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半个喜剧

    半个喜剧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9

    主演: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赵海燕,刘宸翎,裴魁山,梁瀛,于奥,梁翘柏,常远 

    导演:周申,刘露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二龙湖浩哥之江湖学院2

    • HD中字

      家族之苦3

    • HD

      天生一对1998

    • HD中字

      方世玉续集

    • HD

      倾听男人心

    • 我的老婆未成年2

    • 爱情呼叫转移2爱情左右

    • HD

      爱情呼叫转移

     剧照

    半个喜剧 剧照 NO.1半个喜剧 剧照 NO.2半个喜剧 剧照 NO.3半个喜剧 剧照 NO.4半个喜剧 剧照 NO.5半个喜剧 剧照 NO.6半个喜剧 剧照 NO.16半个喜剧 剧照 NO.17半个喜剧 剧照 NO.18半个喜剧 剧照 NO.19半个喜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三个自由浪漫的年轻人,过着各怀心思的人生:有人急着摆脱单身,有人想在结婚前放荡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稳脚跟。因为一次情感出轨,三人扭结成了一团“嬉笑怒骂”的乱麻。当各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 当一个人需要平衡亲情友情与爱情......他们慌乱的生活,就像是半个喜剧。

     长篇影评

     1 ) 我之所以极度憎恶这物质的世界,就在于它扭曲或泯灭了人性里最纯情的包容、善良、同情、自由等等一切。而我坚信这本不应该。

    强烈推荐。比《驴得水》还要喜欢。《驴得水》和《半部喜剧》真的是走向成熟的开心麻花为中国影坛带来的巨大惊喜和巨大贡献。 感想太多,不知从何写起。半部喜剧,刨开大欢喜结局,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的悲剧。现实到血淋淋而令人发颤,看着看着就哭了。我之所以极度憎恶这物质的世界,就在于它扭曲或泯灭了人性里最纯情的包容、善良、同情、自由等等一切。而我坚信这本不应该。被物质束缚而无法挣脱的人们,为工作、为北京户口、为“少奋斗二十年”的梦,变成一个满口谎言还要自欺欺人的“狗”。我们循着这世间的所谓规律,合理地活着,却更空虚地活着。 这物质的世界,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呢?就像跟着影子跑的“狗”,不断鞭打的缰绳,永不停歇,永不解脱。发自内心地想,我真的想做个本真的人,做一个想做的人。 我对爱情这个词刻薄的原因在于,当下所有构建的美好,都在于物质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只有物质的基础才会有“浪漫纯真”的爱情。这物质的世界见证了太多真挚的爱情的分隔,而它却没有一丝同情,却还要告诉所有人这就是规则,它会用尖锐的荆条鞭打物质的奴隶们,告诉你们就要顺从和遵守。这说明这世界和我们的本能所欣赏和追崇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异化”的人呵!我们还会相信我们自己的本能吗?

    电影最后构建了一个冲破藩篱的美好结局。孙同与郑多多闹掰,而选择了与莫默相守候。然而,要是莫默不是北京户口的话,只有遍体鳞伤一个结局。结局是我们期盼的、想象中的美好呵,大概也只有电影这种艺术才能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幻想的美好空间了吧。

    此外两点可能以后会有用的念头,短评有限,做个笔记,等待展开:

    1、北京的大哥文化的特征和落后性,以及起经济来源、历史传统和现状;

    2、小资产阶级人性的真诚前提在没有物质的束缚,但这种表象的真诚不是本质、也不是追求的方向,前提在物质解放。

    最后,此部电影已经足够真实地刻画出当下生活,很多台词明显非常亲切。镜头语言和电影技巧明显更加娴熟。强烈推荐。期待任素汐和开心麻花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2 ) 还原解析郑多多PUA孙同,让孙一步步沦陷的过程

    截止3月11日,收到6元打赏,不多,我很开心了,自己凑4元捐了,截图为证,感谢观看。

    小声,担心有人疑问数字太小,说明下,疫情初期和困难时期,我也有捐过款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篇影评,而已,对您的生活和三观不会产生任何改变,不管针锋相对还是理性的质疑我都会尽量回复,但是口吐芬芳、辱骂攻击会立刻马上截图取证、举报、删除三连,请自重。

    ——20200215——

    有评论提到“不要什么都与pua关联”,我要解释下,pua本身源于传播学和心理学,传销也如此,所以三者有相似之处,区别就在于掌握它的人人性如何。我认为郑多多的行为有pua倾向,可能是他的成长环境从小耳濡目染,也可能是他天生如此,但不管如何,他是在利用他的优势,去控制孙同,欺骗高璐和莫默。这导致郑和孙之间并非平等的友谊,郑和高之间并非可以互相信任的爱情。郑造成了明显伤害,这是本质区别。另外,影评是我个人对电影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以上,20191231。

    ………………手动分割线………………

    有人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说,PUA(Pick-up Artist)是针对女性的,电影里莫默和高璐是直接受害者,但我认为,与郑多多做了多年朋友的孙同,才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郑多多PUA受害者。

    下面将根据网络(知乎、论坛等PUA科普的一般步骤)搜集资料,结合剧情进行适当假设推理,逐层抽丝剥茧,还原孙同如何一步步“沦陷”,困在郑多多友谊之名的牢笼里。(如有不专业之处,欢迎指出、讨论)

    第一步:好奇心陷阱

    主要通过立人设、讲故事,引起对方好奇,达成初步认识目的。

    电影中很少描述二人如何从大学同学变成“哥们儿”,但可以从一些细节里大致推断。

    首先是二人的性格几乎完全相反,从孙同房间的藏书、海报,和他喂猫、同情莫默来看,孙同的个性标签是:上进、善良、内向、爱音乐。并且,他从“小地方”一步步走到繁华、拥挤、陌生的北京,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内心柔软的人,我们几乎可以在读书时、工作时,很容易从身边找出相似的人来。

    而郑多多,高大、外向、阳光、豪气、从容,也许学习不好,但是如此闪光的人,在哪种人群中都是耀眼的,让人心生向往的。孙同很容易被反面的郑多多吸引。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人,高璐。

    高璐、郑多多、孙同,三人是谁和谁先认识的无法判断,可以肯定的是,高璐在学校应该与郑多多同属于光环型人物。

    电影里提到孙同暗恋过高璐,而郑多多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渣男,开场他睡过的女孩儿,在婚礼上被其他男性搭讪,他立刻过来赶走,丝毫没有在意胸前新郎的胸花。

    还可以从郑多多和高璐的相处模式看出,郑多多对高璐是求、是忍的,电影最后被高拒绝他依然纠缠,但他“得手”莫默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以郑多多的条件,他对高璐“低三下四”的态度就值得考量了。

    那么也许,曾经的剧情是这样的:在同一班级,三人都是认识但还暂时没有很深联系的同学,郑多多也许早就盯上了高璐,但因为自己的骄傲,一直没有下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偷偷仰望高璐的孙同,那样一个灰色的人,居然喜欢上了“班级之花”?郑多多想看看这个人,嗯,学习不错,音乐天赋也不错,跟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有趣,与其打击、赶走他,不如把他变成哥们儿,以孙同的良心,即使喜欢高璐,也会一辈子闭紧嘴巴。

    第二步:探索陷阱

    当人设树立后,PUA男会颠覆人设,以悲惨的身世,或内心的脆弱等,引起被害者强烈的同情心理,想保护、拯救,当心疼指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则成功沦陷。

    对这一点,电影里最有力的证明是,孙同一直相信郑多多有个发自内心真爱的女神——莫默。

    孙同甚至知道一些郑多多与莫默相识的细节,孙同因为郑那么多年怀恋同一个人,一定是非常相信郑的痴情人设,而痴情,在外人看来,正是一种“人品”的证明。

    所以,孙同愿意闭紧嘴巴,掩埋对高璐的爱慕,他相信郑多多,才愿意把他的女神,交给另一个人。

    要知道孙同曾经一定是真的爱过高璐,后来也是真的把高璐当成朋友,他才会违背善良的本心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孩,阻止气愤的莫默告诉高璐真相,就是不想看高璐痛苦。

    那么也许,曾经的剧情是这样的:孙同与郑多多相识之后,被他自带的魅力光环吸引着,他可能想,这样完美的人,真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吗?然后有一天,他发现,这样完美的人,也有求而不得、“刻骨铭心”的遗憾。他发现几乎完美的郑多多,也跟普通人一样,会经历思念的痛苦,会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高大、帅气、家庭条件好,还痴情,这样的人,应该比什么都没有的自己,更值得几乎完美的高璐。

    第三步:着迷陷阱

    利用你的心疼和拯救欲,诱导你表白,和你建立情感契约。

    从同学到朋友,从朋友再到哥们儿,郑多多不是GAY,所以他选择建立情感契约的方式,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帮助”。

    电影里,房子、户口,只是一部分,在大学期间,在职场上,郑多多利用自己的关系,让孙同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

    房子,有没有房租不知道,有也一定很低,在北京住这样装修和面积的房子,已经秒杀不少人;户口,就不同说了,交社保、攒积分,看一篇推文里,一个人用了14年才实现北京落户,可想而知,直接落户的诱惑对于从小地方考三次考上来的孙同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工作上,不用和无数优秀的毕业生投简历搞竞争,不用为了生计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不用担心遇到不好的上司,迟到好像也不用很在意......

    这一桩桩一件件,对普通人的诱惑已经难以阻挡,更何况孙同成长在以爱他为名,不断要求他“上进”的妈妈的影响下。

    捷径就在眼前,还是那么诱人的捷径,只要自己“听话一点”,“乖一点”,那些自己和妈妈拼了命才能得到的东西,就在手边,只要伸手。

    精神上,在妈妈口中内向的孙同,在我们看来好像并没有很内向,该说的话,他也没少说,嘴皮子还挺利索。

    那么也许,我们看到的是现在的孙同,大学时期的孙同可能真的沉默寡言,但再沉默的人,怎么禁得起一个几乎完美,还“嘤嘤”撒娇,还不断身体接触的人的示好呢?

    电影里,郑多多断绝关系时说的是情侣用词:“你要跟我掰是吗?”说话时,双眼通红,眸中含泪,好像在遭受一件非常痛苦的折磨,如果不是拥有观众的上帝视角,身处其中极有可能和经理一样,误会两人的关系。

    有了郑多多的关照和支撑,以及在他说话方式的影响,孙同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对外人时自然会外向很多。

    慢慢的,郑多多把两人之间的关系,从同学到朋友到哥们儿,再拉进一步,几乎到了灵魂伴侣的高度,他让孙同产生自己收获了一份世间少有的兄弟情谊的错觉;

    慢慢的,给孙同特权,打消了孙同和世界竞争的想法,剪掉了孙同的一部分生活能力,看似留下了音乐的出口,其实也是以理想为名控制住孙同,他“罩”着孙同,也把孙同关在了自己的羽翼(牢笼)下。

    第四步:自尊摧毁陷阱

    当女孩沉浸在关系中时,PUA男会突然翻脸,放大一丁点错误,想方设法引起对方负罪感。

    最明显的情节有2处:

    一是莫默走后(没发现真相前),孙同质疑郑多多为什么三心二意,明明都要结婚了,而郑多多立刻大声反问:“你怎么能不信任我,”我们这么多年哥们儿,你居然怀疑我,我是哪种人,你不知道吗?

    孙同沉默后,不想管这件事,跟往常一样借郑多多的外套,但郑一反常态,发脾气不借,非等孙同有了认错的意思,才又“施恩”一样借给孙同,就像在通过这些小事训练孙的服从性。

    孙同有多信任郑多多呢,要知道他当时已从妈妈口中,知道了莫默转述的郑多多的话,孙同妈妈那样一个能屈能伸的人,都会发脾气,但是孙同,似乎完全没有在意这件事,他是真的相信郑多多。

    二是郑多多因为孙同和莫默在一起的事大发雷霆,在楼梯间里,他先礼后兵,一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以为孙同会和以往一样“听话”,但好像低估了莫默对孙同的重要性,于是,郑多多开始口不择言,大吼大叫,不断强调“我喜欢的人,你就是不能喜欢”,“你要跟我掰吗”,以兄弟情感威胁孙同。

    然后,郑多多见情感不行,开始拿出锋利的“刀”架在了孙同脖子上:你要跟莫默在一起,就把我给你的还给我,房子、户口、工作,你选吧。

    看似给了孙同选择权,其实还是在威胁,这是最后的杀手锏,也是孙同的七寸。

    然后郑多多如愿以偿了。他看到了孙同明显的犹豫,试图转移话题的试探,他知道自己赢了,即使当下孙同还不会立马和莫默分手,两个人之间也完了,低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终于,被关在羽翼下的孙同,在妈妈、在上司等人的影响下彻底沦陷,他叹了口气,决定从此做个“成年人”。

    轻松一点,不好吗?违背本心,但轻松一点,能有什么不好?

    还有第五步:情感虐待陷阱

    涉及暴力、诱导zisha等,已触及到法律边缘,但郑多多PUA孙同,更可能是因为可以多个人应付傲娇、需求多的高璐,也多了个听话的工具人;他玩PUA是因为他生性如此,并不是先天欠缺后天去学习的,他对如何PUA他人信手拈来,不需要暴力等内容满足心理需求,所以不展开叙述,有需要了解,可通过搜索。


    也许有人觉得孙同是个懦夫,得了便宜还卖乖,毕竟那些好处他是切切实实接受了的,但也要看到孙同的付出(打扫/做饭等家务帮着打掩护照顾高璐)、成长环境,还有他面对的诱惑,电影会呈现人物不堪的一面,正是因为人性本就复杂,试问谁真的能心如止水?

    也许还有人觉得孙同离了郑多多得不到他拥有的一切,但是电影里孙同的音乐被发掘,并不是因为郑多多,而是他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位真心帮助他的朋友——酒吧老板,所以,也许没了郑多多,孙同会走很多弯路,会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工作/户口,但我想一切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被郑多多PUA的,还有高璐和莫默,高璐不详谈,作为主角,莫默看起来是电影里最好PUA的对象。

    首先她是几乎透明的人,她不需要猜,不高兴了会告诉你,一切随心而为,但她第一次选择了花心的郑多多,第二次选择了当时内心软弱也可以说有点懦弱的孙同,两次她都是follow her heart,这样一个似乎有些“天真”的人,偏偏成了郑多多埋的最大的雷。

    电影台词:说谎就是埋雷。

    以电影的逻辑,对两性关系而言,不信任感是摧毁一切的雷。但像郑多多那样一个到处都是漏洞、满口谎言的人,能熬到剧情结尾,只能说明他的PUA能力还有进步的空间,等他完全融会贯通时,一般人已经难以发觉。

    要每个人不断修成人精,提防他人,并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初衷,可既然存在,就希望每个人,不论男女,都能认清真正的朋友,遇到互相成就的爱人。


    最后要说下任素汐的那段哭戏,一层层爆发,一点点心灰意冷,她有满腔的愤怒、不解、难过,想把自己的情绪化为尖刺,破坏一切,可是孙同拦着,郑多多不见人影,她的一切反抗进攻,都在残忍的真相下,和另一个幸福的女孩子的对比下,扎在了软绵绵的棉花里扯不出来。

    “这确实痛苦:一个人受到凌辱,却没有力量进行报复。”——《月亮与六便士》

    所以她只能选择哭,不像成年人体面隐忍的哭,她像个得不到眷顾的婴儿一样,大声哭诉,也就是这一次,唤起了被PUA多年的孙同内心的一点触动与怀疑:

    莫默做错了什么吗?郑多多这样做,是对的吗?我真的,成了他的一条狗吗?

    是从不说谎,从不沉默的莫默让孙同在多年的控制中,第一次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也让孙同和观众同时意识到:原来人生还有其他选择。

    ——写于2019年12月21日 02:14

    我想电影想传达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是自由的,先别急,用莫默的话,我工作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每个人都不是自由的吗?我当然知道,我自己也有一身的“不能不行不可以”,所以我在乎的是,既然不自由是必然,为什么不自己选择所能承受的呢?我希望我所担负的重量,一部分还是会归于无可奈何,至少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选的,不一定真的对我好,但可能会更坦然一些。

    孙同的懦弱让他一遇到困境就觉得世间都在逼迫自己,他要明白的是自己选择了就要承受,无论是选了郑多多,还是莫默,他都会有必须承受的好与坏,只是导演和编剧“好心”给了他和观众一个最理想的结局,所以最后看起来他不仅没失去什么还得到了很多,我想这应该是一种电影创作者身为社会一员的不忍,和鼓励人心的艺术手法。(也可能是出于大和谐的背景)

    所以进也好退也罢,无论开局还是结局,要始终相信自己有一部分选择的权利,这很重要。

    ——20200210 20:03

    欢迎你到【喂,小李啊】的主页逛逛。

     3 ) 生活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半个喜剧。

    《半个喜剧》中,孙同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你妈和你女友同时掉水里,你救谁”,但是更加复杂了,掉进水里的不只是他的母亲和他的女友,还有他的兄弟,还有他的工作、他的户口。

    表面上看,只要放弃他的女友,其它的都能保全。

    但本质上,这和女友没有太大关系,这其实是一个人被母亲和兄弟所绑架的故事,并且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

    一句“这是为你好”,就把他们的问题转移成你自己的问题了,让你丝毫没感到自己其实被绑架了。

    归根结底,是郑多多不希望别人碰莫默。

    但是莫默又不是郑多多女友,和郑多多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郑多多这个人心理有问题,他得不到莫默,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莫默。

    孙同有什么错呢?他没有任何错,他也是受害者。

    归根结底都是郑多多的错,郑多多就是这件事的根源,但他成功把他的问题转移成了孙同的问题。

    今天孙同的母亲和兄弟可以因为女友的事绑架他,明天也可以因为其它事绑架他。

    只要孙同和郑多多有分歧,郑多多就可以拿工作和户口来威胁他,然后母亲也会逼他主动认输,不要和郑多多争了。

    以前孙同不把郑多多出轨的事告诉高璐,是因为郑多多和高璐马上就要结婚了。

    那如果以后郑多多结了婚还继续出轨,还叫孙同为他保密呢?孙同是听呢还是不听呢?

    如果以后郑多多叫孙同放弃他的音乐梦呢?

    郑多多叫他做的所有事,他都要服从吗?

    所以到最后孙同发现离开莫默并不能解决问题,离开郑多多才能解决问题。

    的确,离开郑多多就意味着工作和户口没了,但也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工作和户口威胁他、逼他放弃他想做的事了。

    孙同就是个普通的实习生,领导连他母亲送的礼都不想收。

    但只要他有一个有背景的哥们儿,领导就会反过来请他妈吃饭,还要请他吃饭。

    当然,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没有触犯郑多多的利益的时候,孙同就是他好哥们儿。

    要是触犯了郑多多的利益,孙同就只是一条狗。

    很多时候我们被逼无奈只能做一条狗。

    但做狗做久了,偶尔还是想做一回人。

    以前,孙同选择了低头和隐忍,为了工作,为了户口,为了成为北京人。

    但更多的,是为了听母亲的话。

    本来在公司的楼梯上他已经做了决定了,但是母亲的出现让事情又有了新的问题。

    他听母亲的话,复读了三年才考到北京。

    他听母亲的话,对郑多多低声下气,做牛做马。

    他听母亲的话,放弃了出生到现在的唯一一次爱情。

    他想,离成为北京人只有一步之遥了,就最后再听一次话,以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算他真的解决了户口问题,付了首付,就能保证和母亲再也不会有分歧了吗?

    以后母亲照样会叫他做什么、不做什么。

    母亲总是喜欢催婚,总是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

    但是喜欢有个屁用。

    因为不是他在谈恋爱,是他母亲在谈恋爱。

    他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母亲喜不喜欢。

    催婚的是他的母亲,反对他和莫默在一起的还是他母亲。

    他从小到大都是个听话的乖儿子,他这么听话,最后得到了什么呢?

    孙同说:你想要的我全都满足你了,你还要我怎样?

    母亲却说:是我想要的吗?房子是我住吗?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要因为莫默的事埋怨我。

    叫他要有骨气的是母亲,叫他不要招惹郑多多的是母亲,事后推卸责任的还是母亲。

    如果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她会说都是她教导有方,幸亏你当初听她的。

    如果最后的结局不是你想要的,她就会说都是你做的决定,别去怪她。

    就好比你想做医生,父母叫你做老师,最后你选择了听他们的话。

    当你真正做了医生后,你感到后悔,他们只会说: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吗?

    所以说啊,听父母的话有什么用,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正解。

    你听了再多的话,做了再多,父母都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

    他们意识不到你做出了多少牺牲,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牺牲很大。

    他们不会觉得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为你好。

    每当你和父母争论的时候,他们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就能让你瞬间放弃挣扎。

    因为这句话让你发现你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你会发现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坐时光机穿越到当初,选择不听他们的话。

    就像婚礼时,孙同天真地以为他做了这么多,牺牲了那么多,母亲会理解他,会心存歉意,哪怕一点点歉意。

    然而他发现自己想多了,母亲根本不会感到丝毫抱歉,在她眼中一切都是孙同自己选择的,和她无关。

    恰恰相反,她反而觉得孙同该感谢她,是她才让孙同有了今天。

    事业顺利就是母亲的功劳,爱情失意就是孙同自己的选择。

    这让孙同开始怀疑人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听了母亲的话,但是并没有让一切变得更好。

    他为了工作和户口放弃了莫默,但到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想要莫默。

    他和母亲和解了,和兄弟和解了,工作没有丢,户口也快解决了,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经历的种种打击、痛苦、愤懑顷刻爆发,他不再盲从母亲和兄弟,这一次他要自己做决定。

    为什么电影叫《半个喜剧》,因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郑多多觉得所有人都不会和他作对,也不会举报他。

    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人举报他。

    高璐发现他出轨不是因为有人举报,而是她在郑多多和同学的合影中看到了莫默。

    郑多多出轨的事并不是非要有人泄密才会被女友知道,他做了一件事,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女人都是福尔摩斯,你以为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总会露出破绽的。

    要想不被发现出轨,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出轨。

    而且郑多多和高璐的故事也再次说明不能撒谎。

    你撒一个谎,就会再撒第二个谎来圆上一个谎。

    而当你的谎言被识破的时候,下场一定会比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讲真话严重得多。

    撒谎就是埋雷,谎言被识破的时候就是地雷爆炸的时候。

    这就好比孙同骗高璐说莫默是他女朋友,后面才会有高璐叫他去阻止莫默和别人相亲。

    所以当初孙同问莫默,有没有必要把实话告诉他母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的确他母亲可能会反对,但如果他俩一直瞒着她,等以后她自己发现了,会比他们当初直接对她说实话更严重。

    “半个喜剧”可以理解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你也可以理解为孙同和莫默的故事只有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是悲剧。

    电影最后,他们重新点燃了爱情之火。

    那么接下会发生什么?

    也许孙同凭借写歌、唱歌一步步成为歌手,走上人生巅峰。

    也许孙同发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做歌手的命。

    没有了郑多多的帮助,他找不到好工作,户口问题也没解决,和母亲闹掰。

    他没有了收入,或者收入很低,最终和莫默不欢而散。

    最终孙同和莫默的故事以喜剧开始,以悲剧告终,这就是“半个喜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孙同敢于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但当他真正为了爱情而放弃一切的时候,他还能和莫默长久吗?

    就算两人之间不会因为物质方面的问题争吵,也会因为三观不契合而产生分歧。

    在医院里吵架那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孙同觉得莫默不懂他,莫默也觉得孙同不懂她,两人必须争个输赢,谁也不让着谁。

    这次是孙同认输了,所以他们和好了,那下次呢?十次呢?一百次呢?

    孙同今天可以因为一件事而违背母亲和兄弟,以后会不会因为一件事而违背莫默?

    情侣之间就是如此,总是会产生分歧,总会有一方让着对方。

    当有一天两人都不愿意让着对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两人的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孙同在“工作、户口”和“莫默”之间艰难抉择;

    而郑多多是个富二代,他没有工作和户口的问题。

    但他同样也有他的烦恼。他又有钱,又禁不起骄奢淫逸的诱惑,也就注定得不到真爱。

    结婚当天,高璐宣布要反悔时,我们看得出郑多多有多么痛苦。

    但是这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因为他改不掉他渣男的本质。

    孙同被工作和户口拖累,不能去做想做的事,郑多多注定得不到真爱,你能得到A,也会同时失去B。

    生活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半个喜剧”。

     4 ) 半个老实人

    减去最后12分钟的戏,五星。

    整部戏里最令人讨厌的,是孙同。

    他貌似憨厚老实,却时时漏出本性:虚伪、易怒、自卑、懦弱、贪婪。

    他是第一个发现郑多多要穿帮的,“憨厚老实”的他,第一反应是什么?说谎。帮多多圆谎。

    碰到莫默相亲,引起误会,“憨厚老实”的他,第一反应是什么?说谎。加深误会。

    莫默砸坏他电脑,留下一沓钱做赔偿。而他很快领到了单位发的电脑。赔款呢?装兜了?您倒是拿去修电脑或者重新买一台呗。况且后来两人成了男女朋友,也没见他提这笔钱。特小家子气。

    还是相亲那场戏,他自己要去加深误会,被揍了,眼镜坏了,莫默说她给他买一副。嘿,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花别人钱真痛快。

    他妈妈装病住院,莫默给他几次机会让他自己坦白,他呢,不仅仍然不说实话,还公共场合大声吵闹。莫默作为受骗者,都很克制地说,有事回去再说,不要在这里闹。真的,能在公共场合闹的人,没别的,就是low。

    面临选择的时候,他首选隐瞒,选一个对他自己来说两全其美但必须说谎的做法。莫默这里说得特别特别好:“干一次这种事就是干一辈子这种事。今天你能为了工作,明天你就能为了升官,后天为了孩子上学。你永远会为你自己做恶心的事找借口。”为莫默打call!孙是怎么回应的?“这怎么就恶心呢?你不能总把人往坏了想。我妈都病了,你还刺激她是吧。”他妈真病假病他心里门儿清,但是这时候他揣着明白装糊涂,拿出来当武器使。

    知儿莫若母。孙母说了:“这可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她早就看穿了他,只不过前面一直没有戳穿。

    结局。哎。这么聪明的导演,真正的结局,不能拍出来。童话里,公主永远嫁王子,门客永远维护王权。就这么回事。

    演员选得好,也演得好。非常形象的二代、经理、单亲妈妈、白富美、大城市土生女白领......

     5 ) 拍好生活这部正剧,就得到了精彩的半个喜剧

    不要被预告片骗了,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不过这恰好也说明一个问题,一些段子式的搞笑电影,往往能剪出笑点足够的预告片,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一部真正出色的电影,却难以用一个局部来展现它全部的好。 是的,《半个喜剧》的好,是整体的好,不是由可以摘出来的廉价金句和包袱拼装的好。这是开心麻花在《羞羞的铁拳》和《李茶的姑妈》之后的触底反弹,感觉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对了方向。 所以我愿意把半个喜剧这个说法,看作本片导演或开心麻花团队一个关于喜剧理念的新宣言。何为半个喜剧?生活本就是一部充满喜怒哀乐的悲喜剧,认认真真拍好生活这部正剧,你就得到了精彩的半个喜剧。如果你非要憋着拍一部喜剧,往往就会搞砸成一部闹剧。 从年初让我全程无感《疯狂的外星人》,到年尾这部让我唏嘘又大笑的《半个喜剧》以及前不久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我觉得中国喜剧电影这一年进步了。

     6 ) 孙同为什么总喜欢捡郑多多用过的东西

    孙同和郑多多的名字好像在暗示郑多多的物质是多多的多到溢出来,孙同的品味和郑是相同的,喜欢捡一切他用过的东西,包括不穿的旧衣服不要的旧包正在穿的衣服以及甩了的女人,而且是主动喜欢的,这一点人设确实很没骨气。他那么快就喜欢上了莫默,这一次也不暗恋了,迅速表白,是因为莫默是个老姑娘比较好追?还是她是郑多多不要了的捡习惯了?还是因为她是北京姑娘有着土著光芒?他跟莫默表白的时候不觉得膈应吗?莫默不觉得膈应吗?一个帮渣男撒谎的怂包,为了保护另一个女人的感受任凭她自己一人忍受耻辱。

     7 ) 孙同好难啊,碰上郑多多这样的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办法肯定是有的

    (有剧透)

    《半个喜剧》最惹眼最优秀的地方是它的台词,编剧把所有经人物之口讲出的话加工打磨得十分完美,让人大开眼界。

    就算闭上眼,郑多多、莫默、孙同一说话,你就能清楚地察觉到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好的台词的效果,它甚至能让人忽略表演,因为贴合人物性格、心态,只要用最自然的状态把台词讲出来,观众就能立马明白你是个什么角色,迅速融入故事当中,加上那些恰当的幽默,观众会觉得好看,还会认为这是演员的演技好。

    因为太自然了。

    所以哪怕《半个喜剧》只是个“小故事”,也依旧精彩。

    该夸的夸完了,回到正题,说说郑多多。

    郑多多这人在出场的十几二十分钟内就把我震了好几遍。

    深谙撩妹的精髓、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谎话都能说得十分坦诚且滴水不漏,关键他还不要脸豁得出去,是个实打实的行动派。

    这心理素质,谁见了不说一句牛逼呢?

    也是渣得令人敬佩了。

    不免想到,要是这样的人出现在你生活里,不是科班出身的影帝好像大概率是玩不过人家了,那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干等着被玩弄于股掌最后蹲在墙角哭唧唧?

    当然不是。

    人很容易在自己有所缺失的地方放弃底线,这个时候谁在那个地方给你戳戳补补的,你自然就放松警惕了,急迫地寻找出口,想改变想接受,太需要了,哪还想这么多。

    这时候,郑多多之流只需要看碟下菜就行,说不定你还拿对方当一辈子的救命恩人,心甘情愿的任人掌控。

    孙同缺钱,缺户口,郑多多给他住给他工作,帮他解决户口,结果孙同把他当兄弟,帮他兜事,帮他背锅;莫默缺爱,年近30一直相亲,想快点稳定下来,郑多多一来就表白,疯狂诉说眷恋,莫默马上就沦陷了,以为爱情来了;高露小公主脾气,出了问题不问为什么,只喜欢别人哄她,怕男朋友不在乎自己,所以郑多多一直哄她,拼命表现出爱来,证明自己有多喜欢她,结局的话,大家也都知道。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要注意在那方面守住底线。

    正确的道理无非就那几条,简单又直接。

    凡事多靠自己,别人的帮助只是一时的,帮助你的人多少都期待你有朝一日能回报他,贵人选择帮你,是因为他认为你值得帮,馈赠也是有明码标价的,所以如果没办法以好的方式回报别人,干脆别接受,靠自己,难一点,也难不死人。

    不管人类社会突飞猛进几万年,选择伴侣都要十分谨慎,你的伴侣要陪伴你几十年,方方面面渗入你的生活,影响你未来的每一步,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发现问题不要回避问题,凡事都有原因,察觉身边人有异常不要用自己的期待说服自己,问题没得到解决,那就终会迎来爆发的一天,只是时间问题。

    像郑多多这样的人,总是会露出马脚的,你说你一直都察觉不到吗?那不可能,他不尊重你的时候没留意到吗?他连自己的未婚妻都能背叛,何况你呢?他什么态度对别人,那多半也这么对你,别幻想自己有多特殊。

    不要掺和这类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自救,他爱干什么干什么。

    我很理解,拥有越少的人越难坚守道义,在困难的日子里,人人都有放弃底线的想法,这种时候,善良就是最后一道坚硬如铁的防线,守住它,就能抗得过去。

     8 ) 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太难了

    前两天去看了半个喜剧,看完了顶着脑袋上的三个问号出了电影院。当我看到那些:工作,户口,剩女,恋爱,富二代等等熟悉的字眼的时候,觉得很理所应当,也有点意料之外。

    似乎还可以被称之为年轻人的80后90后们,大多数逃不开这些字眼,每当相关话题出现了某个社会事件,在网上必将有大波的共鸣,从过年回家如何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到怎么解决北京户口。从孩子多大了为啥还不结婚,到一线城市的房价和杯水车薪的到手工资。

    但同时我也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些观念也开始逐渐转变态度,那些矛盾的点和无奈,已经变得好了很多了。社会开始变得包容,父母们开始变得更加平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年龄和对象,甚至买不起房租住也可以乐呵过日子。这个世界正在慢慢的包容那些曾经特立独行的人,接受他们是”奇葩“的存在,且合情合理。

    那些曾经很尖锐的问题随着时间和信息的更迭变得柔软,所以年轻人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去认识追逐真正想要的东西,做真正喜欢的事。

    这是我所感受到的存在。所以当我看到半个喜剧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点点夸大,也有点遗憾这些问题依旧会被认为是尖锐且不可调和的矛盾。

    或许是我看得人不够多,经历的事情不够多,阅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任素汐饰演的莫默,是一个刚直不阿的愣头青,她拒绝撒谎,觉得这就是个坑,谎言之后会有更多的谎言。

    当她在相亲对象面前接了领导的电话并且明确拒绝了领导想要帮人加塞办业务的请求的时候,相亲对象带着点教你做人的傲慢,说你这样领导会给你小鞋穿的。

    莫默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我就是想试试这样行不行。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呢?

    我们往死里学拼死了考的高考,背井离乡去大城市,然后要面对的还是一模一样的人情世故和似曾相识的阶级天花板吗?这未免也太让人难受了吧。一线不仅仅是意味着更高的薪水和基础设施,同时也意味着相对公平的环境和对规则的尊重不是吗?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适应qian规则才是大势所趋,诚实和遵守成了被人认为傻,永远不会出头的行为,那么年轻人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令人害怕的不仅仅是对于不公平规则的默许和崇尚,也是对所谓“异类”的嘲讽和不理解。

    这个故事或许在说在北京打拼多么不容易,但我希望不容易是精英扎堆的优胜略汰,是不学习就落后的奋力拼搏,而不是散发着恶臭的社会关系。因为那样就好像在说:你再努力也是白费力气。

    男主孙同的母亲,也是非常典型的会在豆瓣知乎被发帖的父母。据说豆瓣之前有一个人气很火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后来因为三观不正被解散了。

    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牺牲自己现有的物质生活水平让儿子在北京扎根,看似是一个伟大母亲的行为。孙同的妈妈, 一个人拉扯大孙同(电影里孙同要问父亲要钱被母亲阻止了,暗示父母可能已经离婚,而且母亲不愿意与父亲有联系),卖了唯一的房子给儿子付首付,巴结儿子有权有势的同学,在别人的婚礼上帮儿子物色优质的相亲对象,几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但这种付出,在子女和观众看来,是一个又一个包袱,重重的压在了儿子的肩头。“因为母亲付出了所有,所以我必须回报”像一个魔咒控制着孙同,让他无法一心一意的从事喜欢的音乐事业,也不能大大方方的和喜欢的女孩修成正果。

    当莫默在医院爆发,冲着孙同吼说:你现在谁都不要管,问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孙同沉默了,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了,从小到他, 生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的小孩,永远把自己是怎么想的,放在最后去思考。

    孙同在这一点上是羡慕莫默甚至嫉妒她的,因为这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活,而他并没有随心所欲的筹码,满足妈妈的期待已经让他力不从心了。

    在孙同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从小城市出来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影子。自卑,胆小,输不起。所以我们看到北京土著渣男郑多多睡了一个又一个妹子,有户口有房有工作的莫默29岁还理直气壮的拒绝逼婚,相亲对象不满意拔腿就走,那是他们的资源和阅历给到的底气。

    孙同曾经对莫默说:你当然不懂了,你生在天上了,而我生在水坑里。

    在怀疑着一个北京正经高校的研究生为什么凭自己的努力找不到一个可以解决户口的正经工作的同时,我也理解这个男孩子为什么连告白都看起来底气不足小心翼翼,他说:咱俩在一起试试不行吗?

    因为他觉得他不配。他把北京户口和工作,房子和地位看的那么重,以至于生而自卑。这种自卑或许曾经支持着他努力学习,考到了北京,支持着他考上研究生,支持着他忍受那么多不平等而依靠郑多多,但是这种自卑让他在一个堂堂正正不用违心的女孩面前,没有底气告白。他觉得看起来有点可怜,有点寒酸,还有点怂。

    当下的年轻人的恋爱越发速食主义,在一个xing开放的时代,承诺和节日第二天的鲜花一样廉价。大家都随便说,信了的人是傻瓜。异地恋很难修成正果,看多了分分合合狗血出轨,竟然觉得或许这就是常态。

    但是总要有什么去相信,不然单纯依靠荷尔蒙的剧情总是单调无聊。于是开始算命,于是有大把的仪式感在抖音上散播,于是我们相信星座,把真心藏在新兴的封建迷信里,这样即使失败,也有不那么狼狈的理由。

    分手应该体面,所以开始的时候,就用星座找好借口。分手不是不够努力不是不爱了不是我们孩子气拒绝解决问题,而是这个月咱俩水逆,宜分手,宜新欢。

    听起来其实有点逗。

    最后孙同的爆发看起来很爽。当他说出:我想做个人的时候,觉得很心酸。

    在北京做个人,就这么难吗?还是说,难的并不是光鲜亮丽事业有成受人敬仰,而只是真实的面对自己,不做违心之举?

    没车没房,没钱没工作,什么时候被定义为不是人的标准了?或许这是孙同妈妈不是人的标准,这是郑多多不是人的标准,这是莫默的相亲对象不是人的标准,但是这就是普世的标准了吗?

    所以所有年轻人就应该齐头并进站在向这个标准进发吗?

    我不知道,在拥有这些之前,没有人知道拥有之后会不会幸福一点。

    半个喜剧打着喜剧的名号,说了一出有关年轻人的悲剧。那些规则,那些偏见,关于父母,关于地位,始于奋斗,终于做人。

    电影的最后是幸福的结局,但每一个正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都从电影里隐隐约约看见那个苦逼的自己,还苦苦挣扎着,一往无前。

     短评

    贺岁档最佳+开心麻花系列最佳 虽是闹剧开场,却没有一味地停留在闹腾。从约会中看音乐节逛宜家,到和恋人和父母争吵的对话,处处充盈着真实。再放置到阶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更突显剧作的深度。嬉笑怒骂过后依旧动人,源自对生活的洞察和创作的真诚。男二演得太他妈好了!PUA本A!渣成这样都让人觉得有魅力!

    4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片如其名—“半个喜剧”!言外之意,其实有点对标“好的喜剧内核是悲剧”这句话的意思。当然,剧作上也确实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将喜剧与现实生活进行了巧妙的嫁接,看起来更像是《驴得水》与《夏洛特烦恼》的融合:一半的喜剧,然后另一半留给观众生活的思考,没那么放飞自我,也没那么沉重。至于喜剧的呈现方式,则是妙用巧合,借用错位与反差,记忆最深的一个情节是配眼镜那段,镜面巧妙搭配男女主,将两人的性格和性别来了巧妙隐喻。虽然半个喜剧,但值得一看!3.5。PS:没想到年末电影院贡献俩世纪渣男,一个叫胡建平,一个叫郑多多!

    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用一个典型好莱坞喜剧的壳,讲述了一个接地气的中国故事,造就了一部最具有现实主义的开心麻花作品,前100分钟的嬉笑真的荒诞吗?仔细想一想,你周遭的现实或许有过之无不及。当然,毕竟是喜剧,所以故事最后还是有了一个近乎英雄主义的结尾,算是平凡的人们在幻想中对残酷现实的最后一声嘶吼。任素汐果然还是在开心麻花电影中发挥得更加游刃有余,但最喜欢的还是孙同这个角色,不是因为他最后做了你我敢想不敢做的事,而是他前面的表演真实到令人心痛。这部电影还教给你如何看透PUA男的招数,醒醒吧女同胞们,面对PUA男,要相信你的每一次第六感都是对的。

    12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3.5 这部竟然是开心麻花电影里迄今最让我喜欢的。从第一场戏开始,戏点就密密麻麻地涌上来,无巧不成书,三个主角间的关系拉扯被处理得非常鲜明。就在你以为它朝着一部爱情喜剧的方向发展时,片如其名,是“半部喜剧”。原来前半部皆为伏笔,完成铺垫后火速扭转为对一个个社会痛点的精准打击,轻巧却又有力。一个年轻人,要如何在城市里有尊严地活下去、扎下根?这不是小问题,而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时代症候。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A.选择好基友,有工作,可升职加薪,有北京户口,老妈把东北老家的房子卖了,给他在北京买房付首付,跟基友老婆的表姐结婚,走上人生巅峰。B.选择北京女人任素汐,房子现成的,北京户口早晚的事,老妈不用再卖老家的房子了,他有了爱情,还可以追求唱歌的音乐梦想,走上人生巅峰!连医院里看热闹的路人都知道怎么选,那编剧这么折腾半天,男主角的选择有什么真正的风险和困难吗?反正他横竖都是拥有北京户口走上人生巅峰啊!如果让任素汐的角色没有北京户口,一样是外地人,那才是真的挑战,真的难选,需要男主角纠结,选择了一个外地女人就是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原来编剧折腾了那么久,套用loser做自己的戏码就是为了给渣男洗白啊,医院那场戏反正是救不回来了。其实还是开心麻花那种三观有点清奇的喜剧,越想越不舒服。

    1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大型PUA现场。稳固的男性联盟。所有关系都是对权力逻辑的效仿。优越的北京人。结尾反转不是来自自省,而是捍卫男性自尊。他们叫它现实。

    17分钟前
    • 还行

    1你就是个普通的实习生,领导连你送的礼都不想收。但只要你有一个有背景的哥们儿,领导就会反过来请你吃饭。没有触犯他的利益的时候,你就是他好哥们儿。要是触犯了他的利益,你就只是一条狗。很多时候我们被逼无奈只能做一条狗。但做狗做久了,还是想做一回人。2女人都是福尔摩斯,你以为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总会露出破绽的。要想不被发现出轨,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出轨。3父母总是喜欢催婚,总是问你有没有喜欢的人。喜欢有个屁用。因为不是你在谈恋爱,是你父母在谈恋爱。你喜不喜欢是次要的,关键是你父母喜不喜欢。4“你想要的我全都满足你了。”“是我想要的吗?房子是我住吗?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要埋怨我。”叫你要有骨气的是她,叫你不要招惹多多的是她,事后推卸责任的还是她。听父母的话有什么用,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正解。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在金钱、权力面前,最先被牺牲掉的,往往是感情”,五年前当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时候,就彻底离开了北京。

    2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整体非常工整,把角色置入窘境和尴尬之中制造笑料的方式也完成得不错,在包袱之外还想引出一点关于自身的正直与社会普遍潜规则之间的抉择问题。但这故事有个大bug,孙同被妈妈逼迫放弃爱情的理由是郑多多钳制他的工作和户口。电影想把这个制造成困境,但这不是困境。先不论那种糊口工作到处好找,只说户口,唯二用途就是买房不用等五年以及孩子上学方便,可莫默是北京人啊,孙同直接跟她结婚,爱情现实全都解决啊。孩子跟妈妈落户,房子以家庭为单位买二套,过十年自己随伴侣落户,同时摆脱价值观不合的哥们。一举多得。难道不是吗?

    2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7分,前半段在剧作上设计得还挺有趣的,各种巧合带来的喜感。后面则转入社会话题,比之前的驴得水,这部在话题上,相对更有实感。另外,男主真的很可爱,不错,原来他是《李茶的姑妈》的导演。那就继续做演员吧。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半个喜剧》,是我心目中的剧本教科书。前半有一种癫狂狂欢的喜剧气质,人物被丢进一个又一个险象环生应接不暇,过山车似,紧凑而激烈。一幕幕严格结构,而在幕与幕的间隙,有气口,松下来,透出一口大气,一个陌生人唱的歌,不为你而唱,又在抚慰你的心。眼泪容易崩不住。后半则是残酷,尖锐,《驴得水》那种直指人心,质问国民性的尖锐,它质问恶人,也质问怂人,好人微弱的光环碎裂掉落,我觉得它质问的是我们这个互相回护依偎权力的人情社会,以一个故事的容量。我们依偎权力,吮吸权力,同时权力榨取了我们,碾压了我们。我们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无辜。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种,打开房门,光线进来,让我们与房间里的大象直面,不能假装它不在场。这是我们的命运,悲喜难分。

    30分钟前
    • 柏邦妮
    • 推荐

    除了真实且微妙地展示这个社会的龃龉外,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电影里对影像化的尝试:莫默与孙同在眼镜店里隔着展柜对话的那场戏,镜子用的真妙啊。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国内少有的既接地气又三观正确的商业类型片,了不起!真正触及了人生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经济、阶级、身份、利益和人情世故。它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贵在真实,不要为自己的各种理由与掩饰找借口——虽然我自诩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但在电影中我也看到了与人相处中时常伪善和油腻的样子。有时候,我也告诉自己,万事的无奈都是有理由的,力不能逮,因此于喜剧的外壳之外,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或者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十足的悲剧。大家在笑声和若有所思的感慨中离场,生活一切照旧。

    39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奇葩说》辩题:刚交往的喜欢的女朋友和争取许久的北京户口、工作,我要选择哪个?!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实话说,赞美都给素汐,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也是票房上会有惊喜的电影,这样一个敏感细腻又质朴的团队值得这样的成功。但私心里,希望我们的才华和作品,给更勇敢和更有光芒的人。

    42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全片的核心喜剧技巧是错位,很小品(还真就请来了海燕)。影片有意在做强化,来了一连串的误会,并不断推动人物关系的展开。调度也都是舞台范儿的,比较精彩的一笔是眼镜店“以我之身配你之首”的正反打段落。真正提升电影品质的是后面现实部分的讨论。郑多多是世故现实,莫默是理想主义,孙同是夹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大多数。开头还挺猛的,现实诱奸了理想主义。而从后续剧情看,影片呈现了华语片维度里比较健康的性观念。再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冒犯性”,你臣服于现实,现实就有借口堵你的嘴,直至你敢于向它挥拳。可惜困境的化解方式有些草率。高璐好漂亮。

    46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驴得水主创掌舵,故事层次丰富而有趣。北漂、落户、靠关系,一边是需要包庇的兄弟同时吃人嘴短,另一边是爱情同时需要坦然率真,这样看似荒谬于生活的人物关系,实则都是生活的精准投射。“我生在水沟里,你下来看看什么都知道了”,鞭辟入里的半个喜剧,直面人生困境的价值抉择。

    50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推荐

    生理不适,如坐针毡。我很好奇,9012年了,女性观众看到这样的电影真的不会觉得被冒犯吗?

    5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很差

    这世界就是有装病的大夫,看戏的护士,姓付的正总和姓郑的副总。也有卖房把你送上天堂的母亲,上去了就下不来。有拿刀架在你脖子上的兄弟,架上了就还不清。这世界就是有人生在天上,有人生在泥地,有人爱一个还不满足,有人丢了书包以为是爱情。当我们把脚陷入谎言的垃圾桶,至少应该学着勇敢拔出来。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开心麻花系列最佳,真诚落地、言之有物的时代喜剧。两室一厅一厨房一浴室,开篇在极简的空间中将人物身份关系的错位发挥到极致。爆笑-甜宠-扎心,三段风格的转变自然轻巧,当人物的阶级属性被一点点撕开,夸张的“戏剧”真正成为“现实”的投射。依然有表意过于直白的问题,但扎实的人物支撑足以掩盖缺陷。男主角太可爱了我可以。Ps:终于把彭磊的歌用对了地方我甚感欣慰!2、有PUA,有城乡鄙视链,有性别权力的倾轧,但为什么是半个喜剧?恰恰是非喜剧的另一半在尝试非口号化的催人深省。如果要在喜剧电影中挑Stereotype的刺,那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喜剧了。现实世界明明那么多偏见,为什么置放在电影中就要承受道德的鞭笞。《婚姻故事》难道没有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喜剧之王》的柳飘飘难道没有?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6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