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柯达克罗姆胶卷

    柯达克罗姆胶卷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加拿大2017

    主演:艾德·哈里斯,杰森·苏戴奇斯,伊丽莎白·奥尔森,布鲁斯·格林伍德,温迪·古逊,丹尼斯·海斯伯特,格辛·安东尼,罗伯·斯特尔特,弗拉基米尔·乔恩·库波特,阿尔·穆卡丹,塞巴斯蒂安·皮戈特,塞巴斯蒂安·麦克莱恩,保罗·曼奇尼,伊莲娜·郁安科,亨伯利·冈萨雷斯 

    导演:马克·拉索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骨瘦如柴

    • 更新HD

      黄色大象

    • 更新HD

      黎明的沙耶

    • 更新HD

      黑道风云

    • 更新HD

      灭绝:基因改造编年史

    • 更新HD

      飞行课

    • 更新HD

      对门儿

    • 更新HD

      江边旅馆

     剧照

    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1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2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3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4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5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6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16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17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18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19柯达克罗姆胶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对父子前往堪萨斯州,他们想在柯达公司最后一间柯达克罗姆胶卷(Kodachrome)实验室关闭前冲洗照片。

     长篇影评

     1 ) 被感动的只有我们这群电子尘埃中对胶片不舍的人

    作为一个玩胶片的人,这部电影用老套的公路元素和复古情怀抓住了我内心对胶片的一丝不舍。这部因为“情怀”而诞生的电影,题材即便是老生常谈也不能否认,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它是一部好电影。

    无法赘述影片中出现的Leica和koda对于摄影师的意义,而“Kodachrome”从胶片行业终止之日起,不再是单一的胶片型号,Kodachrome承载着摄影师们对整个胶片时代的恋恋不舍。

    关于电影 |

    电影《kadachrome》豆瓣评分7.3,仅有的3篇影评也褒贬不一,有人站在电影的角度解析,觉得本部影片情节过于俗套,逻辑散漫;有人站在怀念胶片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为广大痴迷胶片的人内心留出一席之地。

    影片以职业摄影师(Ben)临终前与儿子(Matt)一同寻找最后一家提供冲扫Kodachrome服务的公司洗片开始,串联起一个有关父与子、过去与现在、生命周期的故事。

    电影充斥着俗套的公路、胶片、黑胶等元素,但抓住了强调“情怀”的观众心理。电影画面真实的还原了胶片时代的样子,厚重的色彩加上略带颗粒的质感,让观众瞬间回到了上世纪胶片行业最为辉煌的年代。

    影片中的公路元素与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一一对应,前期Ben与Matt关系融洽时公路畅通无阻,视野开阔;随着剧情进入父子间冲突爆发,画面变成道路维修,视角逼仄;Ben生命垂危时所有与公路有关的画面又切换至夜景……

    这是一部关于胶片生命终止的电影,自然与之对应的是摄影师Ben在电影的结尾也终止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电影结束,kodachrome实物仅仅出现过两次,影片开头以第三方口述引出kodachrome,影片结尾经典的红黄配色一秒定格,至于引出全片的四卷kodachrome内容是什么,我想有心人只需稍加思考就知道这显而易见的答案了。

    关于摄影 |

    没有任何一款胶片的消失能有kodachrome停产时的仪式感,这款从1935年开始生产的柯达胶卷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其中包括国家地理杂志闻名世界的《阿富汗少女》和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瞬间。

    2009年kodachrome停产,柯达公司将最后一卷胶片交给了Steve·McCurry,让他完成最后一拍(共36张)。2010年,世界上唯一一家仅存的柯达认证Kodachrome 胶片冲印商Dwayne’s Photo宣布,于当年年底完全停止Kodachrome胶片的冲印服务。影片中Ben来到最后一家冲扫公司时,门口聚集着无数手持Kodachrome的摄影师,真实还原了当年的情景。

    影片与其说是讨论了胶片,不如说是通过胶片讨论了有关摄影的意义。

    摄影的美丽之处是拉近了人的距离,影片中有一情节:公路上的车辆与一列火车并行,Ben抓拍下了火车上正在看风景的女孩,原本一次普通的擦肩却在道路分叉时女孩微笑着和Ben挥手再见显得无比暖心。

    当Ben回答“如何抉择数码与胶片”时说:

    “不管数码相机看起来多好,永远和真正的相机无法相比,现在人们比过去爱照相了,数不尽的照片,但是没有投影,没有冲扫,它们就只是数据而已,电子尘埃……”

    当Ben回答“何为摄影”时说: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行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我们通过拍照让瞬间成为永恒。”

    看到这里不免心生感慨,影片所传达的“摄影的意义”正是我开始摄影的原因:让瞬间成为永恒。摄影这件事坚持越久越容易模糊初心,或者当摄影从爱好变为谋生手段,工作上时有的倦态让人有些丧失了该有的热情。

    感慨导演将情绪、生命与各类元素的融合,人生本是一条单行道,人生的落幕也如同从黎明的小镇行至深夜的终点;任何事物的生命都是一个有限的周期,无论是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大佬还是存世百年的经典胶片,都需走向终点。

    —————————————————————————————

    愿执着摄影的你我,既能面带笑容抬起器材又能无愧于生活。

     2 ) 我们有100种方式节省时间,却忘了如何享受时间

    如果说早已逝去的2017年只能看一部公路片,我的答案就是——《柯达克罗姆胶卷》

    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关注城市和旅行

    看过一种情景,某个排队的门口,总有人焦躁不安,然而他们一旦通过了闸口,又突然变得闲庭信步。

    ——我们似乎想尽办法节省时间,却不知道时间到底何用;我们有了无数种方式节省时间,却忘了如何享受时间


    2017年过去很久了,我很怀念她。

    如果说那一年只能看一部公路片,我的答案就是——《柯达克罗姆胶卷》。

    《柯达克罗姆胶卷》

    《柯达》的剧情灵感,源自于2010年的真实事件——由于数码时代的冲击,柯达即将关闭所有的冲印业务。电影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摄影师父亲作为胶片时代的留守者,和儿子横跨半个美国,寻找最后一家冲洗店。

    喜欢本片,并非因为我是个摄影爱好者,只是很久没有享受不赶时间的旅途了

    抛开电影里的亲情爱情不说,本片最值得一提的,是旅程的慢,慢慢摄影,慢慢旅行,仿佛人生没有deadline一样,即使片中的老父亲已经罹患癌症。

    和如今动辄2小时的电影相比,本片只有105分钟,但他特殊的慢节奏,会让你在看完之后,还沉浸在漫长的旅途中。

    慢摄影

    摄影本应是一门缓慢的艺术,比起绘画,虽然可以一键成像,但是调试、采光、取景到后期的过程,并不比绘画简便。

    数码相机的出现,仿佛简化了这一切,而节省出的时间,人们真的是用来思考艺术么?

    片中有个细节,每到一个停靠站,父亲都会整理相机,繁琐的享受

    儿子问父亲,你为什么不用数码相机,父亲反问,你摸过假胸么?

    在考究的人眼里,很多数码相片,就是一份数据,一抔电子尘埃,是夺命连环拍之后,从几百张里撞大运蒙上的一张还说得过去的照片而已。

    机械相机的浪漫如枪械一样,看似结实,实则需要细心保养。有一瞬间,老人特别像印第安纳·琼斯

    在取景器里足足瞄上几分钟,然后颤抖的摁下快门,最后等上几天才能看到成品,那种集考究、创造、惊喜于一体的情感,才是摄影的灵魂。

    发哥最有发言权,甚至怀疑《寒战2》这段台词是他自己加上的

    有人说,艺术就是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慢工细活。所以有些东西终究不该被替代,因为淘汰他们的时候,不是他们落伍了,而是这个世界急躁了。就像数字媒体横行的时代,我们聊热点和效率,而品质和原创已经逐渐遗忘。

    慢旅行

    主人公们的旅行,同样很慢。GPS和地图的冲突很有意思,习惯了最短距离到达目的地的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走错路时遇到的惊喜。

    生命究竟在于终点,还是在于过程

    同样在旅途中,有些人会因为一场暴雨懊恼不已,有些人则自得其乐。这世界给予人们东西是相同的,不同的心境,取决于不同的领悟。

    年轻人在焦急的等待雨停,老人在寻找下一个作品

    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由行才是旅行的真义。然而当海外代购、打卡网红地、种草热门餐厅占据了旅行时间表,我又忽然觉得,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跟着长途车随遇而安才是我想要的。

    仔细想想,有多久没有在旅行路上肆无忌惮的睡觉了

    有一年在去往凤凰的路上遭遇了堵车,于是我终于有工夫处理了相机里的几十张照片,看了一部电影,随后美美的睡了一觉。虽然到达凤凰已经是晚上,我反而精神饱满的去感受夜生活了。

    致敬柯达胶卷

    看过《逍遥骑士》,看过《在路上》,我们在歌颂生命和自由。而《柯达克罗姆胶卷》更多了一重含义,歌颂那个有柯达陪伴的岁月。

    父子到达了目的地,前来洗照片的人们聚在一起,是对胶片时代落幕的道别,又像是一场摄影师版的毕业典礼。

    摄影究竟是什么,也许看完本片,你会有新的理解

    最后,庆幸未曾错过的胶片时代,致敬那个缓慢的从前,致敬柯达。

    原文地址:我们有100种方式节省时间,却忘了如何享受时间

     3 ) 致敬摄影家 致敬埃德哈里斯

    我觉得8.5分是值的。 艾德哈里斯演得特别好,绝对是全剧的灵魂,如果没有他的表演,这部电影可能就没法看了。。。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好演员一个伟大演员的价值。 相比之下,儿子的演员从外形到演技都不尽人意,至少不是我的菜,感觉与父亲不太匹配,包括外貌和气质上的,都不太讨喜。这是影片的遗憾之处。 这部致敬胶片摄影,致敬摄影家的电影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哈里斯杰出的演技,让人对这位伟大摄影家的桀骜不驯和大师才华产生深深的尊敬。 对我来说,看到他生命末期的那种无奈、悔恨,和对相机对胶片爱不释手直至生命戛然而止,禁不住难过得想要落泪。。。

    结尾儿子看父亲临终千辛万苦冲洗的胶片没啥悬念,早就想到了,肯定是儿子小时候,自己初当人父的快乐记忆。

    本说:人性是有形的。摄影是让时间停止。。。还有好多很经典的台词,记不太准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就是一部阐述人性的好作品。不能不说,美国电影在刻画人性方面的优秀之作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和我们自己做比较了,没意思,总是让人很灰心。。。 放胶片时女护工恰到好处的出现有点俗套,我感觉是个败笔,镜头收在两人依偎的背影也没啥意思。与对于老头的生动刻画相比,二人的恋爱关系很是苍白。

    反倒是,影片结束后,字幕旁呈现的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那真是让人惊叹!那种视觉冲击力看得我目不转睛。。。。。

     4 ) 跨越那名为“关系”的巴别塔

    人物介绍: 马特:唱片公司经纪人 本:马特的父亲,曾经是出色的摄影师,但是因为肝癌即将去世 佐伊:本的护士及私人助理 一、 马特和本关系一直不好,接近10年没有见面。这一次打电话来得知:本得了癌症,就快要死了。曾经作为出色的摄影师的本,计划赶到帕森斯市洗手头的克罗姆胶卷,下个星期后柯达公司不再生产这款胶卷的染料(此款胶卷是柯达推出的首批彩色胶卷,于2009年停止生产)。由于路程遥远,而他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人协助,于是自然找上了儿子马特。 马特是拒绝的,他的事业最近让他烦恼,他是一个唱片公司经纪人,签约的歌手被撬走转签了其他公司。他即将失业,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答应两周内签约到公司想要的另一个叫“宽恕七子”的一点都不宽恕的很拽的乐队。 父亲的护工和经纪人轮番打电轰炸来,透露的信息是:你一定要陪你爸去洗胶卷,陪他完成最后心愿,这是你们父子最后一次相处的机会。潜台词告诉马特 “你得原谅你的爸。” 马特内心烦躁,再见本时,双方互戳痛处。本表明知道了儿子在唱片公司并不好,马特则讽刺本年轻时就是如此不礼貌,并不会因为他的癌症而对他尊重。这一次见面不欢而散。 马特回到了家,接到了本经纪人的电话。他能够让马特和不宽恕的很拽的“宽恕七子”乐队见上一面,但是前提是马特答应开车送本去帕森斯市。马特为了保住饭碗,也为了内心那点仅存的亲情,勉强答应了。 二、 互相伤害,互揭老底。一路上矛盾不断,从车里放什么音乐,吃个饭,都能吵半天。更糟糕的是,马特发现,本和自己的叔母发生过一夜情(在母亲死后,马特在叔叔家被抚养至成人),本给自己的亲弟弟带过绿帽子...... 旧事不能重提太多,槽点满满...... 本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尊敬的伟大的摄影师,被人口所称颂的伟大,死后享受同行举起相机致敬式的护送遗体。却从未尽过父亲的责任,一生风流放纵,给家人带来无止尽的伤害,快临终了,脾气还是那么恶劣,可用八字概括他最后的状态:“人之将死,其言也恶。”

    但是却可以在死前轻松获得儿子的“原谅”。(本千里迢迢送去洗的照片是马特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童年照片)1马特原谅父亲,过不去心中的坎,2马特不原谅,要被指责:”和自己爸爸能有多大仇,你爸都快死了,你还不原谅他你这人狼心狗肺!“ 死亡是一种单方面的最简单的自欺的解决方式,而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就会随着死亡从此全部湮灭吗? 17年的孤岛似的生活,30岁仍然不会用健康的方式爱人爱己,谁能懂这个中辛酸? 说原谅就原谅,任何事情、任何不高兴、任何失意,都可以吞下去。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第二天依旧高高兴兴的生活,这种能力真牛啤。这种能力抑叫人心碎,好似沉入大海深渊般的寂静无声,想喊,喊不出声,四周张望,只有自己。马特在放映照片时哭的泪流满面,佐伊看到了并且拥抱,安慰了他,可是他仍然没有学到爱的方式,只是被迫忏悔,道德绑架式的原谅了父亲。未来的时间很长,与人合作,变得柔和这是必然的学习过程。原谅、和解,可以做到。但不是这种被胁迫式的原谅,和解。 有时饶恕人,与人和解是容易的;饶恕自己,与自己和解却是难的。但一切可以改变,一切可以转化,与父母的关系从“孝顺”转“孝敬”、“爱”。有很多困难,用叛逆,痛苦,死亡的方式去讲明白道理,讲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修复关系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中间要跨过“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巴别塔似的障碍。但请尝试在双方活着的时候把问题解决。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放弃找出一种让大家都舒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知子,子知父;你知我,我知你”。

     5 ) 逝去的父亲,远去的时代

    唱片经纪人Matt正处于事业危机的边缘,如果不能为公司签约新的歌手,就会被炒鱿鱼。一天,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让Matt无比痛恨的父亲Ben,同时也是世界著名摄影师,曾经私生活泛滥,抛弃家庭,如今患上癌症,没有多少时日,想要赶在美国最后一家科达冲印店关门之前,冲洗出他最后的4卷胶卷。如果Matt愿意陪他驾车同去,就可以获得一个与新兴乐队面谈的机会。就这样Matt,Ben还有他的私人助理护士Zoe一起踏上了这段旅程。 本片为了契合主题,在构图和色彩上颇为用心,特别是对红黄两色的加强处理,与科达的logo形成鲜明的呼应。电影中除了莱卡相机、科达胶卷,也出现了那个年代的一些标志性元素,如磁带,纸质地图,流行歌曲等。 最终Ben没有等到照片冲洗出来,就在安然中离世。片尾Matt用幻灯机观看这些照片时,他才发现,在记忆中没有好好看过自己的父亲,在他最后时日里还惦记的这些照片,原来都是Matt幼年时的家庭照片。

    本片为网络电影,显然制片方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也就没有好好的打磨故事。其中一场戏,Matt放弃了即将谈成的乐队,因为对方不礼貌的取笑了他的父亲。这个重要的人物转变处理的很生硬,有点强行推进的感觉。还有对Zoe这个角色的安排也有点尴尬,过多的戏份似乎与主题不符,与Matt间的爱情也并无直白表达的必要。当然,伊丽莎白奥尔森作为本片最大的卡司,如果没有她的出演,本片恐怕很难有现在的质量。但本片对情感的表达很成功,医院父子的和解,摄影师同行开启闪光灯为Ben送行,Matt在片尾看照片这些桥段都处理的足够动人。

     6 ) "渣男"是一个低能的词的说法我现在很赞同了

    主观评分:8分

    剧情概述

    讲述了一个中年失业的男主,因为渣男父亲(著名摄影师所以非常有钱)癌症晚期想洗出最后一批要停止服务的柯达胶卷。于是开始了包含女主个人护工奥妹的三人公路之旅。最后到达目的地,还没等相片洗出来,父亲已经撒手人寰,最终男主看到最后的照片都是自己与母亲的生活中的片段,最后泪奔。

    评价感受

    渣男父亲真的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伤害了身边所有的亲人和爱人,自己的亲弟弟和他老死不相往来,看他亲临就猜到他已经没几天时日了,结果饭桌上还嘴不饶人真是太损了。

    但是在最后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所有摄影同行,后辈见到他这位传说中的摄影师后眼里冒光的样子,以及最后尸体抬出宾馆时候所有摄影师们用快门给他送行的时候又哭的不行了。

    又想到前阵子很火的一段视频,茅盾奖获得者说”渣男“真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词、一个低能的词。这部电影让我非常共鸣这段评价了。男主把生活弄得一团糟,但是对自己所热爱的摄影事业确实做到了顶峰,作品感动过整个世界,是许多后辈们的灯塔。

    最后给儿子留下的照片遗产也是最后一次因为追求了事业丢失了家庭的自我救赎吧。

     7 ) 个人纪录(没用 勿入)

    事实上我太懂本了。

    一个艺术家 就像他自己说的 “有价值的艺术没一个是在幸福中创作出来的” “雄心壮志、自我陶醉、性欲、愤怒,这些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

    比起说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倒不如说他是自己根本不想和身边的人“正常交流”。他就是故意做混蛋的 然后一边不出来一边自己在心里为自己悲哀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我是个混蛋 我当然知道…我当然知道”

    ……

    这份“家庭的悲哀”能让他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听起来很残忍 但确实有可能就是这样。因为我也一度做这样的事……数十年让自己沉溺在爱不到所爱之人的悲痛中 在明明过得很愉快的日子 一到夜晚就买醉 看一部绝望的电影 哭得稀里哗啦 享受悲伤欲绝的痛苦和痛快 然后码一大堆字……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仍有来往的好朋友 在我们相处时我没有一点异常……

    所以在父亲是混蛋这一点上我毫不怀疑 也不能原谅 但是电影的结局当然一定得是儿子和解 于是

    硬和解扣一星 但是

    胶片摄影加一星!我爱银盐颗粒!

    片尾的几组胶片太美啦!

     8 ) we are all miserable assholes

    配乐,台词,镜头,色彩,都恰好击中我的审美,是2020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了,奥妹真好看,爷爷真酷,很真切打动人心的故事,没有任何追求fancy,追求深刻,追求刺激的意图,可就这样的单纯的讲述,用各种语言去传达的那种情绪,才最真诚,就像胶卷,没有光圈,没有焦距,只是用心去捕捉,用心去呈现。

    我们拍照是为了留下时间,make humanity tangible, we are all conservatives, true.

     短评

    喜欢,生日快乐🎊!

    5分钟前
    • Likekids
    • 力荐

    该片大面积冗长平庸的对话和剧情也掩盖不了其中短暂炸开的才华火花,那几个片段就是说出了一些永恒不变的大道理,那些值得一遍一遍重复的道理。宽恕别人,宽恕自己,人生的意义如何实现,如何留存,艺术的真相是为了什么,它讨论得还不错。歌也好听!

    8分钟前
    • 望潮
    • 推荐

    柯达也致敬了,摄影师也纪念了,父子情也说了,四平八稳,离牛逼差一脚。

    12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看完电影,边听OST边翻老照片,结尾曲真奇妙~

    16分钟前
    • 小黄帽子
    • 力荐

    或许后来走偏了,开始时是美好的,一生波澜壮阔,落幕时也令人惋惜。老头如此,柯达也如是。老头作为父亲的形象是原创,摄影师的形象却是取自Steve McCurry,最后的kodachrome是在他手中,片中的伟大事迹和片尾照片用的也都是他的。整个影片的色调确实就是kodachrome的,暗部死黑,整体偏洋红,对黄色表现特别好,对蓝绿色比较抑制,以至于开头我还以为是70年代的故事。老头死时,摄影师们夹道送别,闪光灯冲天而闪,我当时就热泪盈眶了,一个人在事业上能获得的最大褒奖不过如此,《美丽人生》里主角收到同事钢笔的礼遇恰似相当。但不管事业如何,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大成就,仍然是自己的孩子,最大享受仍然是家庭。人生得意,岂得两全?

    20分钟前
    • 梁燃
    • 推荐

    一个时代的谢幕

    21分钟前
    • Q-bits
    • 力荐

    Film与DIgital,父与子,旧时代和新时代。“我们本质是保护主义者,我们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人性是有形的。”

    24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进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29分钟前
    • 非魚
    • 推荐

    有些颓弱无法避免,例如唱片、胶片,甚至生命。但总有些什么无法被击败,例如爱的延续和更迭。

    30分钟前
    • rele
    • 力荐

    3.5 抢救逝去的时光和我们的记忆。最后十分钟真叫人流泪,摄影师凝视相中人,而相中人各有自己的凝视。想起爸爸去世后,找到他珍藏起来的底片,是我们一起在我的幼儿园里拍的,当时我全托,大概是他去看我吧,具体也忘了,反正就只有我俩,或只有他拍的我;他妈的这一刻好想他啊!

    3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突然,在最后播照片那一刻,崩溃...突然,想起了,消失在我生命的父亲

    37分钟前
    • 通叔
    • 力荐

    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毕业生,结尾处哭的不能自已,我们都是保守主义者,都曾想用某种方法来留下时间,然后我们便选择了拿起相机。

    39分钟前
    • 格雷乔伊的纽扣
    • 力荐

    父子和解的老套路,唯一的惊喜是导演拍摄用的35mm胶片,画面上浓浓的质感。

    40分钟前
    • 披头盖脸士
    • 推荐

    美国人喜欢开车境内跨洲跑的很大原因是没有过路费和油价便宜

    41分钟前
    • 小鳄
    • 还行

    一星给奥妹,一星赠音乐,一星敬菲林,一星送金句,最后一星遗父子情~

    44分钟前
    • 时徙生
    • 力荐

    Nothing gets better when music meets photography while being on the road

    45分钟前
    • Moon&6senses
    • 力荐

    很久没有看到这种让人看完很走心的电影了,最后甚至看哭了,喜欢这类剧情片,公路桥段的风景好美,胶片的质感也非常棒,演员也都喜欢,很不错了。ps.不知道为什么Netflix显示分级是mature 15。。

    46分钟前
    • 礼拜文
    • 力荐

    05.27为了一卷菲林去拍一部电影,这当然……absolutely good!// 08.16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故事,但是讲得真棒,音乐,摄影,公路旅行,伤感又治愈。/老爷子离世时,所有后辈和同行们用闪光灯送别,看到这儿直接泪奔。/最后,向Kodak公司致敬,徕卡M4-p是台好相机。

    49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很轻的故事,很重的人生。

    52分钟前
    • Stboo
    • 推荐

    情节不用看就能猜到,肯定是那么个过程,那么个结尾。但是喜欢没什么办法。

    55分钟前
    • 赵大宝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