得他们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多数人只能被放逐到那些廉价的工作岗位。





    托尼的深刻,还体现在他成功预测了2008年经济危机。

    2006年时,49岁的托尼说,我预感很快就会经济崩溃。



    七年后,导演问他,在上集节目中,你预言了经济危机,你是怎么做到的?

    托尼说,因为像我(托尼)这样的人,一直付出,一直纳税,他们却骑在我们脖子上聚敛财富,他们榨干了经济体系负责,他们拿钱资助世界各地的国家,拿钱打仗,他们把钱交给银行,却不监管它们,你看到水龙头在那边不停漏水,等水箱里没有水剩下时,他们要求我们出血补水。



    通过这部纪录片,托尼知名度大增,很多人欣赏他,有人围绕他的一生,写了部传记,结果大受欢迎,相关电影也已启动。

    托尼很享受这种状态,他依旧开出租车。有一次,他拉活儿,乘客是宇航员巴玆奥尔德林——登上月球的第二个人。托尼正要开车,离开酒店前院,一个人走上前来,索要签名。

    托尼对宇航员说,奥尔德林先生,您能给他签个名吗?结果那个人对托尼说,我不是要他的签名,我是要你的签名。



    托尼五十四岁时,卖掉汽车,用这笔钱在西班牙买了度假别墅,他对这栋房子非常满意。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每日含饴弄孙,沙滩看浪。非常滋润。



     3 )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个系列看是一个浓缩版。

    第一个7年,似乎就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家庭环境的不一样,7岁的孩子们眼中的未来描绘也不一样,想到一句“人生生而不等”,一个很残酷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刘瑜老师的(转载自刘瑜的博客) (人生七年1 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46008/

     4 ) 《人生七年》浅析

    Neil:小时候萌到爆,性格开朗,爱幻想,爱自由(不是去当宇航员就是当大巴司机),非常可爱的一个男孩子,那双大眼睛亮晶晶的,整个人看起来天真无邪。不知道十四岁和二十出头经历了什么,可能过于追求完美,没读上理想中的牛津大学,又不甘于在一所普通大学就读,干脆就辍学了。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喜欢离群索居,在远离城市的边缘地带寻找乌托邦。 Peter:他是我觉得性格最平淡的一个人,小时候也中规中矩,长大后读了普通大学,当了老师。被采访时,他说:爸爸妈妈说过,世界上没有让人喜欢的工作。人生中最高兴的时刻是某支球队进球了。而当时他已经结婚,可和老婆之间似乎谈不上爱情。等56岁再度被采访时,他说自己中途去做了公务员,业余时间和第二任老婆组建了乐队,平时三个人一起排练,创作了曲子,出了专辑,还得了英国乡村音乐大奖。可谓人生到后来才开枝散叶。他在大学里组建过乐团,反响不错。或许是因为家庭背景一般,并且爸妈说“人找不到自己家喜欢的工作”,所以选择做了大家都做的。可是最后给他带来人生奖状的还是曾经喜欢做的事情。 Nicoles:尼克是农夫之子,可是头脑很聪明,从小就说长大后想去潜心研究月球,如果可以他想把地球变成一颗钻石。他热爱自然,喜欢观察自然,并且思考天上的云地上的石头是怎么回事。这种过人的脑力把他送进了牛津大学。原本内向拘谨的农村少年,在二十一岁读大学时变得侃侃而谈,相信这是很多农村学霸都经历过的一种转变。后来他当了大学助教,去美国当了大学老师、教授,还出了一本科研方面的书。这期间,他经历了离婚,有一个儿子。四十岁再婚时,娶的老婆非常有气质,笑起来亲切自然,和他很相配(看起来比第一任老婆更匹配)。在异国漂泊时,他对祖国是非常怀念的。他说感谢自己的故乡孕育了他,小时候的他很爱看着天上的云和地上的石头思考,这都归功于故乡。 Tony:托尼生活在伦敦东区,小时候就是个爱东奔西跑的孩子,像个猴子,还直言不讳。原本以为他长大后是否会成为坏人,但后来知道他家庭很和谐,他爱爸爸妈妈。他小时候就摇头晃脑说自己想当驯马师,十四岁就进入马行当学徒,得以有机会骑马。21岁和英国有名的驯马师一起比赛,出现在照片上。这是他很自豪的一件事,和大咖一起比赛,既紧张又兴奋。虽然最后没有成为驯马师,但我觉得他已经实现梦想了。后来他很快改行去做了出租车司机(14岁时说过,如果做不了驯马师就去开出租),他事先开着摩托跑遍伦敦的大街小巷,考到驾照,直接给那些说他做不到的人“一记重拳”。看得出来,托尼敢想敢做,是个行动派。21岁的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读书没有用,读出来只能摆弄瓶瓶罐罐,他只要懂伦敦路况、懂女孩、爱爸爸妈妈就够了。不过这个说法被35岁的他推翻了,他接触到的世界更广了,觉得能受更多教育是有必要的。托尼还喜欢表演,业余会兼职去做龙套演员,还和斯皮尔伯格导演有过合作,虽然镜头特别短暂。后来有导演想把他的经历翻拍成电影,我觉得托尼的人生简直再精彩不过了!56岁时,竟然有人向他这个司机要签名,而不是坐在后座的登月第二人!这个托尼真的太可爱了。敢想敢做敢折腾,托尼把自己的梦想都一一实现了,虽然并没有成为什么大人物,但比那些有梦却终身未去行动实现的人好太多了。托尼是成功的。 Paul:保罗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被大孩子欺负,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语言表达不流畅,长大后想当警察,随即又说这个梦想太难去实现了。看得出来他没得到什么关爱,自信心不足。他父母离异,十四岁移民去了澳洲。后来人生出现转机,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人生伴侣,一个性格开朗阳光的女孩。他们变卖了家产,开着一辆房车横穿澳大利亚到处旅行,后来安顿下来结婚生子。他做砖瓦匠,一直都说自己最需要克服的是自信心不足。56岁还会去跑跑马拉松。生活过得算是美满。如果问有什么遗憾,或许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导致工作中有些东西不敢去抓住吧。 Simon:西蒙是个黑人小孩,对他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他也是离异家庭,又是有色人种,同样住在儿童福利院。七岁时做的梦比较消极。14岁时他也有梦(当演员做明星)却没有像托尼那样去实现,21岁时说自己不会一直待在那家工厂工作,不然脑子会僵掉,但到了35岁还在那工作,并且认为工厂不会倒闭。工厂倒闭后他在另一家工厂开叉车。第一次婚姻他生了五个孩子。离婚后四十岁左右遇到了年轻时喜欢过的姑娘,两个人两情相悦,在妻子眼里他是聪明的,只是有点懒。他也承认自己懒,很多事情都没去行动。五十岁时感叹人老了,后悔当初没找份轻松工作来做。 Charles:查尔斯我也很喜欢,眼镜大大的,声音也萌。21岁时披着一头长发,像个文艺青年。他说自己以后应该在地下室里辛苦爬格子(即写文章)。他没有上七岁时说的牛津大学,去了杜伦大学,并且很庆幸自己没进牛津,“因为进去了见到的还是同一批人”(由此看出他想接触不同的群体,多获得些什么吧)。后来他进了英国BBC工作,成了一名编辑。 Andrew:安德鲁家境优渥,小时候就说喜欢读金融报看看自己家股票涨了没。14岁说想当律师,21岁在牛津读律师专业。28岁成了律师。他觉得教育很重要,钱财可以被偷走,唯有所受的教育别人拿不走(可以看出他今后也会重视给孩子好的教育)。35岁娶了一个农村姑娘,但这个村姑看起来面善,聪明。他们一直过着家庭和谐的生活,在乡村买了栋老房子,两夫妻勤勤恳恳打理。男主外女主内,育有两个孩子,平淡又温馨。他们还会带孩子去坐热气球,去美国看自由女神像。四十多岁和别人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帮别人解决麻烦问题,业务还扩展到其他国家。家庭事业双丰收,稳得不行。56岁时两口子看起来越发得慈祥了。 John:约翰小时候看起来就挺精明强悍的,对自己以后要上什么学校如数家珍,从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了(当然和家长教育有关)。长大后也一一按自己的计划实现了。14岁时野心很大,说自己想拥有权利和金钱,没有钱就没法买喜欢的油画了。他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出来工作养家。但约翰的祖先们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或者皇帝身边的重臣,可想而知即使父亲不在了,还是有把比一般人都大的保护伞,能想得到他母亲的工作一定不辛苦并且能轻松赚钱。约翰确实挺厉害,在牛津还获得奖学金。后来成了皇家法官,娶了保加利亚大使女儿。三十多岁以后都在从事保加利亚的慈善工作(或许和他家承的传统有关)。 Bruce:布鲁斯是我最喜欢的小男孩。小时候脑袋圆圆的,一双蓝眼睛,鼻子上长满雀斑。他说自己长大后想去教育那些未开化的人,让他们多多少少变得好一点。有钱了会把钱捐给穷人。他天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14随上了圣保罗学校,他说里面不会让你去学上层人的礼仪,不会让你瞧不起穷人。21岁上了牛津大学。28岁在伦敦东区教学,他觉得基础教育很重要,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打破阶层的壁垒。他本可以凭着名校学历进入高层单位工作,却选择了不高的收入和普通的教师宿舍。35岁去印度支教。看到他一个白人在一群黑人中间,真的特别感动。后来又回到伦敦工作,结了婚,妻子也是一名老师。布鲁斯说自己不是特别想升为教育主任,因为这样会让他离开一线工作。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利益惠及大众。后来他有了两个儿子。他肚子变得很大,在玩板球扔球时,像个特别可爱的老人家。 Suzy:苏西是个富家女,小的时候看起来有点冷冷的,14岁到21岁都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感,可能因为她父母离异,缺乏关心吧。但画面转到28岁,镜头中出现了她笑得很幸福的脸,她结婚了,遇到一个好老公,家庭生活滋润了她。她亲自照顾两个孩子,做起了贤妻良母。往后的片子里,越看她越觉得慈祥亲切,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冷淡感了。不过她脸越来越干瘦,左脸的斑点每隔七年越变越大。她的体质属于不是特别好的那种吧,说话声音不大,气不是很足的感觉。回想过往,她说比较遗憾的是14到21岁时因为父母离异的影响没有好好读书,当时应该不受影响专心学业。 Jacky:杰基性格开朗直爽,家里有五个女孩,小时候希望长大后能有个大房子,住起来很舒服。她十九岁结了婚,一直没有生孩子,她说是因为自己太自私了(可能目睹母亲带五个孩子太辛苦了)。她做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后来离婚了。谈过一段短暂甜蜜的恋情,有了第一个儿子。后来又遇到一个男人,生了对双胞胎儿子。但不久后也离婚了。幸运的是有个婆婆帮忙提供金钱帮助,不然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真的挺困难。业余时间她做一些临时工,收入低,领政府救济金。手腕等处有风湿性关节炎,不能长时间站或坐,又遇上政府福利削减,生活上比较困难。但面对镜头,她不会说出自己哪里错了或失败了。 lyne:琳恩在三个孩子中相对内向安静。19岁结了婚,婚姻生活比较稳定。在流动图书馆工作。她虽然外表看起来不苟言笑,很冷淡,但她喜欢小孩子,喜欢看小孩子认真看书的样子,属于外冷内热。她一直在图书馆工作,偶尔还接待残疾小孩,和他们互动,挺有耐心和爱心的。她脑中有根血管跑到视神经里去了,特别危险。五十多岁时看起来老得蛮快的。 Sue:苏是四个女人中我比较喜欢的,因为她总是笑得很开心,一笑嘴巴咧得特别大。她身体健康,父母关系和谐,还是独生女,心理也比较阳光。她十四岁时说自己应该不会太早结婚,结婚前需要有段时间去独自探索世界,多走多看。后来她加入了旅游公司各地跑,收入应该也不错。24岁时因为想结婚生孩子了,就辞了工作结婚了。但三十五岁时离婚了,生了一儿一女。但幸好她爸爸妈妈给了很多帮助,使得她的压力负担小了很多。她进入伦敦市中心大学做行政工作,一个人坐车坐船,一个人带孩子。她说自己喜欢唱歌,喜欢演话剧。但有了孩子,这些爱好只能先搁置。空余时间她会约上几个单亲妈妈一起泡吧喝茶,聚会聊天,不会让生活陷入很无聊的境地。四十多岁遇到了一个喜欢的男人。此后一直都在一起,两个人恋爱谈得很甜蜜。而她的工作也由助理变成了一个小管理者,并且在大学里加入了话剧社,演演剧唱唱歌。五十岁她和男朋友订婚了,黄昏恋谈得和少男少女一样。她说自己很幸运,父母健在,并且在大学工作(她并没读过大学),儿女已长大,压力小了很多,并且到现在还拥有爱情。她的精神状态是四个女孩里面最好的,特别爱哈哈大笑,中气十足,也显得最健康最年轻,同时我觉得也是最幸运的。她说虽然她没有足够的钱去环游世界,但她已经满足了。 这些人的人生,精英阶层的七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路,底层孩子却什么都不知道,中层的梦想比较普通,没什么野心。他们大多二十多岁结这些人的人生,精英阶层的七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路,底层孩子却什么都不知道,中层的梦想比较普通,没什么野心。他们大多二十多岁结婚,婚姻在三十五到四十多岁出现危机,出轨或离婚,有的离婚后四十多岁还能遇到真爱。男人的事业一般都在三十五或四十岁达到顶峰。而做着没技术含量工作的男女大多在老年时面临被裁员的结局。七岁看老很有道理,你的未来就藏在你说过的话里面。今日种下的种子日后都会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有梦就去实现,不然等老了后就没多少体力和时间去翻盘了。还有,缺点一定要在发现的时候尽量去改正,不然就会一直存在并影响以后的生活,就像苏西脸上的斑点,只会随着时间越变越大,而不会自动消失。好好审视自己,用理性指引生活,不断去接近阳光和美好。

     5 ) 记不住谁是谁,标注下。

    <图片4>伦敦市公租房区
    <图片13><图片14><图片12>约克郡,上的是一个只有一个房间的乡村学校,距离家有4英里。
    Neil
    利物浦郊区,认为打架太可怕了。
    Tony
    Charles+ Andrew+ John
    <图片9>
    Bruce
    萨里的私立寄宿学校,想做一个传教士。
    <图片7><图片11>

     6 ) 若你说是老生常谈,为何你却无法突破

    长久以来困惑于生活的状态,是否优秀。如何进取才能不荒废此生。很久之前就想看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现在终于如愿。如果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一生。我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依据,不愿相信。然而看过了这部片子,看过了时间流失后活生生的人物变化。岁月的痕迹逐渐清晰,而性格决定命运论,也更加的清晰。。。
    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
    7岁,每个孩子的性格就有所凸显。7岁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的人,有计划的人,日后都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7岁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或者有飞向月球等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日后为了他的爱幻想和冲动的性格也付出了代价。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随着时间的潮水所带走,做了那些顺应社会意识的事情,依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做选择。最后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青春,和成本也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其实他们就没有目的地。所以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无助。
    7岁时的那些想法和举动,不知是缘何而来。我也想不起来,我的7岁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片中孩子们的7岁,我们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迷茫,有人做梦,有人有自己的路与想法,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着有逻辑的话。7岁前的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无从而知,若是这些性格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我倒是有点怕了。没有机会改变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就好像上帝手中的线偶,所谓命运的那些线绳,在出生时就已写好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好值得期待?!

     7 ) 十四个人物性格分析

    托尼:行动派现实主义者,从小特别活泼好动。专注自己能把握到的,努力尝试自己想要的,对成败得失坦荡。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知足又率性!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愧此生!

    苏西:家境优渥,谦谦有礼,视野开阔。虽成长的过程中,有波澜,但是由于家庭条件好,整个人生都很安稳。有点像笼中的金丝雀! 布鲁斯:中产阶级,上帝的信仰者!温文尔雅又绅士,心中有大爱,是一位爱的传递天使。相信众生平等,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乐观、聪明又善良,是可以信赖的好伙伴!

    杰基、琳、苏:普罗大众的化身,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善于适应多变的环境,知足常乐。

    保罗:安分守己,害羞又自备的性格导致常常怀疑自己。由于中年时期工作的失败,让他陷入忧郁症。他的眼神里总是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不过幸好人生中遇到了天使一样的宝贝老婆,让他开始越来越阳光。

    尼克:从小生活在大农场,聪明又进取的小精灵,对科研事业有浓厚兴趣。具有强烈的钻研精神,热爱工作,个人魅力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从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主义,是科研工作者们一路成长的缩影!

    琼、安德鲁、查尔斯:上等人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人生有清晰的规划。在父母的影响下,人生目标明确,早期就已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三个人性格各异,人生经历会有所不同,不过却是精英社会的代表人物,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缩影!

    尼尔:极端理想主义,不断在寻找和拷问自己的灵魂。对政治有强烈的抱负,但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最终回归到正常社会中。

    西蒙:找不到确切的词来形容他。每次看他,羞涩的眼神里总是带着些犹豫不决的样子,欲言又止。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顺其自然。单亲家庭以及黑人父亲的身份,直接导致了自卑又顺应天命的性格吧!

    总是喜欢在电视里找自己!从个人视角看了十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的一生,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从一开始,我主观上总觉得我的未来我可以做主。可是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就在想我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实际上一早就被限定。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个人的一生!

    我的一生,虽碌碌无为,但也希望活动充实和幸福。希望未来,我的子女能在我现有的基础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短评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4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9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14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15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16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18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19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23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25分钟前
    • Aria
    • 力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26分钟前
    • 鲸落
    • 推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30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31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35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37分钟前
    • 力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40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44分钟前
    • Ying
    • 推荐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4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5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