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4

    主演:姜文,葛优,周韵,舒淇,文章,王志文,洪晃,刘利年,那英,刘索拉,牛犇,姜洪齐 

    导演:姜文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泳池管理员

    • 更新HD

      90后的80后后妈

    • 更新HD

      谋害老妈

    • HD中字

      奇怪的她2014

    • HD

      复仇少女组

    • HD中字

      永远的里奇

    • HD中字

      派对女孩升天记

    • HD中字

      我的一百种恐惧

     剧照

    一步之遥 剧照 NO.1一步之遥 剧照 NO.2一步之遥 剧照 NO.3一步之遥 剧照 NO.4一步之遥 剧照 NO.5一步之遥 剧照 NO.6一步之遥 剧照 NO.16一步之遥 剧照 NO.17一步之遥 剧照 NO.18一步之遥 剧照 NO.19一步之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盘踞上海的军阀武大帅之子武七(文章 饰)为洗刷耻辱,辗转找到了前清遗老马走日(姜文 饰)求助。在此之后,马走日和在法租界当警督的发小项飞田(葛优 饰)联手策划了名为“花域总统选举”的大型选美活动,和马从小就认识的现总统完颜英(舒淇 饰)成功卫冕。谁知就在繁华喧嚣的最顶点,命运之车竟急转直下驶向深渊。在一个平凡的早上,完颜陈尸郊野,张皇失措的马走日找到武七的姐姐武六(周韵 饰)及其母亲齐老师(洪晃 饰),希望通过大帅帮自己洗刷杀人犯的罪名,结果却盲打误撞救下了险些被整死的项飞田。背负杀人犯之名的马绝路逃亡,而武六则以该事件拍摄了名为《枪毙马走日》的电影,马的命运愈加扑朔迷离……  本片根据民国奇案“阎瑞生案”改编。

     长篇影评

     1 ) 对不起,姜文导演,这顿我不吃了

    姜文导演:
    见信好。
    我不是冯唐,但我也想说——
    “电影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电影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知道这条金线的人不多,但是还没死绝。这条金线和票房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在某些时代,甚至负相关,这改变不了这条金线存在的事实。”
    从张艺谋到陈凯歌,从陆川到宁浩,从冯小刚到姜文导演您,都曾经创造过远远高于这条“金线”标准的作品,有些作品即便称之为“伟大”,也丝毫不为过。但如今,我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这几年,这几位中国电影市场上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大陆导演,一个接一个阵亡在这条线之下。
    我听说中国的电影导演是分“代”的,这种划分方式在世界影坛可谓独树一帜,歪果仁们一定很奇怪,因为第六代又不管第四代喊“GP”。但照我看来,所有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及电影行业“大跃进”的导演,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同一代;无论出道时拍过什么风格迥异又影史留名的电影,都殊途同归。这一代导演,几乎没有人逃过市场经济的巨浪,当金钱和名声交织在一起,像是海浪一样势不可挡地向他们打过来,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岿然不动。即便是最叛逆和乖戾的娄烨和贾樟柯,都逃不过“要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念头。市场经济的“鬼”,打了一堵无处不在的墙。
    姜文导演,现在轮到你了。
    虽然和你不熟,但是我认识你有好几年了。没见你之前,我老早就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至今忆及,如若“通感”,眼前金光灿灿,四肢红汗淋漓,神经血脉喷张。我想即便是你的处女作,但那就是你导演生涯的顶峰了。之后我看过《鬼子来了》,片子压抑得像是所有角色都得了精神病,但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做导演不能总是拍自己擅长的东西,你得学会憋着劲儿把自己不擅长的玩意儿弄好了。再后来《太阳照常升起》,你又回到了老路上,即便加入了一些故弄玄虚,但那种调调,没有别人学得会。之后《让子弹飞》来了,很久没有被国产片点燃过的我,那一刻被炸裂了,你终于在自己独特的“革命浪漫主义”之路上走出了个“惊喜”。在这部片子里,你也说出了那句“站着把钱挣了”的台词——我知道,你自信得要炸开了。
    坦率说,我希望你接着“子弹”的路子拍下去,但我又怕你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走得太深,走得太远,走得快马失了缰,走得风筝断了线。
    2012年9月,传说中的《一步之遥》终于开拍了。从那时起到2014年12月15日,两年零三个月时间,这部时时刻刻被各种媒体紧紧盯着的“年度巨作”,在我的印象里,太安静了,丝毫没有出乎预想的“爆料”,即便是首映礼之前冒出来的“未过审”“被删改”的消息,也都是小打小闹,像是小夫妻俩斗斗嘴,床头打架床尾和。跟宁浩的《无人区》比起来,简直是王先生碰见玉先生,差了一点儿。这期间,一版又一版的预告片出来,也都是大同小异,各种pose和亮相,一点有底气的端倪都没有。我知道,我该对这部电影放弃期望了。
    2014年9月1日,我参加了《一步之遥》的媒体见面会。会上,姜文意气风发,葛优形色不露,舒淇笑脸相迎,周韵满脸不开心。很多记者把矛头对准了“出轨事件”后首次亮相的文章身上,但文大爷用大量的白眼回报了记者。我都不记得那场见面会上诸位主创说过的每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躲躲闪闪,不谈自己的角色,不说故事情节,不聊拍摄感想。我当时就在想:这场发布会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关于这部电影的有价值的信息吗?没有。其时这部电影已经拍摄完毕,我感觉他们不是在做保密工作,而是有人在掩盖什么,而有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演过了什么。
    之后,我就对所有问到这部电影的人说:我不期待。
    以前,姜文是一个很较真儿的导演,从《让子弹飞》开始,他开始玩儿起来了,他开始露出了类似王朔的痞气,但相对于王朔小人物的痞气,出生在军队大院的姜文,耍的是“大爷痞”,换句话说,他开始“耍流氓”了。我想起《霸王别姬》里的段小楼,他是霸王,但他也是个老流氓。
    耍流氓不要紧,我们都想你能像《让子弹飞》那样,对上峰耍耍流氓,玩一玩儿隐喻,耍一耍好玩儿的小聪明——因为敢这么做的人在电影界已经没有了。现在倒好,你倒是对观众耍起流氓来了。
    郭德纲说:你堕落啦!你前进一步就是立即枪毙,退后一步就是保外就医。
    姜文导演,我知道这次你仍然能把钱挣了,而且你仍然是站着的。只不过,以前你是面对审查机构硬硬朗朗地站着,现在,你是面对芸芸小民趾高气昂地站着。当你硬硬朗朗地站着的时候,观众愿意对你跪着;当你趾高气昂站着地时候,很多观众真的会吐口唾沫。
    其实影院就像是饭馆儿,里面坐着的都是食客。别惯着那些厨子,他们曾经呕心沥血做出拿手菜,送到你面前,免费吃,不赚钱。可等你用钱惯坏他们了,他们喂屎给你吃,还想从你口袋里抠钱出来。 而你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说——
    不好意思,这顿我不吃了。

    此致
    敬礼
                                                                                                        和小欣

    (纯粹为了气气那些说本文乱喷的~我忽然想注明一下,此文经过修改,发表于12月18日《北京日报》第12版。说实话,这篇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跟这部电影一样——就是纯黑。)

    ps,我的微信订阅号,请搜索:小心和小欣。谢谢

     2 ) 《一步之遥》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看点?

    《一步之遥》是艺术还是烂片?

    《一步之遥》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这是模仿了世界名著《飘》的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而中文名叫《一步之遥》就很奇怪。

    很容易联想到的是《一步之遥》探戈舞曲,这个曲子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绝对不陌生,《闻香识女人》、《辛德勒名单》和《真实的谎言》都有这段经典的舞曲。名字《Por una Cabeza》来自西班牙赛马的术语 “差一个马头”,就是输得有点遗憾,多用来比喻男女之间错失的爱情。

    《一步之遥》的故事架构是有原型的,来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阎瑞生案”。

    民国时期的大上海,好赌成性的大学生阎瑞生,借了富二代朋友的豪车,诱骗上海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出台,劫财杀人抛尸荒野。这个案件曾轰动一时,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好像是中国最早的故事长片。

    姜文又一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故事还算比较完整,也很简单。

    原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抗争。一个原本自以为是个无赖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还不是那么坏,与那个肮脏的社会相比,马走日算是一个纯洁的大孩子。

    但太过繁复的形式感,冲淡了主题,如果只关注主线故事走向,肯定会看不下去,因为电影的每个段落,都裹挟了很多其它的东西。

    电影被称作第7艺术,传统的六种艺术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电影可以涵盖传统的6大艺术,当然也能包括戏剧。

    《一步之遥》整个都能看作是一部戏剧,一部杂糅了6大经典艺术的荒诞戏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隐喻和讽刺。还有两个戏中戏,一个是王天王的话剧,一个是武六的电影,都叫《枪毙马走日》。

    可以聊的东西太多,我们只挑一些重要的情节看看都致敬了哪些经典。

    开篇马走日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面的台词,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有争议的电影时,总会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来自这里。说明姜文早就明白这部电影的评价会很复杂。

    “To be, or not to be”常见翻译为“生存或是毁灭”,马走日翻译为“是这么着还是那么着”,人的命运都是一系列选择的后果。

    第一个场景就是模仿《教父》,并非一般的致敬,而是非常刻意的模仿。

    上海滩武大帅的公子武七少爷,被一个意大利女人鄙视了,说他是个“爆发户”,生在中国竟然完全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不讽刺吗?

    武七通过法租界巡捕项飞田找到了能人马走日,嘴上说是要找回面子,但他在意的根本不是面子的事,他就是要洗钱,能买下大半个上海的钱,而且是他爸要办军校的钱,败家子和卖国贼都写在脸上了

    马走日和项飞田这两个名字来自象棋的术语,意思很明显,他们都是小人物,是这个社会棋局里面的棋子。

    马走日吹着满清贵族的牛逼,项飞田附和着,就把武七少爷的事情接下来了。

    两个混蛋操办“花域大选”的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这一段致敬了默片时代,有好几个镜头类似卓别林的《大独裁者》

    “花域大选”按原来的剧本是叫“花国大选”,历史上确有其事,参选的条件就是上海接过客的妓女,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改成了选美大赛。

    原本极为荒诞的开头,一本正经的春晚式的盛大舞台表演,却是一个妓女的选秀比赛,讽刺意味非常浓厚,显然被修改削弱了很多。

    原本两个选手的名字“青龙”“白虎”都不能过审,被改成了“青卢”和“白狐”,我始终不能明白,这个敏感点在哪里?

    而且这部电影被修改了300多个镜头,可以想象当年放过了《让子弹飞》,某些人被领导骂得有多狠。

    百老汇专业舞者的表演,精彩绝伦,也算是致敬了好莱坞歌舞片

    两个主持人,一个是维持治安的公职人员,一个是“公众姿势确定人”简称“公知”,鼓吹着泡沫,说着相声,就把能买大半个上海的钱给花出去了。

    直播中念来电,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一年一度的春晚嘛。

    为什么完颜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就抵消了“左青龙,右白虎” 的专业表演?这个难道不熟悉吗?好多综艺节目,总有那么几个专业的人才意外落选,而明显傻缺的某个选手却可以一次次的复活。大众就喜欢这种“打感情牌”,而背后是就有人在操控。

    给完颜颁奖的是清末名妓“赛金花”,传说在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跑了,赛金花与联军统帅交涉,保护了很多北京城的老百姓。京城人对赛金花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都城,被列强蹂躏的时候,竟然是被一个妓女拯救了,我不知道这是在讽刺谁!

    完颜英说起来是满清的贵族,其实也是个妓女,听说过有成名的妓女卖“初夜权”的么?怕观众不能理解,台词直接说了,她就是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注意完颜“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回”这句台词,来自法国超现实主义先驱布洛东的诗作,但放在这个环境下就很不正经。

    把国学经典和超现实艺术搅和在一起,就是这部电影的整体气质。

    完颜逼婚马走日的这场戏,主要是炫耀拍摄手法和质感,就是所谓的如诗如画。

    马走日难以应付完颜,就给她抽了大烟,出门飙车兜风, 超大的月亮明显是致敬了老电影《月球旅行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

    背景音乐却是京剧梅派唱腔《贵妃醉酒》

    毒驾和酒驾一起来,不翻车才怪!

    醒来的马走日害怕就跑了,成了杀人嫌疑犯。

    马走日跑去找武七的姐姐武六,本来是想通过武六找武大帅帮自己洗脱罪名。

    然后就是武六正式登场。这部电影唯一一个正面角色就是武六,而武六是个拍电影的,她立志成为中国的卢米埃尔,就是指的发明电影的卢米埃尔兄弟。整个社会都肮脏黑暗,只有这个拍电影的纯洁无瑕,姜文这是在夸自己呢!

    马走日走进武六的房间突然来了一段闪回,从叙事的功能上是介绍他们俩之前的关系,聊天的过程就致敬了很多老电影,比如《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都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

    这一段镜头非常的超现实,满地金黄的据说是玉米渣,背景一会像在天上飞,一会在海里游。同样的如诗如画。

    在大帅府,马走日去上厕所,无意间遇到了即将被“马办”的项飞田,这个镜头是致敬了《低俗小说》中的黑老大被爆菊,“马办”的意思就是项飞田很快就会被野马爆菊。

    马走日为救项飞田展示了自己的广场舞特长,让大帅摸到地了,从今以后帅府的家人饭前要唱“绝对不能装”,饭后就跳广场舞,社会就越来越和谐美好了。

    没想到项飞田却恩将仇报,一定要抓捕马走日归案,马走日只得再次潜逃。

    两年以后,马走日再次出现是因为王天王,王天王戏份虽然不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代表的是攀附权贵、迎合大众的媒体人。这些人无所谓事情的真相,只要观众喜欢,能赚钱,故事编得越龌龊越好。王天王编排的戏剧《枪毙马狗日》演出就非常火爆。

    马走日原本就是个江湖骗子,他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就是不能容忍侮辱完颜,行贿不成,威胁无效,竟然蠢到公开场合殴打王天王,然后就被抓了。

    武六正在拍电影《枪毙马走日》,前面从“花域大选”到完颜死亡的现场她都拍了,可马走日为什么杀完颜?怎么杀的?人证物证全没有!武六想了个奇招,让马走日自己演。

    这里聊出个“金葱花奖”,把世界电影节都给鄙视了,后来《一步之遥》参加柏林电影节评分反而垫底了。

    这马走日是一根筋,如果配合拍摄就肯定是认了罪,虽然能活命,但生不如死,又不堪王天王现场羞辱,马走日再次暴走,持刀疯狂追砍王天王,拍摄失败。

    注意这里王天王的台词很精彩,“电影就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艺术”,基本的意思是只有模式化、简单化才是面向世界的好电影。

    姜文显然不能同意“王天王们”对电影的态度,他借着马走日的大刀说了,让他姜文放弃个性,胡编乱造迎合大众,他宁愿被枪毙。

    这里,戏里戏外就串了。

    《一步之遥》上映之后,罕见的出现了很多电影界的名人出来炮轰姜文,大约就是因为姜文开了群嘲,拉了太多仇恨。

    王天王献策,“一个男人的脸和一个婴儿的脸接在一起,是慈祥;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光屁股的女人,是流氓”。这个说的就是蒙太奇,电影史上的一大革命性进步,蒙太奇的出现,让剪辑能赋予素材更多的意义。

    而武六不同意,她追求的是真实度,或者是演员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演,又或者纯粹是不想冤枉人。

    王天王又一精彩对白:“枪毙马走日是观众的呼声”,是不是想到了现在的网络暴力

    群众通常都是缺乏理智的,他们并不清楚真相,但人多势众,舆论一旦形成,当权者为了维稳,往往就会找个替罪羊。马走日杀没杀人都不重要了,他必须得死,枪毙马走日不是枪毙一个人,而是枪毙民愤。

    武七和项飞田一拍即合,背地里操控报纸媒体,鼓动爱国学生游行,一定要枪毙马走日,而且要引渡回中国地界枪毙,这是赢得民心成为英雄的大好机会。

    局势已成,武大帅不得不枪毙马走日,武六当然反对,她妈覃老师就教育女儿认清事实。

    这里的对话和现如今的择偶理论完全吻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嫁人嫁的是势力和钞票。

    覃老师喊出的《天演论》是本什么书?甲午海战失败后,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原来是一本生物科学著作,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中国人引申到了民族危亡上面,影响巨大。《天演论》1897年出版,1898年就发生了“戊戌变法”。

    其实“物竞天择”在人文层面浅显得很,没听说过“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后来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海外见了世面。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覃老师代表的是崇拜西学的知识分子,她控制着武大帅,就好比梁启超后来支持北洋军阀一样,姜文到《邪不压正》都没放过讽刺梁启超。

    “覃”这个姓一般是读作“秦”,而电影里面都读作“齐”,我不知道是不是对应了梁启超的“启”。

    在武大帅迎娶小老婆的婚礼上,武大帅和武六合唱了一曲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祝酒歌》,这一段显得莫名其妙。有可能寓意在歌词里面,“诚挚的爱情更宝贵”,武六不知怎么的就爱上了可怜的马走日,大约是因为马走日是唯一一个天真,不向世界妥协的人。

    武六救出了马走日,开车逃跑,武大帅和覃老师就在后面追。车从晚上开到了白天,从城市到了郊外,背景是福建土楼,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来了个大风车。

    从意境上我们很容易想到“唐•吉坷德”,马走日和武六就像是唐•吉坷德冲击大风车一样,做着没用的挣扎。

    漫山遍野的善男信女芸芸众生,都来看马走日这个神经病说着胡话,人群里藏着枪手,每当他说到不该说的话,枪声就响了。

    这世道说真话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马走日非死不可,终于是死了。

    从“阎瑞生案”的核心故事来看,“To be, or not to be”,马走日是一步一步把自己给选死了,生和死只有一步之遥。

    从戏中戏的电影来看,武六没学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她的电影失败了,不是她不想拍好,而是权利和舆论都不支持真诚的艺术,武六离她理想的作品也只有一步之遥。

    姜文借着这个电影,讲述了他对于电影的理念,痛恨一切虚假的迎合大众的庸俗电影,武六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是姜文他自己。

    姜文绝对是中国最具话题性的导演,每一次总能站在风口浪尖,犹如大海边的一块顽石,任你风浪滔天,犹自岿然不动,坚守着自己的电影理想。

    《一步之遥》的确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所谓“好电影”。

    它所收获的评价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喜欢的5星,不喜欢的1星,有的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打负星。就像有些人的评价,姜文这是【自绝于“人民”】。

    电影在形式上很独特,但毛病也很明显,第一关就在大众面前过不去,即核心故事很简单,但细节臃肿,有喧宾夺主之感。简单说就是经常出戏,看不下去。

    姜文很欣赏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陌生化效果】,这部电影很多地方,好像都在提醒观众,“这里有问题,该思考一下”。但观众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这种强迫的思考,就像片中的武七,特别讨厌别人纠正他。

    姜文在片中炫耀的那些经典艺术,大众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也记不住那么多,绝大多数人看电影只是看一个故事,还不能太复杂。

    第二个吐槽比较多的是3D效果。

    《一步之遥》是亚洲首次采用IMAX 3D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所使用的是刚刚量产的最先进的3D摄影机,以至于拍摄期间有三位世界级的大导演到剧组探班,但最终呈现的3D效果并不理想,技术并不成熟。

    而且这并不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而是一部剧情片。为什么一部剧情片要花那么大力气尝试全新的3D技术?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李安导演,为什么要拍一部120帧的电影?

    这种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成了就是英雄,败了就是混蛋。历史会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他们会被称作【开拓者】。

    但普通观众根本不会管你开拓不开拓,他们只管观影效果,矛盾的双方看起来都合情合理才是真正的悲剧!

    幕后的东西还有很多,(引用某网站的幕后帖):

    关于《一步之遥》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1、本片是姜文和葛优暨《让子弹飞》之后的再度携手。
    2、本片是著名造型指导张叔平和姜文的再次合作。
    3、本片聘请了百老汇专业舞者加盟,他们将承担影片中群舞部分的演出。
    4、本片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rri Alexa XT m 3D摄相机拍摄的影片。
    5、本片是亚洲地区第一部使用IMAX 3D摄影机实拍的影片。
    6、《一步之遥》中群众演员人数超过2万,演职人员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为主的外籍演职员人数比2008年奥运会俄罗斯体育代表团的人数还多。
    7、张叔平在影片拍摄期间共准备了27249件服饰。
    8、电影在北京怀柔中英基地搭建了52000平方米的“老上海”拍摄景地,而这个面积,相当于1920年代1.6个老上海法租界。
    9、3位奥斯卡级导演亲临片场探班: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奥利弗·斯通(《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沃尔克·施隆多夫(《铁皮鼓》获最佳外语片)。
    10、《一步之遥》共拍摄了100个工作日,其中的一天还发生了一场火灾,据片方透露,这场大火烧毁了主场景大世界舞台60%,而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可以轻松拍一个国产电影,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我们再回头看看《Gone With The Bullets》这个片名,直译“随子弹而去”,就是说子弹没打着,白打了,革•命没有取得效果,社会依然肮脏稀烂!

    《让子弹飞》是表现的民国时期的小地方,《一步之遥》表现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大都市,全都一片黑暗,你再看后边《邪不压正》,日本人能打进来那是必然的。

    所谓的“北洋三部曲”,或者“民国三部曲”,就是用戏谑的方式,管中窥豹,描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那一段历史。

    有人说姜文是借古喻今,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的中国和民国时期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折腾了100年还是一个鸟样,还是在讨论“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还是嘴上说科学民主,满肚子的都是男盗女娼。

    这就是事实,所以这电影看起来才这么的讽刺,就像说身边的事情一样。

    马走日说“自己绞的辫子”和“别人逼着绞的”能一样吗?这几乎是现在和民国唯一的区别,民国时期洋文化的入侵是别人打进来的,现在的洋文化是我们自己请进来的。

    有什么区别?就是个面子问题!

    马走日就是放不下面子,丢不掉尊严,他就必须得死。

    姜文就是放不下架子,丢不掉个性,必然还是个小众导演。

    大众和相关部门喜欢的是“王天王”。

    姜文电影里面的大众几乎都是一种印象:

    《让子弹飞》里面跪习惯了站不起来的人; 《一步之遥》那些看戏的群众; 《鬼子来了》那些看杀头的愚昧村民; 《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沙漠狂欢的人们; 《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打群架的小孩,就是那些愚民的后代。

    现在那些小孩长大了,掌控着这个国家,而他们的孩子在网络上大骂姜文,“拍的什么狗屁电影”。

    而姜文的电影一如既往的就是在拍着这些人,他希望这些人能从镜子中间认出自己

    徒劳!


    下面视频链接,结构与文章不同,视频增加了故事简述,减少了部分评论,酌情观看:

    《一步之遥》是艺术还是烂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3 ) 100个导演的第101部电影


           荒诞却紧凑,美腿如林、胸臀华丽、歌舞恢弘,信息量大:《一步之遥》是一部看之前绝想不到会有一步电影长这样子,但看完以后却也觉得就是个简单故事的试验片。
           投机分子马走日在一次钻营倒把中以造星为主题捧红了选美界的“女总统”完颜英,怎料三年时间让完颜英意外爱上了马走日。在感情上不含糊其辞的马走日坚持拒绝了完颜,完颜沉浸悲伤意外死亡,马却成了这起疑似凶杀案的最大嫌疑人。此时,马走日多年的拍档兼跟班项飞田已作了法租界里的警察队长,为了掩盖不光彩的过去,项绞尽脑汁要杀昔日的救命恩人马走日灭口,马乔装改扮隐姓埋名落跑两年。两年时间里,项蓄意引导加舆论揣测,几乎坐实了马走日的杀人罪名,以这起“凶杀案”为故事原型的戏剧大受好评。马无意中看到了这部戏,深感可以枉死却不能受辱,在对演员恐吓无效后大闹剧场被捕。此后,就是仇家如何蓄意杀人,爱人如何施计救人的老套路……
           这样的故事框架和情节设计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积攒多年的期待,更何况片中观点、台词也老套不新鲜;但真正让这部电影在首映两小时后差评如潮的,恐怕是导演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关于主题抽象的梗概叙述,和对于铺陈恢弘的荒诞设计。
           歌舞剧也好、恶趣味也罢,观众最难明白的是导演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且与内容无关的瓶子装这壶原本简单直白的酒;通俗点儿说,这个疑问就是“您就不能好好说话么?”于是乎,对导演自我、自负、无视观众的差评才是所有不满的真正源头。
          也许是最近看多了萧红,我对作者创作的宽容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当年,野路子萧红面对鲁迅的批评——后者无疑代表着权威和主流的审美——一句有名的辩驳我深以为然:“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科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电影也是一样,纵然无数大师级的人物都信奉“讲好一个故事”的学科内核,但总有那么几个剑走偏锋的家伙想要随心所欲的胡闹一番:
           这次的姜文成了这些家伙里的一员,《一步之遥》成了姜文作品里的异类。
           神坛上的姜文也应当有创新、胡闹、乃至失败的自由。无论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还是自我突破的尝试,只要姜先生在决定个性化表达的时候就做好了面对质疑的准备,那《一步之遥》这只“小怪”的产生就顺理成章了。
           倘若还想更上一层楼,姜先生此时大可再加一句“不是所有的创作都以受众最广为目的”,恐怕就更牛掰了。要问高处不胜寒的清冷会不会冰封了粉丝的热情?放心,只要做个最简单的调查就会发现,未来火热的脑残小文青必以井喷之式诞生,他们将成为任性最好的买单人。
          ——这部“鬼片子”值不值得看?
          ——看看也成吧。毕竟比起《匆匆那年》类的纯脑残,姜文好歹还做了个差异化的试验,喜不喜欢,不一样的总值得瞅一瞅;更何况还有洪晃的精彩,刘索拉这个惊喜,和一众演员的毫无槽点;最后,既然要忍着看了,不妨还是去影院吧,否则,3D效果这个大亮点就要错过了呢…

     4 ) 姜文影迷的自我修养

    不要纠结看不看得懂。 好不好看众说纷纭,但这电影特别值得一看,《一步之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部从没来没见识过的奇特电影,看过之后新奇感大过于满足感。 缺点不少,但绝对没有优点多,唯有舒淇的配音和3D是硬伤。 《一步之遥》与《子弹飞》没有任何关系,硬要比较的话这电影的风格更加贴近《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纯粹的姜文式的电影。 比较遗憾的是,总觉得姜文玩的还不够尽兴、玩的不够纯粹,某些叙事场面过于啰嗦、拖沓,这可能为了符合大众对于故事性的需求而做出的某种妥协,这些交代故事的部分远远没有那些戏谑和牟起劲来玩票的戏份好看,比如大帅婚礼一场和高潮部分的追车以及最后的诀别。 电影中姜文说自己是个孩子,是不是孩子与年龄无关。用“孩子气”来形容这部电影到是十分贴切的,正是这股任性的孩子气,才能让姜文这么不管不顾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股脑的放在一部电影中。 作为姜文的影迷,你要知道这电影里囊括了姜文喜欢的一切,它们是周韵、红磨坊、好莱坞歌舞片、吉恩•凯利、《教父》、《八部半》、瑞芬斯塔尔和《意志的胜利》、卓别林和《大独裁者》、新市民电影、文明戏和话剧(廖一梅的)、韦伯和百老汇音乐剧、雷蒙德•钱德勒和马洛、黑色电影、海派清口、郭德纲、阿尔莫多瓦和他的《缩水的情人》,再加上一点儿《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就是姜文的《一步之遥》。 姜文的电影从来不为任何人妥协,包括哪些被好莱坞电影惯坏了的观众们。这次也是,你们越是期待看到一个《子弹飞》那样给劲的电影,我就偏给你弄一个你看不太懂的,你以为电影都是搞笑加暴力,姜文告诉你爷的电影就是不安套路出牌,爷从不取悦观众,懂了就懂了,不懂的也无所谓,反正这电影就放在那儿,爱看不看吧。 电影中姜文有大段大段的独白,特别像是在演话剧,比如《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他要表达的东西都在这些独白中了,对自己说的话、对观众说的话、对这个世界说的话,全都说完了,他表达的很过瘾,但你不一定能听的进去,你听仔细了,听懂了,电影也就看明白了,嫌烦了,不过脑子了,这电影也就是看个热闹了。任志强说没看懂,太正常了,不睡着就不错了。 这电影真的一点儿都不大众,千万别当成个商业片去看。花钱去看人家任性,你也得是真心喜欢人家才行,要不满眼都是傲娇。不符合预期就破口大骂的,要么是土鳖,要么是真心没看过什么电影。 姜文绝对不是被媒体惯坏了,是媒体把他给看扭曲了,这么多年来他变了吗?真心没有啊,你看电影里的痴男怨女,夕阳西下、缓缓开动的列车,悠扬而婉转的离别,这些在《太阳》里不也都有吗。 姜文没变,是人们对他的期望变了,这事儿不能怪他,只能怪你们真的不懂姜文。 麦基老爷子在中国圈钱上瘾,门票死贵且一票难求,这老爷子最近义正言辞的对中国的编剧们喊话说:“你们要写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话乍一听和放屁没什么两样,现在的国产电影哪一个拍的不是中国的故事,《小时代》不是吗?但这话特别适合来概括《一步之遥》这电影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就连让人看不懂的部分也特别符合当下的社会现状,拜金、浮夸、洗钱、圈钱、妓女和嫖客、官僚和骗子、媒体和娱乐圈、演戏和看戏的、真的和假的、美的和丑的、大雅和大俗,电影里全都一锅端, 这么多东西搅拌在一起还需要起承转合吗,乱就混乱到底,不在叙事上过分的纠结反倒成了这部电影的一种独特气场。 试问你见过哪个中国导演敢这么拍电影,当所有中国电影人还在为把故事讲圆了而抓耳挠腮时,唯有姜文还在坚持电影的艺术性,他真的是把电影当成是一个作品在细心雕琢,你可以不认同他呈现电影的方式,但你不能忽略他作品的价值。这就是电影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差别。

     5 ) 姜文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给一步之遥写了一篇观影后的影评,在这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60374/

    为观众站队,《一步之遥》失败了,不是因为观众是“王天王”

    --------------------------------------------
    本文是写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理解姜文导演和他的电影,需要先引入三个视角。第一个是政治的视角,第二个是姜文价值观的分裂,第三个是姜文艺术手法的特征。

    姜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也是一名政治性很强的导演。姜文至今执导的四部电影,全都是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中的电影,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得最撕裂的那一类。所以,理解姜文这样的导演和他的电影,必须引入政治的视角。没有基本的政治认识,则很难看懂姜文在电影中寄寓的各种隐喻。

    姜文是一名价值观分裂的导演。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姜文个性塑造最为深刻的当然是他的童年时代,这便是毛时代的中国。而姜文在事业上的成长和成功则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姜文的感情世界是偏左的,主要又是偏英雄主义的;姜文的理性世界是偏右的,主要又是偏精英主义的。这种价值观的分裂,良好的记录了中国的时代巨变对个人的影响,并通过艺术创作反映在姜文的电影中。

    姜文还是一名非常有才华,却过于自恋的导演。爱看电影的姜文是导演电影的姜文最重要的一名观众;由于把才华都用到了满足属于他自己——这个知识和艺术水平都极高的观众——身上,导致姜文电影不接地气,或者说极度自恋。

    -----

    引入了这三个视角,再来看姜文的电影,一些规律就比较容易摸清楚了。姜文所有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都有极强的政治隐喻。然而一些电影人按自己的政治立场轻易对姜作评论,反而陷入他的诡计了。正因为姜文自己价值观是分裂的,所以在他每一部电影中也寄寓了分裂的两种价值观。不愿意直白地站队,使得姜文有意用暗喻的手段隐藏真实想法。而这使得姜文电影总是场面好看,人物丰满,但立意晦涩难懂。也让影评人有了见仁见智的机会,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我理解的姜文是这样的:

    首先,作为主体的姜文,拥有对劳动人民的真诚情感,不但能分享底层百姓的艰辛苦难,还能够欣赏和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真诚。他愿意用普通百姓的评价尺度来看待自己,这是毛时代教育的道统。但姜文也有毛时代青年心中普遍存在的深入骨髓的英雄主义情结。那时候的青年,都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在毫无政治知识的情况下,幻想自己成为革命英雄。迷恋的只是舆论的风向,而非真正的革命事业。英雄主义情结,和姜文对自己出众才华的自恋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姜文身为导演左的一面。

    而作为客体的姜文,是中国电影界三十年来最优秀的人之一,锋芒毕露。改革开放之初,否定毛时代的文艺大爆发,也是通过姜文这些才华横溢的演员来打开局面的。这样的姜文,在整个社会向右转的三十年中,凭着他的才华,像濮存昕、陈道明等人一样,很自然地融入了精英圈子中。在左翼社会(从经济基础,到道德,到文艺)瓦解崩溃的三十年中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名誉、财富和地位。长期的张弛、妥协,和地位成就混合在一起,使姜文思想自由主义的一面也非常洗练。

    姜文明白很多底层劳动者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金钱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名誉的负累、富人的道德、精英的真情等等。在一些受苦的底层群众眼中十恶不赦的富人,姜文也能感受到他们有血有肉的一面。

    姜文也明白精英们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劳动人民的美好、善良、勤劳和伟大。他对劳动人民偶尔崭露的粗鄙和缺乏教养有明显的宽容。同时对权贵富豪对底层人的剥削压迫有强烈的同情和义愤,却并非感同身受。

    姜文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对群众的、精英的这两种社会秩序,两种艺术尺度,都能心领神会,游刃有余。这是其他导演演员不具备的优势。

    这样的姜文最擅长耍他的花招,在左翼的语境下讲自由主义,在右翼的语境下讲人民英雄,让我们这类有个人立场、价值观,想对姜文电影自取所需、引导舆论的人很是头疼。姜文总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和精英们赞叹的美术感,把他的真实想法包装得晦涩难懂,因此造就了许多经典的误读。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误读,右翼看《鬼子来了》,看到的是中国人好面子、愚昧、麻木、奴性、窝里斗等等。得出来一大堆西式的、精英式的结论。最后姜文角色被日本人行刑,人头落地、瞑目而死的这幕画龙点睛,也被解释成民族向强权臣服的劣根性。《鬼子来了》满足了部分精英逆向种族主义的自残倾向,而被右翼大为赞叹。

    姜文在《鬼子来了》中,的确没用传统左翼对劳动人民无限歌颂的语境,且明显不认可毛时代左翼对大众的觉悟和力量的夸赞。这的确是典型的右翼语境——在愚昧的群氓中开展叙事。然而姜文又在这种语境下赞美最底层劳动人民,赞美中国人无比美丽的善良、真诚和无所畏惧。

    为此姜文刻意制造了两个不可能的超现实的对比:

    一个是,挂甲屯全村百姓对杀鬼子一事都表现出胆怯,但到结尾遭日本人屠杀时,下至小孩上至残疾老人,没有一人求饶或害怕,全都怀着极大的仇恨手无寸铁与鬼子们拼命。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中国人肯定有敢对俘虏下杀手的,也肯定有在屠杀面前尿裤子的。电影中超现实的极大反差,是导演故意为了让人意识到,不敢杀鬼子,表面上看是“愚昧”和“胆怯”,骨子里却其实是善良,善良而已。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是因畏惧才不杀人,到了日本人屠杀,就该畏惧得跪地求饶了。姜文准确地表达了底层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善良的畏惧”,当你反抗欺负只能杀死对方时,反而只好隐忍了。这在中国武侠片中也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之一。而真正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懦弱的时候,应该是他面对死亡的时候。

    于是再看电影另一个超现实的对比:片中所有的日本鬼子,在得意时都威风八面,被俘时、尤其是面对死亡时全都胆小如鼠奴颜婢膝。战俘营里马大三手持刀具,追得所有日本兵抱头鼠窜。

    与中国人懦弱的背后是善良相比,日本人荣誉骄傲的背后却是奴性,是盲从日本军国主义对人的控制。

    而姜文扮演的农民马大三,在手握鬼子生杀大权时彷徨犹豫、胆怯焦虑;而在昔日的俘虏在法场上对自己行刑时,却能圆睁怒目死盯着持刀切下自己首级的仇人。这才是电影结尾点睛之笔的寓意所在:马大三临死对仇人也没有丝毫恐惧,人头落地也得有气节,于是死也瞑目了。之前黑白片灰暗的色调突然变得刺眼得明亮和鲜红,好像一切都只是落地人头脑海中的闪回,现实却是明艳地刺眼的鲜血淋漓。

    死也瞑目这点,作为全剧的点睛,也充分体现了姜文的自恋。他在接受访谈时强调了他想战胜中国人记忆中对日本军刀的恐惧。但结局主角怒目而死,既不能安抚左翼奋发图强的满腔热血,也破坏了右翼把民族彻底批判的自残快感,只满足了姜文幻想自己在现场的英雄气节而已。

    这便是姜文在右翼语境中讲的左翼价值观的结果。

    与《鬼子来了》相反,《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其实是在左翼的语境下描述右翼的情感。这和大多数影评人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阳光灿烂的日子》,右翼影评人普遍觉得对文革批判不够,过度地表达了姜文对童年各种性冲动、暴力冲动背后的青春气味的怀念。这种基于个人的军队大院式的“阳光灿烂”,反而掩盖了右翼想塑造的哀鸿遍野。

    所以,《阳光灿烂》中“太阳”的一语双关(“红太阳”毛泽东在世,以及姜文童年的灿烂体会),使这部电影在一个正面评价文革历史的语境中展开。

    但电影中的一切故事,其实都是针对左翼历史叙事的解构。在电影中的姜文童年时代,时代的主流语境是进步、文明、道德、奉献,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的持续与各种敌对势力做坚决而残酷的斗争。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却是权贵子弟们偷看西方情色电影,天天吹牛打屁无所事事,泡妞抢女人,下馆子斗富,找茬打架,动手极狠且成群结队,一个老大背后一片帮闲小弟,而且背后比得是父母势力。这一幕的青年和旧社会的纨绔子弟唯一的区别,在于腐败堕落的同时,脑子里幻想的却是成为革命英雄那样受人瞩目爱戴。这是联动覆灭后,文革高干子弟在上山下乡前的真实写照,却也让革命的主流宣传变得可笑而且无耻。

    所以姜文本质上还是在左的语境里讲右翼的价值观,讲革命话语背后的性、暴力、自私等种种人的原始欲望,这是自由主义反乌托邦题材的经典叙事,和1984也没太多本质区别。之所以满足不了右翼,只是因为文革是右翼集中控诉和谩骂的对象,到了姜文这里仅仅作解构而已,太不通人情罢了。而左派对这部电影的盲目推崇,也仅仅是为了各应右派而已:你看,你们口中那个暗无天日的文革,怎么在姜文这里还是阳光灿烂的呢?


    另一部《太阳照常升起》,同样是左翼语境下的右翼电影。

    电影通篇都是劳动人民非常熟悉的场景,充满着表面上的质朴和欢快。可故事描述的却是毛主席陨落那一年,平凡人们个人的生活变故,通篇没有引入时代巨变,最多也只是姜文和崔健聊感情问题时背景广播里的声音。

    电影却用“照常升起”做标题,本身就是再次讲述自由主义者的情感——对人们而言,再重大的历史进程,即便是毛泽东去世,也大不过房祖名和姜文两个角色普通人生命中的变故,根本不值得在他们生命的舞台中纤毫提及。

    故事中黄秋生和周韵两个经典的配角,也表达了右翼精英在左翼社会中难以言喻的痛苦。《太阳》中的疯妈,因为年少时忠实于“爱他人”的心情而成为了军人的妻子,在丈夫的影子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不仅背井离乡,也离开她所喜爱的精英文化—— 一种对生活的一切细节洋溢着审美,渴望被欣赏被怜爱的文化—— 这是左翼语境下才有的,类似于娜拉出走那样的故事。

    在丈夫去世后,疯妈爱他人的一面又指向自己百花丛中天使一般的儿子。然而当儿子长大之后,疯妈爱他人的这面便失去了依托,而精英的那一半灵魂通过一个有关鞋子的梦醒过来,重新占据了人格。这个女人也是从小就渴望被爱的,渴望被欣赏的,她小时候正是因为这种渴望才痴迷过一次红鞋子。梦醒了,也是疯妈爱人的自我死了,渴望被爱的自我醒了,但在这个人人勤勉无人在意高级审美的小山村,疯妈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得到满足。她如此优秀的诗性和美丽,只会换来无穷的孤独感。以至于她想逃离这个世界,自己建一个精致的石头房,作为灵魂的新家

    姜文导演深知左翼社会对个人审美的漠视,也懂得欣赏精英女性在知识、智力、外观、气质上的美好。姜文带着强烈的审美深爱着他的妻子也是剧中的演员周韵,这样的角色如果放在毛时代会是如何呢?

    于是疯妈买鞋、修房子,在高处用吴语吟诗,终于找回了属于精英的真情、优雅、美丽和自然,却在底层社会的“别人”眼中疯掉了。对这样的人而言,扭曲的是社会的理解力而不是自己。于是,死亡是疯妈唯一通向内心真诚的途径。从获得真诚的角度来说,疯妈被解放了。因为导演无比怜爱这个角色,所以让她死得都很抽象。

    这部电影中,黄秋生扮演的老师之死与疯妈相得益彰。为建设祖国的理想而回国的知识精英,却在政治斗争中被埋没。一个既显老又不帅,个性沉闷的教师,却因为其文艺气质而受到了广大年轻女性“湿漉漉”的青睐。这反而承托了左翼社会对知性的客体审美是多么匮乏,本身就是右翼的经典控诉。

    黄在“摸屁股”事件中遭到了不公正审查,可这种审查在他心中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的确有过摸屁股的冲动,他有很强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自律。虽然事业还不如意,但生命是服从在自己的意志之下的,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是在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不被祖国认可的前提下,维系黄秋生角色生存的精神支柱。

    可他的认罪居然被醉心于派系斗争的新领导给赦免了。表面上,得利于一场政治斗争,赦免了一次诬陷。可事实上,这等于宣布对黄秋生角色重于泰山的自尊和自律,在政治斗争的大环境下也是轻于鸿毛的。一口气吸过来,一口气能吹走,而黄秋生的自由选择,在命运面前其实是自欺欺人。

    与疯妈被社会价值观否定的真诚和自然一样,黄秋生角色要在不被理解的社会中兑现内心的尊严,唯有一死来反抗。他在无罪释放后,却手插口袋轻松赴死,这个反差极大的画面,无非是宣示我从过去到现在,就从来没在乎过你们的道德评判或是利益关系,用死的抗拒来证明自己选择的崇高地位。选黄秋生扮演这个角色是非常恰当的。黄秋生作为香港老派毛左派和成功的电影人,精神世界和姜文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

    这两个角色都是用赞美人性的手法来表达对左翼社会价值观缺乏包容和理解力的控诉。对右翼而言,这种控诉存在最大的缺点,只是极端地追求了个人本性的实现,却没有将抗争矛头指向左翼的社会秩序。姜文价值观的分裂导致他着力没有挠到痒处,结果很多右翼也不太能看懂了。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这两部电影中,姜文是一个右翼的艺术家,在左翼的语境里表达右翼人的精神世界。

    右翼的精英总喜欢哀叹“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美好”,在底层社会中遭受的忽视和践踏。他们以精英之腹度劳动人民之心,总觉得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对虚名与利益的追逐,只有审美下的冲动才是真诚的,只有自律下的道德才是高尚的。

    与疯妈类似的角色也出现在《投名状》中,徐静蕾扮演的苏杭富家小姐,在乱世里唯一的依靠却是连基督教十字架都不认识的大老粗土匪。只有李连杰这样高贵出身的军人才能理解她的美好。徐静蕾角色的死亡,也同样表现出自怜自爱的精英们对社会的恐惧感,自己珍视的一切在强大的社会暴力面前不名一文,仅仅因为误解和冤枉就被轻易的抹杀。

    李安在《色戒》中做得更加过分,他描写了一个家境衰落的王佳芝;因经历过富裕生活的熏陶,即便流落底层也拥有旁人不及的优雅和高贵。与疯妈的情况类似。沿着李安的叙事思维,在丧权辱国的历史背景下,两情相悦的王力宏因其底层人灵魂固有的不自由,却服从道德虚名把她的初夜也让给唯一去过妓院的“同志”,恰好只有罪孽深重的日本走狗才具备真实地欣赏和怜爱她这种美好的能力。在内心对这种被爱的渴望驱使下,王佳芝背叛了社会道德虚名,迎来了死亡。这就是李安的本意,在(右翼的)个人真情面前社会伦理也是无足轻重的。

    这些精英们因其阶级属性,陷入自我关注的囚笼中,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动的,自己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审查的,总是无法理解左翼文化中因真心关爱他人、为人奉献而形成的社会伦理。姜文就生活在精英们那个阶级所在的世界层面中,他要表达右翼的情感也相当流畅自然。

    姜文之前的电影,其情感是一左一右;那《让子弹飞》到底该算左还是右呢?

    窃以为《让子弹飞》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情感,都是左的,是《太阳》之后的回归。刨去《让子弹飞》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它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地方都反映了深刻的“左”的思辨,例如:

    1、 辛亥革命的主导者既有革命者,也有大财主(黄四郎)。革命成功后,大财主成了新的剥削阶级,而革命者坚持志向,却成了新社会里的土匪。这简直是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到继续革命 的必然性的直接论据

    2、普通县官都是跪着给财主要钱的,三七开,真正的统治者是财主。这涉及了当今左右翼最深刻的论战之一:人民的苦难是强权政府造成的,还是剥削阶级资本家造成的。姜文选择了后者。姜文像个左翼一般地认识到:官员们好贪腐的道德亏欠根本不是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官员只是傀儡,收完90年的税后滚下台走人就是。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真正的统治者,剥削阶级,靠着他们豢养的假“张麻子”们,把好官都杀死在路上了

    3、县官挣财主的钱,发给穷人。这又涉及了左右翼另一个核心争论,强而有力、能与剥削阶级对抗的政府是否有必要?右翼主张强力政府就是坏的,腐败是其必然;而左翼主张要靠“好”的专政来保护人民利益。姜文以县官身份恶斗黄四郎,恰是革命建国后仍要靠专政政权继续与剥削阶级斗争的逻辑。

    4、叫张牧之的人不能做土匪,人们认为做土匪的就该叫张麻子,而且一定满脸麻子凶神恶煞。这又是群众观点,和精英观点的一次碰撞。中国的右翼总是认为革命者聚集的都是社会上成功不了的一帮“losers”,为颠覆社会牟取私利才会铤而走险。难道就没有一些有才干有知识的人,因为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而奉献一生投入革命事业?革命者只有“麻子”、不能有“牧之”?归根结底还是自私自爱与仁义的区别

    5、跟“这帮人”“玩不起”的张牧之,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只能上山去做土匪张麻子。而当他真正要解放穷人的时候,发现一定得“玩得起”。拯溺者不得不濡!这是中国人从儒家到革命者,一切投身于革命实践的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6、玩阴谋诡计,张牧之被黄四郎三番两次玩残了。好人跟恶狼斗,能靠嘴皮子吗?改良道路,议会民主有出路吗?最后还是要靠暴力革命。

    7、四个土匪精英打不下土豪的碉楼,得靠鹅城大众的觉醒和斗争,枪杆子里才出政权!

    8、先锋队要做的,把碉楼的铁门打得千疮百孔。子弹打穿的问号在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答案是可以的,剥削阶级的暴行早就已经教育好人民了,只要把武器发给群众,再给人民一个胜利的榜样,人民就能够团结起来踏破千疮百孔的铁门,势如破竹地攻占碉楼。

    作为一个左翼青年,叹息一声姜文的英雄主义情结还是太重了,带穷人分了一个五代土豪的家产,就急着与敌人惺惺相惜,与兄弟们各奔前程。这是英雄需要的功成身退式的圆满,却不是革命者需要的死而后已式的圆满。胜利不是永恒的,斗争才是永恒的。打土豪分田地,离真正的胜利还远得很,远得很。

    但作为观众,无法丝毫苛责?没有姜文这部爷们到极致,却也血腥、暴力、粗口、自虐、搞基、三P、露点的R级电影,三十年来就根本没有一部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受欢迎商业大片了。《让子弹飞》还是把许许多多观众心中深埋已久的斗争情绪,重新以英雄主义的途径给诱导了出来。这是几千篇理论文章也达不到的宣传效果。作为左翼青年,对他还是应该感激的。无论看到右派们在赞美《让子弹飞》还是大骂纳粹,都是一件乐事。

    这三部电影的分析,体现了一个擅长拍政治隐喻电影,价值观分裂,才华横溢又过于自恋的姜文导演。那么问题来了:

    在《一步之遥》上映的前一天,应该如何预测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呢?

    ——如果按本文中姜文左一次右一次的惯性,那这部商业电影的价值观应该是极右的,叙事语境也是右的。只是故事背景是在文革,预告片又透露了悲剧气质,右的语境下的时代崩坏,总会引发左翼对时代的控诉。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补完姜文存在的左的一面。今天还不知道这个预测是否正确,明天应该能看到了

     6 ) 全方位解读《一步之遥》的隐喻

         说实话,看完《一步之遥》,从电影院出来时,还真没明白,睡前一直在琢磨,一觉醒来,偶有所得,为姜文拍手。
         高能预警,不保证没剧透,没看影片的,请先去电影院看完,否则,品尝不到原汁原味的姜式大餐,自己负责。
        下面,以人物为桩,一个一个去揭开《一步之遥》中隐藏的太极云手。

    1. 武六
        5+6=11,十一什么节日,大家应该清楚。武六留学法国,我朝第一任总理,第二代领导人,以及多位元老级人物,都留学法国。
        武六为何喜欢马走日,武六踢断马走日两只腿是啥寓意,留点悬念,大家先猜。
     
    2. 钟山
        钟山,很好理解,如果还不明白,请在前面加个孙字。特点,总统是别人送的,被马走日打了。老喜欢模仿,别人做啥,跟着做啥。

    3. 完颜英
       花域总统,对应国家总统,代表普选,民主,总统制。
       她到底是谁害死的呢,其实这个没有定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说法。您一定要个答案,请关照中国近代史,您指一个,指定了,再到《一步之遥》人物中去对号入座就行。总之,最后死和马走日息息相关。完颜英死,标志着马走日的好日子到头了。
       完颜英说自己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女,马走日说,那我还是完颜阿骨打本人呢。完颜英因此爱上了马走日。如果是个人对话,这是对祖宗的不敬,最大的侮辱。那么,马走日和完颜英一样,应该不是隐喻一个人。而且,完颜英(总统制)除了明面上是马走日操作上台的,实质上也有些传承和渊源。

    4. 钩姐儿
       钩姐儿是完颜英的经纪人,是为完颜英服务的。完颜英是总统,那钩姐儿是什么,没错,是政府。她支持完颜英初嫁权的承诺,因为她政府本身就是为总统的行政纲领服务的。她时刻关注着总统的一切,就算是私密空间,也带个窃听器在隔壁,而完颜英和马走日都没有反对,因为这是政府的职能。但他把完颜英开枪声,听成马走日摔暖水瓶,数量是五个,此处有深意。

    5. 项飞田
       明白了钩姐儿的寓意,项飞田寓意什么就比较顺当了。项飞田在电影中,强奸了钩姐儿。钩姐儿是政府,能强奸政府的,唯有暴力机构,军队而已。
       项飞田对于解密《一步之遥》隐喻,是个非常核心的关键人物。
       项飞田和马走日都来自满清;一起忽悠过武七,选花域总统,却把要洗白的钱花没了;他曾带上了缰绳马鞍被钳制,被马走日救出了牢笼,回头反口就追捕马走日。他最后忽悠武七去说服他爹枪毙马走日。而且,他还能被法租界所用,是法租界二号人物。
       我们把项飞田这个名字摘掉,换成军队,是不是对解密其他人,有着立竿见影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6. 武大帅
        近代史上唯一能置军队于掌中,曾给军队带过马嚼子,对应电影中把项飞田带上马嚼子关押。娶多个小老婆(政党)到家里(政府),光头,河南话。非袁世凯莫属。
        
    7. 武七
      5+7=12,1912,这个特殊的数字,想必大家都清楚,没错,武七,代表国民党。
      首先,是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打响了武昌起义,半壁江山的省份纷纷独立。对应武七那一句,我的钱可以买半个上海(国家)。但,他的钱被马走日、项飞田给忽悠走了,暗指辛亥革命初期成果的实惠,被各省军政瓜分。
        后来,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为袁世凯政府中多个政党中的一个,对应武七成了武大帅(袁世凯政府)的儿子。
      但他这个儿子不受待见,众目睽睽之下被吊打,如没马走日帮忙说情,还有被灭的危险。影射国民党宋教仁被刺杀,元老纷纷外逃。
      做的面条,被人指责,没有锅气,影射国民党不食人间烟火气,脱离大众,资产阶级典型代表。
      他和武六曾都是武大帅的女儿,暗指两党都在北洋军阀政府中讨生活。两人不是一个妈生的,暗指两人来源和理念不同。两人曾携手,搞花域总统大选,暗指国共合作。两人又因马走日而分道扬镳,最后兵戎相见,暗指两党关系破裂。
       武七被已经投靠法租界的项飞田忽悠,去说服武大帅杀马走日,暗示国民党被西方帝国携裹扶持,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最后一个场景,马走日在风车上,底下突然出现大量一双双盛装的请婚情侣,其中一对就是武七和项飞田。
       
    8. 老大爷
        完颜英初嫁权第一个对象,是可怜的老大爷。快入土的人了,从来没见过总统,注意,完颜英以前就连任过两次总统了。
        老太爷说,是你让我对生活又有了希望,我一定硬硬朗朗的等你回来。老大爷隐喻的是老百姓,作秀的总统欺骗了普通的百姓,完颜英带着愧疚离开。
        姜文为了这个角色也是花了心思,特意找了牛犇来饰演。四头牛,中国最苦最累老百姓的写照。

    9. 王天王
        无冕之王,舆论及舆论的操作引导者。特征是,对马走日(XX)、武六(共产党)之类政治团体不怕,设坑害马走日,顶撞武六。对暴力(项飞田)、资本(武七)屈服。项飞田一个眼神就吓得后退而走,顶撞武六,被武七骂得狗血淋头,道歉不止。

    马走日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马走日出于晚清,曾建议老佛爷让天下人剪掉辫子,寓意完成自我革命。但是太冷,所以喝了两盅酒,醒来,民国了。寓意改革环境太差,光绪作为改革支持者被打入冷宫。两盅酒分别是指维新变法,清末新政。但是,迟了,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
        马走日与代表武力和军队的项飞田一起,操纵花域总统的大选,三次。影射1912后,袁世凯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北伐后的中华民国时期的总统选举,被暗箱操纵。
        马走日稀里糊涂中,完颜英死了。隐喻总统制没了,总统制为什么没了,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
        马走日曾被五六踢断两腿,否则也上泰山写生了。上泰山写生,影射泰山封禅,指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踢了哪两腿,涉及敏感不谈。可以捎带提一句,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党建国前夕提出来的,至于之前是什么,自己去百度。
        总统完颜英让马走日娶她,马走日拒绝,说你已经是我的人了,何必多此一举。马走日为何不待见总统制?
        马走日拒绝完颜英的要求后,完颜英生气向马走日开了两枪,暗指护法运动和二次革命。但都是空枪,暗指实力不足,虚张声势。
        后打响了,被钩姐儿误以为是暖瓶碎了,五个。即,市场经济、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军队中立。五个都碎了,嗯,现在似乎还是碎的。
        马走日身份明朗了,即宪政也。
        出于满清,未成功,民国了。搭台选总统,指喜欢民主。不娶完颜英,因为当时马走日还是希望虚君实相,总统没位置。与钟山不对付,认为钟山见谁抄谁。暗中孙中山政治体制和态度多变,没有立场。马走日为了完颜英打了钟山,暗指宪政制度下,孙中山被人抢走了总统。
        武七听大家说来碰到难事找马走日。暗示许多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宪政。武七找马走日帮忙,指国民党也曾搞过宪政,轰轰烈烈。但后来武七与马走日反目,反而要枪毙了马走日,指国民党后来拒绝宪政,搞一党独大等。
        武六喜欢马走日,而且两人同在法国留学,暗指我党与宪政的渊源。武六喜欢马走日,但马走日开始是避而远之。因为我党一开始力量不够,不成熟。电影中刚开始武六就像个文艺女青年在舞台下观看,完全没有主角的光环。后来,完颜英死了(总统制没了),马走日陷入困境(总统制没了,宪政困难),武六多次问马走日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马走日都没有开口。到地方了,武六说有几位北京来的朋友,一起去坐坐。北京来的朋友,暗指开国立宪,但马走日走了,所以咱们政体和宪政没关系,是人民民主专政了。

    帅母,覃老师
          这是个比较特殊的角色。
          小学时,大家叫覃老师;中学时,大家叫覃先生;大学时大家叫覃校长。
           小学中学大学的称呼为什么不一样。
           老师,钟在传授知识。先生,重在地位尊崇。校长,是规则制定者。
           作为一个老婆,却给老公主持婚礼,是不是很荒谬?其实,不然,解构了覃老师的身份之后,就觉得一切是那么自然了。
           覃老师自己说,有过四个男人。
           曾经很喜欢马走日,但最后反目成仇,亲自操刀上阵,还亲自射中了马走日。
           覃老师是武六的母亲,曾经非常疼爱,但她不听话后,发飙拿出大杀器亲自追杀。
           通过以上抽丝剥茧,覃老师的身份可以揭开了——文化。
           她嫁过四个男人,分别是奴隶主,封建帝王,民国总统,军阀大帅。
           大帅的婚礼要她来主持,因为中国统治者需要文化人的赞同,才能名正言顺。她即是大帅老婆,又彪悍的对大帅说,你就是我儿子。说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士人阶层孕育了统治者。但统治者一旦上位,文化又变成了属从地位。
          最后追捕中,覃老师和武六的车上,莫名其妙来的喇叭,暗指两方都特能宣传。但最终武六还是说不过覃老师,因为人家喇叭多。最后,武六气得没办法,只好开枪。暗指曾经批臭老九,文化大革命等。

          其他隐喻

          大帅家中,真正说了算的人,是覃母,五六,都是女的,隐喻中国女人说了算。

          选总统——青龙,母爱,代表情感。白狐,鸵鸟毛,代表实干投入。完颜英,捐钱捐人捐初嫁,忽悠,反而当选总统。

         教大帅一家如何双手触着地:如何接地气。

         照相的机器人:猴子驱动,嘲笑我国并非科技进去,而是让人退化思维,变成了机器。

         全家唱不装:装逼的一群,高喊不装。缺什么补什么。

          
    不要酱样子嘛~~

     短评

    【C+】没那么难看,虽然是烂,但也是烂的五彩斑斓,算是一团华丽的垃圾。故事并不难懂,甚至有些过于简单,只是讲的太入魔。既没有可信度也没有吸引力,越荒诞反而越糟糕,那些小聪明的台词也就只剩下了个看相。本末倒置,沉沦于风格,姜文高估了观众,更高估了自己。

    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太阳照常升起时的自由,浑然天成再次涌现。片中致敬数部影史经典,是电影痴人的狂欢,迷影人的福音。一开篇的《教父》,马走日如马龙·白兰度附体,瞬间被点燃,各种高潮。黑白影像,伪记录剪辑,这是属于姜文的《雨果》。 此片不求赏脸,但求知音!!!

    11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谁跟我说这电影拍得就像一坨屎,我就跟谁急,分明他妈的是两坨。姜文以为他妈的搞个绚丽多姿的舞蹈就是《甜蜜的生活》里面的奢华狂欢还带着批判;看到《鹳鸟踟躇》里面隔岸的婚礼、《地下》里断开的大陆上穿着婚纱狂欢,然后让大家在大草原也穿着黑礼服白婚纱聆听自己演讲也就大师哲学了?

    1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记住了一句台词“电影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的艺术”,可导演自己背道而驰,炮制成了一出荒诞作戏,故事前后脱节,剧情云里雾里,自《让子弹飞》以来的浮夸、聒噪、絮絮叨叨、用力过猛,在这一部放大升级……两个多小时在影院如坐针毡。1星给结尾的姜文与周韵,1星给电影里的小电影。

    17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教父》的开场,黑白前导类似《飞屋环游记》,再来《芝加哥》《雨中曲》《红磨坊》式的歌舞,偶尔戏谑下名人名言,再扯下《一代宗师》的“里子面子”,……,《一步之遥》看似《让子弹飞》的风格,却是《太阳照常升起》的个性,……,镜头太碎,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没达到期待值,但至少不烂!

    1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教父、芝加哥、月球旅行记、2001太空漫游、对她说、甜蜜的生活、地下、凯撒必须死……观影时最兴奋的点就是看这些迷影的段落,但这些在姜老师自恋又天马行空的操盘下都变成了语焉不详又质感粗糙的大杂烩。晚会段落实在太可怕了,各种隐喻也没有丝毫解析的热情,想再看几遍《太阳》洗洗眼睛!

    2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较差

    一部忍不住打五星的神奇烂片——姜文从来不缺才华,缺的是对自己才华的节制。

    25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嗑药奔月,车厢沙滩,肥妈机枪突突突,红色风车转啊转。联欢会,伪纪录,cosplay,借古讽今述长情,话痨一场北洋凶杀幻梦。爱者至爱,恨者至恨,如此世道姜文还敢糊弄出这种玩意儿,不得不佩服

    2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不喜欢这片。给三星是因为里面那些迷影的指涉、影像的拼贴与想象力,在华语电影仍是难得的。这是一部玩的很疯狂的电影,像一场梦,随心所欲、汪洋恣肆。不过,这种想象力却以很舞台剧的方式表现,大量的台词与对白,让狂想很难尽兴。而演员的表现也没有预想的好。大体是姜文作品观感最差的一部。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很姜文,有着鲜明的作者化色彩,我不想用美式类型片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这样的电影,我喜欢的正是它鲜明的个性,打破俗套的小聪明和不拘一格,对细节的用心和把控。娱乐你,也时刻保持着一点距离和内心的优越感,冷嘲热讽也暗藏在佯装癫狂的外表之下,只可惜这个时代精英主义是被用来嘲笑的。★★★★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可以说是处于《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之间的一部作品,所以具备一定排斥性。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构建起多种影像指涉与文本隐喻,浪漫而富有魔性。壳子是个民国浮世游,里子还是姜式苦恼。如果能走进去,分分钟都是高潮。不用期待笑点,这是部伤感的电影。

    42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工作关系,一天之内看了两遍…第一遍觉得很糟糕,第二遍之后反而觉得还挺精彩的。自恋的姜文在电影里写满了自己标志性的元素,浮夸的表演、耍贫的台词、绚丽的色彩和影迷式的致敬。成于自我,败于自大。

    45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还行

    糟糕的3D,好难猜的圣上旨意。通篇密集台词,难不成还能听出DO SO FA LA C,没良心,无意义。大腿舞和枪毙马走日有点意思,但是在整部电影里有毛意义,给自己开人生追悼会么。一堆满清遗老北京老炮完颜阿骨打你爹成吉思汗,政治隐喻是得了满分,金光灿灿假兮兮的玩意,非要解读出此中有深意?!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逼格太高,曲高和寡。开头教父那段场景服装连发型都一样,2001太空漫游音乐出现两次一次片头一次完颜英加冕。王志文小剧场那是样板戏的做法。此片挑战了很多迷影狗的阅片量和记忆力,令他们十分不爽,看不懂都说难看就像小时候考试不会都说老师出题出得烂。

    50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从神作的期待到首映以来满屏差评,造就了该片分裂的状态。其实就看你心态如何,以子弹飞的角度,电影没想象中的那么好;以看烂片的角度,电影没想象中的那么差。论艺术美感,前半高于后半;论电影质感,后半远胜前半。总之是一部标准的姜文电影,神坛只能捧杀,但平常心会有收获

    5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我等凡人终究不是姜文等对电影如此入魔之人。大量碎片化、散落式叙事,姜文在魔幻现实主义路上越走越远。这部电影是随意自私的,很难产生共鸣。

    56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还行

    提前看了春晚。

    58分钟前
    • 塔拉胡
    • 还行

    《一步之遥》是姜文最任性的一部作品。不像是在讲一个直接干脆利落的故事,而是在做一个多元素杂糅的实验,以及从开场后对教父,月球旅行记等的致敬。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二锅头,浓烈刺激强嗨,那么《一步之遥》就是杯红酒,高贵典雅慢品。或许,就如电影中姜文说的那样,“我还是个孩子”。三星半

    6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3D还台词场景密不透风马不停蹄的,中间犯困和看完脑仁疼。过于自high自乐了,您要是良心点,一去了3D;二学学吴宇森的没良心分个上下集多有张弛感。大帅一家三口都有彩儿,葛优舒淇周韵中规中矩吧,周妈以后还是客串好,惊鸿一瞥嘛。王志文说上海话有点意思 ..

    1小时前
    • boks
    • 还行

    没法打分,从1到10都有理由。散场时至少听到三个女生说:我没看懂,这片什么意思?我要回去看看影评 —— 您就别为难影评人了,他们也烦着呢。

    1小时前
    • 云中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