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吕树廷,让波拉,班么扎西,艾力江库尔班,刘川,张喜,缪晓东,叶敬 

    导演:王新建,赵启辰 

    猜你喜欢

     剧照

    河西走廊 剧照 NO.1河西走廊 剧照 NO.2河西走廊 剧照 NO.3河西走廊 剧照 NO.4河西走廊 剧照 NO.5河西走廊 剧照 NO.6河西走廊 剧照 NO.16河西走廊 剧照 NO.17河西走廊 剧照 NO.18河西走廊 剧照 NO.19河西走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 西部 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一) | 使者

    公元前138年·西汉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

    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个使团即将出征。

    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

    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①。

    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

    “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

    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这次起伏跌宕、险象环生的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形状犹如一支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

    西至星星峡

    它的形成,源于数亿年前的一次地壳剧变。

    欧亚板块因为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撞击而缓慢隆起,形成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庞大的地质构造体系:青藏高原。与此同时,一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脉被顶推隆起,这,就是祁连山。在祁连山脉的北麓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它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西北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运的是,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丰沛的山区降雨使祁连山成为伸入西北的一座湿岛。祁连山脉覆盖的积雪和史前冰川融化,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河水奔涌而下,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河西走廊。在黑河的东西两侧是石羊河和疏勒河,这三大水系滋养了片片绿洲,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从这里穿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开端,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帝国的开拓。

    公元前141年。西汉。公元前141年,作为汉帝国创始人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此时,汉帝国已经运行了64个年头。

    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铲除了异姓王。平定了刘姓诸王叛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经济上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充满活力。

    但是军事和外交的羸弱却让这个国家被北方的匈奴王朝袭扰和压制了几十年。

    年轻的刘彻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经营自己的国家。

    此时,他的国家,向东是大海;西南方向是犹如天然屏障般的青藏高原;向北和向西都是强大的匈奴势力。匈奴,始终是东亚大陆诸国的噩梦。

    他们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

    这是一个由众多游牧民族逐渐演变、融合而成的部族,发祥地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

    从先秦时代开始,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无所顾忌地劫掠安定富庶的农耕国家。

    秦末汉初之时,趁着中原形势混乱之际,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驱逐东胡、月氏等邻族,一统大漠,建立起庞大的匈奴王朝。

    也正是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匈奴王朝勾勒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可以控制的地域东起辽东,横跨蒙古草原,西与羌、氐相接,北达贝加尔湖,南抵河套及今山西、陕西北部。

    这个王朝雄踞在高原大漠之上,俯瞰着东亚腹地。他们兵锋南指,成为汉帝国最强悍的敌人。

    公元前201年,一支匈奴骑兵突然包围了马邑城,随后又南扰太原。刚刚统一全国的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营救,不想却被困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七天七夜,虽然军中猛将谋士如云,“马上天子”久经沙场,却险些全军覆没。

    “白登之围”是汉匈正式交锋的第一战,竟以如此惨败的结局而告终。

    这是汉高祖刘邦始料不及的。一统天下的豪情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

    为了休养生息,刘邦只能被迫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每年还要源源不断地送给匈奴大批生活物资。

    但是,匈奴带给汉帝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无奈的屈辱已经延续了五代皇帝,年轻的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切。

    就在汉武帝刘彻登基不久,一名匈奴军官被汉帝国边境部队俘获。

    通过对这名军官的审讯,刘彻得到这样一条情报:

    当时河西走廊形势混乱,被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所控制,其中比较大的是月氏和乌孙部落。月氏部落赶走了乌孙人,而匈奴单于进入河西走廊后又杀死了月氏的领袖,甚至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

    新的月氏王渴望报匈奴的杀父之仇,但力不从心。

    于是,月氏人只好向西迁徙。

    刘彻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假如能联合西域的月氏,形成东西方向的联合夹击,必定可以打败匈奴。

    遗憾的是,在年轻的汉武帝麾下,几乎所有谋臣武士,对遥远的西方世界一无所知。

    但他们知道,向西渡过黄河之后,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

    一个解除来自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提上汉帝国的日程表:

    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的人,穿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去寻找月氏部落,说服他们和汉帝国东西夹击,赶走匈奴。

    但是,作为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控制在匈奴王朝右贤王部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手中,而且月氏西迁后的下落也无人知晓。

    更令人担忧的是,也许出使的人还没有走到西域,就会被匈奴人杀掉。

    但还是有勇敢者站了出来,他就是27岁的陕西城固人,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孝廉,并且刚刚成为帝国宫廷中的侍从官,也就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朝廷行政事务见习官。

    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汉武帝非常高兴。

    他不仅亲自为张骞挑选了勇士随行,还让一个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

    临行前,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

    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汉武帝有气量,没把握。

    这里是祁连山脉中段一条长约28公里,贯通南北的大峡谷——扁都口。

    今天,扁都口仍然是由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两侧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发源于祁连山脉黑河水系的大大小小20多条河流,沿峡谷蜿蜒而下。远近的牧民在此放牧,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两千年前,张骞和他的使团渡过黄河后,就是由这里进入河西走廊的。

    当张骞使团走出了扁都口的葱郁山林,来到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中时,他们距离帝都长安已经1000公里了。

    对于长期生活在富庶汉中平原上的张骞和他的使团来说,尽管对于穿越这条通道的艰苦与险恶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但随着日渐深入河西走廊,他们还是感到了自然环境的压力——

    戈壁坚硬,黄沙漫漫,阳光炽烈如火一般燃烧,走上很远才能看见一片绿洲和稀疏的人烟……然后又是荒漠,戈壁,劲吹的风沙铺天盖地……危险无处不在。

    要找到月氏部落,就只能冒险穿过匈奴人严密控制的这条通道。

    而强大的匈奴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对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若是不幸撞到匈奴士兵,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平静的午后,在炎热的戈壁滩上,伴随着呼啸声,剽悍的匈奴骑兵冲到了眼前。

    没有任何悬念,张骞和他的使团被俘虏了。

    在被押解的漫漫路途中,他们惊恐交加,饥渴难耐,体力严重透支,不断有人倒下。

    他们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去见当时的匈奴王——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使团打算前往月氏部落之后,阴沉着脸对张骞说:

    要是我们穿过你们国家去南方的越国,你们会同意吗?

    张骞自知理亏,无话可说。

    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结局必定凶多吉少。

    公元前135年五月。权倾一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去世。

    这一年,刘彻22岁。

    张骞出使西域已经3年了,没有任何音讯。此时,张骞仍被困在匈奴营地。

    三年前,当他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抓到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

    但匈奴人并没有杀掉这些俘虏。他们希望能从张骞口中套取更多关于汉朝的情报,并试图说服他和他的使团为匈奴效力。

    张骞拒绝了。他的不合作与不妥协导致他长时间失去自由,被匈奴士兵软禁。

    但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与军队备战的机会。

    在匈奴人的营地,张骞发现,这个民族有着不那么严密的军事组织,但是他们却具备在当时来看更先进、更具攻击力的军事装备与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

    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

    匈奴骑兵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来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轻便也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战斗中既机动灵活,又有更强的攻击性。

    貌似归顺的张骞让匈奴人感到自己的策略是奏效的,于是他们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戒备与管制。

    这也或许是因为张骞的性格和为人。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经由单于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

    这是张骞在单调枯燥的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尽管所有的历史典籍里都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或许正是这段爱情带给了张骞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在缓缓流逝。

    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匈奴人眼里,祁连山是神圣的,匈奴语中的“祁连”就是“天”的意思。

    这片神圣的土地曾是月氏人的家园。

    在那个纵横驰骋的时代,河西走廊丰美的水草,培育出优良的战马。拥有了优良的战马,也就拥有了向更远处开拓的力量和速度,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尤其重要。

    从公元前201年开始,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就不断领兵南下。

    不堪袭扰的月氏人被迫西迁。

    从此,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天然牧场。

    他们由此握住了一把直插汉帝国西部边境的利剑。

    汉武帝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

    他时常梦到西域,梦到匈奴,血腥的厮杀,枪刺与马蹄,他试图冲破重围,但毫无希望。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5年。

    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

    5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

    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或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

    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

    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

    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刘彻,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将把汉帝国快速带入一个开疆拓土,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一幕围绕争夺河西走廊的政治谋略与军事行动的大戏逐渐走向高潮。

    “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 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 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 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

    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 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

    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 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9年前,当他选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满怀期待。 此时,杳无音讯的张骞不知是否还活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9年。 9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 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

    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

    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

    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

    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此时,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数次打击下,分裂成两支一大部分月氏人选择西迁,他们背井离乡,途经大宛,迁居到中亚阿姆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而少数则留在敦煌南山地区,与羌人杂处,被称作小月氏。

    当张骞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疏勒等地。

    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沙漠。

    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堂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

    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

    当大月氏王见到这个来自遥远中原的汉人时,他格外地惊奇和钦佩,但对汉武帝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他告诉张骞:这里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经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安居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态,已经无意东还。

    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

    尽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他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

    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决定尽快返回长安。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

    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

    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

    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公元前126年春②。

    匈奴军臣单于病逝,张骞抓住机会,再次出逃。

    这一次,匈奴妻子义无反顾地和他一起踏上了东归的行程。

    从甘泉宫出发那一刻算起,一个13年来杳无音信、几乎被遗忘的男人,突然像穿越时空一般,活着回来了。

    当这个男人再次望见巍峨的长安城时,匍匐在地、长跪不起。

    公元前126年,张骞从遥远的西域神奇归来,京城为之轰动。

    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英姿焕发的青年变成年近不惑、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当年出使的使团,今天回来的也只有他和堂邑父、匈奴妻子,还有他带回来的西域地图和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以及他未曾泯灭的梦想。

    张骞将西域诸国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俗,以及山川地貌,向汉武帝和众大臣做了详细汇报。

    张骞的讲述,让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听得入了迷。

    张骞13年起伏跌宕的出使经历,对于汉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地理大发现。

    这位探险家的独特经历及其一番域外奇谈,立刻引起汉武帝的强烈兴趣,并被史官司马迁收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成为后人了解西域最宝贵的资料。

    司马迁称赞张骞通西域的壮举有“凿空”之功,绝非妄言。

    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蛾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

    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

    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

    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它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3年后。

    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

    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

    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③。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忍不拔的探路者。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星球的亚欧大陆上,几个国家的兴衰故事正在轮番上演——亚洲西部的恒河平原,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刚刚落下帷幕;

    波斯,生机勃勃的安息王朝正在崛起;

    而在欧洲南部,一个名叫“罗马”的伟大国家已经诞生。

    历史的巧合,让罗马的东征与地处欧亚大陆东端的汉帝国的西征,在几乎同一时期遥相呼应。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对决已愈演愈烈。

    打通河西走廊,挺进更加广阔的世界正成为这个中原帝国越来越清晰的宏阔梦想。

    勘误:

    ①张骞27岁——张骞的年龄史无记载,此是推论。

    ②公元前126年春——军臣单于死于公元前126年冬天,不是春天。秦汉时代以十月为岁首,一年的季节是冬春夏秋,故公元前126年春发生的事在冬天之後。

    ③“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此误,博望是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北六十里,汉代侯爵皆赐封邑,其号都是地名。

     2 ) 轮回

    正如片中所说,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我对丝路的念念不忘是源于西域的美丽和神秘,但更重要的却是它承载的中西文化和交通的历史。而它的咽喉就是河西走廊。看这部片子时我就在想,作为丝路的一部分,河西走廊甚至比丝路更迷人和难忘,我很大程度上迷恋的正是这个从古至今牵系着东西两端、见证着丝路的光荣与衰落和不断散发着生命力的河西一角。

    从张骞的探索开始到如今的能源开拓,河西走廊确实经历了太多值得铭记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难得的关注了很多小人物,给历史的讲述和重要人物的刻画添色不少,让人看着温暖还给片子带来生气。相比于其他纪录片这真的是一大优点。我想这都由于整个片子基本是由情景再现组成的吧。剧情片式的拍摄,与解说词相辅相成并过渡自然,本就是《河西走廊》的一大亮点。

    我真的很久很久没找到这样让我每集都期待和珍惜的纪录片了。感谢它让我静心和享受又一次的西部情怀。因为每次都在静夜观看,有时候看累了,慢慢地打起精神时会觉得解说就在对面向我一人诉说,他的声音变得从未有过的真实,这时候画面也更抓住我的眼和心,整个人就完全的投入了。

    最后一集有一段整个“路程”的回顾,让人满心感慨。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河西走廊上驻足,与它同生共息。这一段词也载满了我的所有丝路情:

    “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3 ) 这一生 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这一生 一定要走一趟河西走廊

    历史从未消失,只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

    2015年夏天,我从甘肃陇南短暂停留,看到了秦巴山地的巍峨曲折,见到了白龙江澈绿的水,却同河西走廊遗憾的擦肩而过。

    两年后,我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对两年前的那趟擦肩而过的旅行,愈发的可惜了。

    我看过的纪录片不算多,却也不少。让我感到惊艳的更是屈指可数,而《河西走廊》就是其中的一部。我遗憾,遗憾时隔两年才看到这部纪录片,但我有庆幸,能有这样一部纪录片,绝美的镜头,梦幻的音乐,细致的故事,落泪的情节,让我每一集都细细品味,期待着珍惜着,沉溺其中。

    当我开始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抬头看到地图上中国西北那道狭长的走廊,伴着雅尼大师的【河西走廊之梦】,好似置身在那段连接西域和中原,伟大神秘的通道上,思绪如风,极目若梦,让人无法醒来。

    我看到漫天风雪中的张骞,执着地拿着汉朝的符节,纵使千难险阻,也要向远方的未知开凿而去。十三年的杳无音讯,九年身处匈奴的羁押,时光却无法泯灭他的忠诚,岁月也无法湮没他的理想。我看到他手持残破的符节向东跪拜,他是中华文明的《使者》,打通西域则是他名垂千古的使命…………

    祁连山下,那是年轻的将军纵横驰骋。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征匈奴,大漠风沙中是旌旗猎猎的嘶吼,金戈铁马声中是汉军对位置无所畏惧的军歌。那是一段怎样的峥嵘岁月,又是一段如何的壮怀激烈。霍去病奔驰在由他打通的《通道》上,不回头地奔向远方的夕阳,奔向历史的长河…………

    悬泉置忙碌的脚步,中华文明的邮驿系统直到西域。常惠一次次出使西域的外交,解忧公主家国大义的牺牲,那是无数先驱者的缩影。当常惠最后经过那个最西端的《驿站》,身后的西域的道路是毕生难忘的辉煌。

    丛山之中的洞窟,见证了大儒郭瑀师徒三代的纷乱韶华,他们的文士风骨。在中原战火纷飞之时,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扎根发芽,最终反哺中原。这是我们民族的《根脉》,也是我们守护传承的未来。

    无边的戈壁滩上,鸠摩罗什缓缓走来,那是无数僧侣走过的路,也是佛教流传而来的路。无数僧侣怀着无比虔诚的心,看淡了风沙,看破了苦难,或是译经,或是《造像》,或是弘扬佛法,让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更加炫目多彩。

    堵塞的丝绸之路,隋炀帝西征吐谷浑重新疏通河西走廊,召见西域诸国,尽显中华雄风。三朝外交家裴矩,风烛残年在长安西眺,那是对河西走廊不舍的眷恋。历史应该被铭记,被正视,因为在那《丝路》之上,驼铃依旧。

    盛唐的莫高窟,敦煌文化的盛世。无数不知名的工匠和画师,将河西走廊上最美的画卷留予后人。而这美轮美奂的艺术时代,正是千年前那个盛唐的缩影,让人神往,让人敬仰。而《敦煌》属于中国,也同样属于世界。

    转金桶前滑过念珠的声音,河西走廊将南北一分为二,一面是青藏高原,一面是蒙古高原。是风,吹过八思巴的面颊,是诵经的声音,净化着那雪山之巅。凉州《会盟》,连接起两个民族的信仰,更拉近了中华民族的心。当忽必烈汗和帝师八思巴相视而笑之时,那是跨越时空的热血。

    嘉峪关拔地而起,却阻隔了帝国的西方世界,风雨飘摇的清朝,忘不了林则徐被贬河西的无奈和愤懑,也忘不了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的视死如归,天下《苍生》该何去何从。听,新时代的号角声,那时将是一片将要用红色染就的神州。

    河西走廊蕴藏着无数《宝藏》,石油,镍矿,铜矿,钢铁……孙建初,王进喜,一个个新中国的先驱者,向着河西走廊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才有了今日新中国的日新月异。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

    《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十个历史的节点,十篇精彩纷呈的故事,汇成了这条河西走廊,让我动容流泪。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器,我多么想让这些在河西走廊留下足迹的人到今天看看,张骞,霍去病,常惠,鸠摩罗什,裴矩,八思巴,左宗棠,和我一同去看一看今天的河西走廊,看一看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告诉他们,你们的辛苦值得了。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这一生,一定要带着最爱的人走一趟河西走廊。去看那荒凉的戈壁,去看那延绵的青山,去看那烽烟中的古道,去看那敦煌壁上的飞仙,还有那雪山,流水,星河,日月。重走前人走过的路,听历史流过的歌……

    这一生,一定要带着最爱的人走一趟河西走廊。

    这一生,一定会怀揣这中华民族的骄傲,昂首阔步地走下去。

     4 ) 河西走廊之梦

    纪录片《河西走廊》在背景音乐雅妮创作的【河西走廊之梦】,背景音乐与纪录片呈天作之合,她们带我走进中原与西域边塞链接的那段必然通道,这也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河西走廊缘于一个帝国被围困的尴尬时期,一个年轻的帝王刘彻想要打破百年来对匈奴的被动局面而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开启了对西部的探索和开拓,到刘询建立西域都护府。跟随河西走廊的镜头,大片绿毯一样的草原,奔跑的马匹,当中有汉武帝最喜爱的汗血宝马,潺潺流水,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丹霞地貌,第一次这么极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河西走廊,将我脑海中有限的历史知识第一次这么直观的表现出来,也体会到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境,理解这条路对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及文化交流是多么重要!河西走廊属于历史,她一直在渐渐完成华夏文明的使命,但历史并未消失……

     5 ) 《河西走廊》: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前两天偶然看到微博上有网友盛赞《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称其品质之高堪比《舌尖上的中国》,尤其是音乐,制作方居然请来雅尼大师给它配曲,这手笔,实在太大气了!

    出于对雅尼的喜爱,我立刻点开预告片欣赏,初心只是为了听音乐,没想到只看了短短几分钟就陷进去了,完全无法自拔,三天之内,十集全部看完。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地域风光推广片,也不是一部枯燥的历史记录片,它是一部用电影手法将历史人物、地缘政治、风土人情、国家经略融为一体的新型纪录片,片中有故事,有人物,更有恢弘的叙事,每一集都是一次知识爆炸般的享受,让人既期待又满足。

    片子以张骞受命出使西域拉开帷幕,然后汉武帝,霍去病,鸠摩罗什,杨广,八思巴,忽必烈,林则徐等等重要历史人物逐个登场, 逐个闪耀,时间纵横两千年,从汉朝、魏晋十六国、隋唐、元、明、清,一直讲到现代,八个小时的长度,史料丰富,脉络清晰,文字优美,镜头生动,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金戈铁马,时空流转、商旅绵延,文化交融,潮起潮落的历史画卷,看得人心驰神往,无限澎湃。

    这是一部不寻常的纪录片,它立意高远,视野辽阔,摄影手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快速流动的白云,不断旋转的星空,形象诠释出沧海桑田、转身千年的寓意,镜头所到之处,不仅可以看到广袤的大漠,壮美的雪峰,肥沃的草原,奔跑的骏马,和谐相处的百姓,还让人深刻认识到汉民族独有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带给人满满的正能量,看完之后,我感觉有一股久违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悄悄涌动。

    当然,雅尼的音乐更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亮点,它大气苍凉、激昂雄壮,优美动听得耳朵都要怀孕,这样的音乐再配以片中数不胜数的壮阔画面,还没看完全片,我的大漠梦,敦煌梦,酒泉梦(卫星发射中心,此片未提,估计不方便提),还有更远的楼兰梦,龟兹梦,乌孙梦等等,已经开始熊熊燃烧了。

     6 ) 最后一集一段历史总览文字记载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踏上了西去的探索征程,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别开生面。从走廊东西两端,同时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者古老的典籍和经书,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儒家与佛教的光芒沿着这里照射到整个东亚。而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揳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的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身处广袤西部和遥远欧洲海岸的人们,也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踏上了东行的路途。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路途中坚持的梦想。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天下。

    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在世界版图上,两条丝绸之路恢宏而壮美。陆上之路,从中国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经过河西走廊,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海上丝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边。

    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西行,郑和扬帆西下,一段久远的故事,一段让人感怀的岁月沧桑!

     短评

    自己给自己打80分!

    6分钟前
    • 赵启辰
    • 力荐

    只有亲身走在河西走廊,体会这苍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将军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言是何等的悲壮!泱泱华夏,惟有这西部广阔的大地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认同感。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这丝路的摇篮,如今又将沐浴着复兴的朝阳!

    8分钟前
    • 挨踢影评人
    • 力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汉帝国抵御匈奴、驰骋边疆的大快人心,到唐宋元中原文化与西部民族的宗教信仰相融合,这部纪录片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文案极其优美有韵味,音乐更是加分不少。就是最后一集现代化的进程让人在期盼中又有点失落,历史已经回不去了,希望往后能再看到中华儿女那种坚韧勇敢的品质。

    13分钟前
    • 面白饭Θ☉Θ
    • 力荐

    中国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这么多默默为国家传承奉献的普通人,有这么令人称道的奇闻异事,却鲜有电影拍出史诗般的气势,无非是些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可叹,可惜,可悲。虽然自己已无成为导演的可能,但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制片人,拍出我心中的史诗。

    14分钟前
    • 海淀动物园园长
    • 力荐

    大赞的纪录片,最好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太棒了,有生之年要去的的地方太多了。

    17分钟前
    • 阿妖、
    • 力荐

    4.5,最后一集扣半星;气势壮阔磅礴,文案流光溢彩,演绎式复现历史碾压一众古装剧,历史因个体的存在而具有温度,纪录片催泪甚是罕见;河西走廊的特殊位置决定其成为军事政治要塞、贸易文化通道,见证沧海桑田,将朝代更替与地点流徙结合,呈现时空并置;最爱汉代、莫高窟与两晋十六国的儒学传承。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1.本片最大的特色是极佳的场景再现 演员气质超接近历史人物 比单纯的影视剧好看 2.汉代一段最激动人心 有时候几百年的时间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异军突起势不可挡就像开挂一样 这是很神奇的 3.从此大西北在我心中已上线 变得魂牵梦绕起来

    23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1.使者:汉武帝 博望侯张骞2.通道:冠军侯霍去病3.驿站:解忧公主 长罗侯常惠 赵充国4.根脉:郭瑀 李暠 刘昞5.造像:昙曜 鸠摩罗什 刘萨诃6.丝路:隋炀帝 裴矩 仓慈7.敦煌:8.会盟:阔端 萨班 八思巴9.苍生:鄂本笃 利玛窦 林则徐 左宗棠10.宝藏:

    26分钟前
    • kenn
    • 力荐

    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单就这部片子说,音乐很美,摄影也很美,我想很多去过河西的人也未必会看到片中的不同的地理地貌。爱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

    28分钟前
    • 撒哈拉没有沙漠
    • 力荐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

    31分钟前
    • JAMY
    • 力荐

    都说最后一集鸡肋,我请问纪录片仅仅是给你自己看的吗?你的孙子,你的孙子的孙子,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不看吗?拜托,我们现在经历的正是后人们回忆的历史!

    36分钟前
    • 楼先生
    • 力荐

    片子最大的看点是场景再现,演员气质服饰造型和历史人物相似,画面配乐搭配极佳,有大片既视感,片子带你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旁观去感受这一切。

    41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力荐

    只看了前九集,由此引发的感慨和豪情不足为外人道也,英雄被重新定义,张骞的壮举和隋炀帝的功绩有了重新的认识,喜欢这种按时间推移的叙事手法,实在有点短,明清两朝只有一集。河西走廊,历史地位,我的感受,140字也太少,我只知道,早早晚晚,我肯定要去的

    43分钟前
    • huakaiyanran
    • 力荐

    最近流行的演绎式纪录片,专业演员的演绎很到位,帅气的鸠摩罗什印象深刻。小小河西走廊完全就是丝绸之路的缩小版。雅尼配乐的雄浑和英美风光摄影的大气,让略显枯燥的剧情层次高了不止一筹。最值得称道的是编剧不贪多,哪怕伟大的敦煌,也只量力而为的讲了一个窟,足矣。

    48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就前三集看来 演员选择跪!画质跪!配乐跪!美术跪!服装跪!造型跪!解说词跪! 确定了是我看过最牛逼的央视纪录片!!已经震撼感动得五体投地!

    52分钟前
    • 天地孤影
    • 力荐

    当我们谈论河西走廊时,我们缅怀、慨叹的不仅仅是马踏飞燕、天下雄关、大漠孤烟、丝路古道与石窟洞天,更是时不我待的开拓者与耕耘者,还有漫漫长夜中的守夜人。

    54分钟前
    • HUO
    • 力荐

    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忍不住拉开一听啤酒,为这西汉时期的年轻气盛和四海为家。这一天,我们喝雪花,勇闯天涯。

    57分钟前
    • 小南姐姐
    • 力荐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沿着河西走廊边走边看,走走停停,雅尼主题曲催泪!

    6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兰州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直到嘉峪关 早晚有一天我会一路走下来

    1小时前
    • Jinsy
    • 力荐

    关注度怎么这么低?非要吃吃喝喝的纪录片才有人看么?

    1小时前
    • 宇文宙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