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风再起时

    风再起时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大陆2022

    主演:郭富城,梁朝伟,杜鹃,许冠文,春夏,谭耀文,周文健,何珮瑜,金燕玲,吴卓羲,张继聪,张可颐,谢君豪,林耀声,徐天佑,白只,何启南,太保,艾迪,张松枝,尹扬明,吴耀汉,王庆南,曾一萱,张兆辉 

    导演:翁子光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HD

      逃亡鳄鱼岛

    • HD中字

      惊天告密

    • HD

      恶女2017

    • HD

      天若有情2之天长地久

    • HD

      黄飞鸿之怒海雄风

    • 罗宾汉2018

    • HD中字

      后裔2

     剧照

    风再起时 剧照 NO.1风再起时 剧照 NO.2风再起时 剧照 NO.3风再起时 剧照 NO.4风再起时 剧照 NO.5风再起时 剧照 NO.6风再起时 剧照 NO.16风再起时 剧照 NO.17风再起时 剧照 NO.18风再起时 剧照 NO.19风再起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张扬敢拼的磊乐(郭富城 饰)与内敛善谋的南江(梁朝伟 饰),在因缘际会下携手,破除旧规,立威造势,在磊乐太太蔡真(杜鹃 饰)的斡旋下,成为黑白两道人人皆知的“双雄探长”,二人自此叱咤香港三十年。然而在表面的平静与制衡之下,火并、谋杀、背叛、夺权……暗流涌动,一触即发!

     长篇影评

     1 ) 香港历史,还是这么难说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总是作为碎片和寓言从旁触及历史(即使在身份自觉的年代、挽留“消失之物”的过渡期),本世纪始有直呈历史事件的自觉,而在近来特殊情势下又有卖情怀炒冷饭借古讽今各色操作的话,那么它无疑是框架最宏大、信息量最丰富的一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月几时有》中的沦陷期和游击队,14K与本土帮派的历史渊源,五六和六七,雷洛和跛豪,甚至宕了一笔《古惑仔》与台湾黑帮那些事,成龙洪金宝的七小福,一直到廉署的成立为这段往事敲响丧钟。

    要问它与以往的枭雄片、银河的《树大招风》以及王胖子的烂片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是:基本清晰的线性叙事但去情节化;纪实影像与虚构的穿插;且后者是采用对比强烈的、极其“不纪实”的舞台化风格来呈现,说白了也很王家卫,在去情节的前提下又重场景和氛围,从而立得住人物。

    我可以把它当编年史,对照年代给人讲解这时香港发生了什么大事、四大探长四大家族又是谁…但是啊,作为一部历史-演义,我更关心角色行为的动力、统摄所有事件的历史观以及它想对今天说的,都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上,我觉得电影并不清晰。

    英雄的故事,总是关于义气和情爱,枭雄还多了一个统一二者的权力野心。雷洛是霸气外露的,南江是思虑精深的,他们不仅构成时而合作时而对抗的两股力量,更能够代表对香港当下和未来的不同判断。例如雷洛旁白表达了“替所有人擦皮鞋就是平等”的理想,南江更是可以看作一个实用主义的改良派:他只是认为在当时的殖民统治下,由黑警-帮派维持的“前现代”自治是对平民百姓较优的方案,当他发现枭雄无限膨胀、人民仍旧疾苦而透明法治可能是更优的选择时,就开始调整方向——可惜的是,两人的底层逻辑都没有充分展开,历史发展的动力竟落脚在三角关系的情欲追逐:南江爱蔡真而蔡真爱雷洛,所以麦克白夫人干脏活让老公上位,南情圣也爱屋及乌,帮助雷洛又阻止他过于激进,两人美其名曰都在保护一个傻白甜不被污染的纯真?这就未免可笑了吧。

    又像《追龙》一样,这部电影也将殖民统治下的邪恶故事进行了某种民族主义的置换(虽然王晶的再国族化同时可解读为再殖民化):警黑勾结,也算是一种“民间自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似乎成了对殖民统治的反抗之姿。然而,腐败难道不是殖民的罪恶而是华人的成就?又或者,“自由放任、间接管理”恰是殖民统治术的狡猾,又何来自以为架空殖民者、自我管理的小聪明?最后,由法治而来的廉政,难道不也是西方文化对于人情社会的强行介入?那殖民者到底是不是要为香港好?华人公务员坚持的又是什么?——尽管廉署真正的一把手是英国人姬达,但电影里的总结陈词必须是华人来说,他貌似指责殖民者的特赦是和稀泥,实际上早就用“关心子孙”默认了既往不咎。单纯地区分我们/他们、本土/西方以及各种立场的置换,都无法自洽,罗永生老师的勾结殖民——像电影里说的“香港就是香港,什么都混在一起”才是最恰当的方法。

    片中结尾说,有些事“一直想忘记但却忘不了”,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恰恰是“什么都想记得但却抓不住”。虽然时移事易,香港电影的面貌早已不同,也斯的谶语依然不容易打破。一次难得可贵的宏大叙事,华丽地铺陈了全篇,憾没能(或不敢?)真正地写下结尾。

     2 ) 影帝云集是否梦回当年?

    《风再起时》是直接集结了五位影帝,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港片,而且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还是20世纪中叶的香港,但是所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却又与印象当中那种充满血腥的权力斗争不同,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风云人物的成长,从一开始的兄弟结识到最后反目成仇的这一系列过程,都让我们看到了枭雄人物的成长,而在这一系列的经历过程当中又不乏缺失情怀所在,相信这样一部充满年代岁月感的港片,能够让大家对于香港是有更多的认识。 这部影片当中的画质和光影的运用把这种香港的史诗气质也是直接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还原出了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街道景区,服装搭配上也很有韵味,复古的浓郁气息也制作的刚刚好,这些质感的内容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甚至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人物的真实感。音乐和画面的完美配合加上演员动情的出色,能够充分调动观众观影时的情绪,更是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观看体验,风云香港时产生的风云人物给我们内心带来的触动也是非常的强烈,对于他们的成长更多的是佩服。

     3 ) 五年,等来了幻灯片

    再等完整版?

    这一部让人不忍心打低分、但观感又格外纠葛的电影——《风再起时》。

    上周六就兴致勃勃的看了点映,内心五味杂陈。比观感更加惨淡的是电影的票房,3.6%的排片,以及2%的票房占比让其前景黯淡,票务平台预测票房最多也就7500万(截稿前已经跌到了5千万)。

    作为一部期待了5年的作品,拥有郭富城、梁朝伟两位影帝领衔的群星荟萃,以及个人比较喜欢但阔别银幕以及周文建,并对电影的故事,饶有兴致。

    没错,5年了,严格意义上是5年半。

    作为华语电影著名“钉子户”,该片是2017年下半年开拍,然后从导演翁子光的长文中得知,该片2016年就开始筹备,就是导演拍完《踏雪寻梅》之后。所以,该片跟《捉妖记2》《寒战2》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电影(比二者晚一年)

    2018年3月就发布首支预告,然后一直折腾到现在。期间经历了删改、重剪、“因技术问题取消放映”等环节,究竟遭遇了那些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风再起时》内地公映版时长为143分钟。翁子光说,该片2018年的粗剪版是5个小时,随后初剪版是3小时45分钟(225分钟)。

    这个片长,跟赛尔乔·莱昂内《美国往事》的导演剪辑版(229分钟)类似,加之电影的故事和背景,从沦陷期开始讲起,故事横跨40年,算是体量相当大了。

    可见翁子光野心很大,大概率想要依照后者,拍一部体量宏大的《香港往事》。

    先别急着把锅甩给审查和删改,因为以电影如今呈现出来的风格,就算没有审查,那个225分钟的完整版面世,肯定要比如今的版本好看,但也不会达到《美国往事》那种级别,因为该片定位出现了问题。

    都说该片是“写给香港往事的情诗”,但这个命题太大了,作为一部港片,想必无论是出品方还是导演,都没想好这封“电影情书”,究竟写成王家卫的形式,还是吴宇森的形式,或者二者都有。

    该片不是传记电影,也不是反黑题材,而是一部非常拧巴的“枭雄片”。

    起初《风再起时》立项的时候,我对电影的故事颇感好奇,因为都这个年代了,还在讲述这个都快包浆了的“四大探长”题材,不太理解这个已经被麦当雄、王晶等导演拍烂的故事,还有什么新意可以挖掘。

    从《跛豪》《雷洛传》《四大探长》,再到《金钱帝国》《追龙》系列,都是一个故事。

    唯一期望的是,以导演翁子光的水准和这个阵容体量,绝对不是拾人牙慧,可能导演翁子光要拍真正的传记或者年代史诗了,而不是“枭雄片”。

    结果,《风再起时》依然是枭雄电影的拍法。

    1991年麦当雄麦当杰兄弟的一部《跛豪》带动了香港导演拍摄枭雄电影的潮流,从形态和质感上讲,枭雄片跟传统港片差别较大,反倒是有些类似于西方黑帮电影,比如《疤面煞星》《情枭的黎明》《好家伙》这类作品。

    但枭雄片又比西方黑帮电影显得“轻浮”一些,最大的区别在于放弃写实而突出娱乐,比如浪漫江湖的描写和大佬英雄的塑造,总体来说还是脱离不开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那一套。

    说白了,所谓枭雄片,其实就是“英雄片”的一种,与张彻的《独臂刀》、吴宇森的《英雄本色》这类电影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充满江湖恩怨和兄弟情义的电影,只不过主角不是大侠或杀手,而是换成了黑帮巨头、或昔日贪污探长。

    同样,枭雄片与传记电影的区别也在于此,因为虽有着真实角色和历史背景为原型,但整体上还是为了突出娱乐效果而将他们的故事传奇化、演义化。

    大致上与《黄飞鸿》《叶问》这样的作品主旨类似,注重娱乐效果的同时,将英雄角色融在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增强电影的厚重质感,反而与传记色彩渐行渐远。

    所以枭雄片基本上都没有采用真名,比如《跛豪》《雷洛传》的角色吴国豪、雷洛,对应的就是70年代黑白两道叱咤风云的吴锡豪和吕乐。

    而《风再起时》,则是磊乐(吕乐)、南江(蓝刚)、严洪(颜雄)、肥B(韩森)这华人四大探长,意义非常明显,就是告你各位,人设虽然有着历史感,但都是假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电影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你说电影是传记片吧,片子无论角色还是情节,都是浪漫主义江湖的风潮,这是枭雄片的做法。那些慢镜头的画面、角色面孔的特写,几乎都要把“浪漫、情怀”这几个字写脸上了。

    那场枪战戏,磊乐给他个双枪和风衣,活脱小马哥了。南江也差一点回到《辣手神探》时期的江浪了。

    ★但你说它是枭雄片吧,翁子光明显是想要拍严肃史诗的,不会像王晶《追龙》那样放开手脚娱乐化,所以又束手束脚,导致该片全片欠缺高潮,要不是精美的画面和演员的表演,都撑不下去,我那场都有观众中途退场的。

    你不能说导演眼高手低,片中磊乐和南江两个时代的呼应,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与成年后的羁绊,能看出翁子光非常有想法,还有筒子楼之间那场枪战调度极佳。

    而极其优秀的历史厚重的质感、镜头调度、乃至光影细节和演员表演,组合在一起,就变成PPT。

    与其埋怨审查,倒不如把锅甩在电影公司和发行商上面,我感觉导演创作可能受到了出品方的干扰,这么大投资的电影肯定要为市场考虑,导致电影风格,一会儿王家卫,一会儿吴宇森。

    PS,片中探长们最后都(依照现实)善终了,还不如当年《四大探长》玩得溜呢。以如今电影的定位和市场需求,该片从根上的就有问题了。

    所以,骨子里面港片导演的风格以及习惯手法,加上对市场的期许,最终让《风再起时》成为一部想要走严谨历史史诗路线却又巴望着娱乐效果的混合体。

    再加上想讲的内容太多,如今这个143分钟的版本,不是什么“香港往事”而是“两大探长情史往事”,主线剧情和年代背景几乎被掏空了,那些精致的情节和演员优秀的表演,换来的是弱化的情节和生硬的拼接,并欠缺高潮。

    如果完整版有机会面世的话,那时候再说。

    哪怕225分钟的足版确实存在,我认为该片也无法达到当年《跛豪》《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雄霸天下》系列的水准。

    人家那才是定位明确,一开始就是要借用吴锡豪和杜月笙的名气打擦边球,时代背景里加入大量野史传说+原创内容,走精致娱乐路线并兼顾历史厚重感。

    这些是昔日的港片娱乐本质,从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枭雄片”。

    如今《风再起时》这个样子,一声叹息,是香港电影在这个“新旧交替”了很长时间的时代,一度打算“换一种拍法”,但某些原因,还不得不重拾昔日娱乐本质的纠结产物。

    最后说说演员吧,跳出电影,着重说两位,周文建与艾迪。

    郭富城与梁朝伟自然都是顶级发挥,两位在片中分别有《雨中曲》和《钢琴师》的梗。

    许冠文饰演的李子超出镜不多,但绝对神演技;片中俺最喜欢的角色,是谭耀文饰演的严洪。

    ★好久不见的周文建,公映版里没啥表现机会。

    周文建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演员,因为身高马大的原因,早期老演一些反派或硬汉(《城市特警》《警察故事续集》),直到中期挖掘出了喜剧色彩,《孟波》《七月十四》里老演一些比较“萌”的角色。

    其中他和王敏德主演的《月黑风高》,是俺最偏爱的冷门港片之一。

    该片堪称爆笑版的“野兽刑警”,也该片喜欢上了周文健与李宗盛(周文建片中高唱《寂寞难耐》),成奎安在片中也奉献了生涯中最可爱演出:“骑车子快死的”(jesus christ)。

    翁子光还真喜欢用久不出镜的老港星啊,除了周文建外,还有在本片里饰演南江父亲的艾迪。

    ★艾迪,被誉为“失踪影帝”,80年代初期很火,不但长得帅而且演得好,并凭借《边缘人》获得19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但之后艾迪跟电影公司(新艺城)闹矛盾,事业走下坡路,心高气傲的他一度拒绝出演《英雄本色2》(他说当年这件事挺后悔,并直言自己过去脾气太直,“不懂做人”)。

    再后来他远赴台湾拍戏,但拍摄电视剧《猎鹰》的时候,他在从三层楼高的船上跳到码头的一场戏里,不慎跌断了双腿,从而宣布了演艺事业的结束。

    退出演艺圈的艾迪一度被传经营男色酒吧,但实际上人家改行经商做国际贸易,早已发达并移居美国。翁子光拍《踏血寻梅》时,就把艾迪从美国“挖”回来,片中饰演郭富城的上司。

    艾迪在访谈里说回港拍戏不是为了钱或重回演艺圈,而是孩子也大了,生活无聊,晚年找点乐趣。

    本片除了艾迪继续参演外,还有《逃学威龙》里的“校长”陈国新、《古惑仔》里的“韩宾”尹扬明、吴耀汉等老港星。

    “四大探长”原型人物大多众所周知,而谢君豪版的“跛豪”,堪称几个版本里最差的一位了,形象和气质都不符。

    特别说一位,电影里有个配角——四大探长身边,何启南饰演那位组建足球队的警长曾世荣,原型就是曾志伟的老爸曾启荣。

    PS,电影不推荐,但别说什么“港片已死,且看且珍惜”这些二极管话术了,公映版确实观感不佳,没什么可“珍惜”的。

    而港片近期《还是觉得你最好》(饭戏攻心)《正义回廊》《毒舌律师》乃至《明日战记》都是如火如荼,明显有复苏的迹象,谁说“已死”?

    但如果真想看的话,尽量选粤语版,国语版一般。其中给梁朝伟配音的竟然是祖峰,不是不好,有点别扭,尤其在是同期《无名》里梁先生还是自己原声的情况下。

    对了,作为一部5年之前就杀青的电影,观众可以在一部新片里看到5年前的梁朝伟和郭富城。

     4 ) “梅毒”和“规矩”的语境变迁——透视《风再起时》的阶级纵深

    本文首发于“半斤八两抡电影”公众号,作者:半斤

    错位剪辑

    影片开场,一系列看似乱序的紧张场面,有人逃离,有人追踪,有人仓皇,有人焦急,穿插着廉政公署四处出击的调查行动,直到梁朝伟饰演的探长出场,拜访廉政公署负责人,节奏才开始稳下来。

    只称“探长”,而不称名道姓,显然是叙事安排。接下来的黑白影像里,先出场的是青年磊乐,后出场的是青年南江。此处观众只能凭借形象去猜度谁是将来的梁朝伟,却没有具体指向。在开场的快节奏剪辑段落里,曾经有一处是廉政公署负责人的台词——大意是“五亿探长,一定要查到底……”,此处是惯用的悬念,让观众带着疑问去求索——“五亿探长”怎样了?现在出现的“探长”又是谁?

    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故布疑阵,因为梁朝伟饰演的角色早被影片宣发透底。反而是,在这样一个开场的视听逻辑里,我们会在一开始就混淆两个人:黑白影像里的青年,谁都可能成为将来的“五亿探长”,谁也都可能成为只身闯廉政公署的“探长”。通过视觉的、叙事的诡计,把两个人剪辑成一个,早在《无间道》第一部和第二部已有珠玉在前,用意在强调命运无常,两人各自走上无法选择的无间道,成为自己一开始要铲除的那类人,卧底数年,终于彼此莫辨。

    《风再起时》的错位剪辑,并不是要强调个体的“莫辨”,而是指向群体的(阶级的)立场。错位剪辑出现在开场,给整部电影的剪辑定了调,以两大探长的视角交错呈现香港的警界变迁,跨度近四十年。这一剪辑思路显然不是为了突出“双雄”套路,导演的用意不在表面的戏剧性。两大探长的冲突,被处理在了暗处,不可开交时,安排阿嫂走一趟就解开了,这是对传奇性的消解。把两人写成一个群体,没有南江也就没有磊乐,所谓“五亿探长”在《风再起时》中指向的是两个人、甚至一代人。他俩的时代,终结于廉政公署确立的时期,他们立下的规矩被新秩序取代,成为历史。

    错位剪辑,以最为简略的手法,点出了两人殊途同归的抉择与命运,无论是手电筒里塞保护费,还是给英国警官擦鞋,无论是逃亡于大陆,还是被俘在香港,两个青年在影像中就是一个人,他们都代表了香港青年——不甘于环境的规训、反抗旧秩序的迫害、苟活在侵略者的脚下……他们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只有委曲图存的挣扎。只是,1970年代与廉署对峙的“探长”,已经成了他们曾经反抗的对象。对抗廉署调查,固守旧秩序,“探长”的远遁是必然,他们是趋利自保的既得利益者,而不再是挣扎求生的普通人。影片终局,以探长们的全身而退,盖上了时代之棺。但同时,廉政公署虽败犹荣,在视听处理上彻底压过了旧秩序的垂暮豪杰。李子超(许冠文饰演)的慷慨陈词,或许败给了港督的“既往不咎”,可是,他提出的公务员理想,经由一则新闻婉转实现。这则新闻的见证者,是远遁北美的暮年老人——曾经的五亿探长磊乐。而李子超的理想实现之地,则是曾经与香港一样饱受战争和殖民摧残的另一处所在。

    可是,正如导演亲自阐述的,“写给香港的情书”毕竟还是情书,总也忍不住要给豪杰唱悲歌。因此,影片最后一个段落,是不能忘记的生存信念——风中残烛般的磊乐,只有在吞咽水果的时候,才能想起自己曾经是残酷生存环境的幸存者,甚至是后来的生存法则的制定者。此处的视听设计,以吃的本能唤醒生存本能的记忆,彼时黑白影像里的磊乐,从死人手上夺食,目光如虎。

    “梅毒”的语境

    错位剪辑结束于抗战胜利,两个青年重归警队。形象上过渡到梁朝伟和郭富城,经由战争摧残带来的沧桑感,弥合了演员与角色间的年龄差距。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共同出现的第一场戏,也是彼此第一次相识的段落里,各自所操的语言——磊乐的潮州口音粤语和南江的标准英语——除了揭示两人的出身差距,还看似无意地埋了个伏笔。当时,在磊乐夸张地向警局同仁汇报自己的英勇之后,南江镇定而幽默地对英国警官做简报,他讲了个荤段子,提到了一个词——“梅毒”。这个潜藏在英语荤段子里的syphilis一词,逗笑了当时警局里所有的英国佬。导演给了磊乐一个反应,他讪笑着,掩饰着自己根本不通英文的尴尬。

    这一刻,两个未来的探长,高下立判。用英文讲荤梗儿的从容,暗示了南江才是真正能与殖民当局沟通的人,也同时点名了将来真正定规矩的人是南江,而不是磊乐。这是语言的壁垒,同时,也是语境的阶级落差。这一“闲笔”就此搁下,直到磊乐扇了南江耳光之后,独自去夜总会消遣,遭遇舞女。此处突兀地插入了一段黑白影像,交代出磊乐心底一直爱着一个女人——小榆。因为磊乐当时的弱小,无力保护小榆,她就此被强占为慰安妇,沦为日军的泄欲工具。抗战胜利后,小榆被救出,可是,因为磊乐的穷困,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小榆失去治疗机会惨死。夺走小榆生命的,正是“梅毒”。

    在医生口中说出的“梅毒”,呼应了南江用英文说的“梅毒”,此时彼时,同一词汇飘荡在不同的语境上空。日军犯下的罪,成了英国殖民当局的笑料。小榆的死,对磊乐而言是愧疚的烙印。而在观众处,多了一层心疼——磊乐永远不知道,夺走他挚爱女人生命的死神般的词汇,就盘踞在他赖以为生的空间上空,成了南江的社交扶手。磊乐不通英文,就永远不会知道“梅毒”一词也被他自己笑过。影片中后段,两位探长言和,在理发店背向而坐,南江又抛新词——Human Resource,磊乐的反应已经不是讪笑,而是半嗔半笑地训南江拽洋文。这里的“人力资源”,在彼时的殖民时代,是探长之间的势力划分,一句英文,重整了分裂的警界和黑社会的秩序。

    磊乐的无知,南江的从容,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而更可悲的是,他俩虽同为受害者,却也有阶级的高下。看上去,南江是磊乐的副手,其实英国的警界高层倚重的是南江。这一设计被两次强调,一是磊乐刚刚成为探长时,行事高调,英国的警监暗地问南江的意见——是否要替换掉磊乐?第二次,是南江和磊乐对立,矛盾激化到极点,蔡真私下找南江,问为何南江与磊乐作对?南江复述了被警监询问的事实,洗清了自己,指明他一直保着磊乐,坏规矩的是磊乐夫妇。这一段落有两层用意,一是强调南江对磊乐不存在个人恩怨;二是强调南江更得警界信任,他的出身、语言、行事风格,都更适合做殖民者的帮办。

    在这一层面,杜鹃饰演的蔡真是另一个语境里的南江。蔡真是苏州移民二代,出身暴发户,懂英文,会交际,有城府。她替磊乐做脏活,暗地合作勾连的势力,同样都是外省势力。14K的郭少帮主,跛豪夫妇,是蔡真用以牵制整个黑社会的左右手。甚至她资助的剧团,也同样是混迹香港的漂泊客。蔡真和这些人同在一个语境里,她们之间更容易沟通利用。有人批评杜鹃演的角色离谱,这是没看懂香港彼时的生态。导演用一明一暗,勾勒出警界和黑社会两个彼此依存的群体,仅用两个角色,肩负了叙事里的情感线和“事业”线,凝练而有效。

    殖民地的“老规矩”与“后殖民”的新秩序

    蔡真和南江,都是暗中制定规则的人,她俩把磊乐推上巅峰,连理由都一样——喜欢他的简单直接。他俩之间说的话,磊乐照样听不懂。蔡真暗中串联黑帮,操控两股势力彼此牵制,让磊乐从中得利。然而,跛豪的失控,坏了南江的理想,所以才有那次枪击。蔡真只身拜访南江家,两人谈的也是“恢复秩序”。谈生意非要牵扯感情,暴露了叙事者的不自信,蔡真的脱衣穿衣也是港片的恶习,却也无碍主旨。

    蔡真代表原始积累,南江代表监督纠错,两人共同成就了磊乐的霸业。南江始终追求的是完善某种“规矩”,从磊乐提出帮派势力新格局开始,南江就在给他的“理想国”查漏补缺,他自称“聪明人”,只求最优解。当他面对14K的骚乱时,也把政治诉求抛在一边,甚至为了解围可以随口编出自己的政治底色。南江所执着的“规矩”,是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相当于“给每个人擦鞋”。蔡真的规矩,是扫清磊乐路上的一切障碍,不惜献身,这种狂热令人费解,因此不得不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爱你没商量”。可悲的是,蔡真和南江同样短视——她俩只解决问题,而枉顾问题的根源。她们的献祭,造就了磊乐的独断和膨胀。在陪着磊乐任性的每一天,她俩还要同时给自己洗脑——这是为了人人有饭吃。磊乐是异数,他并不想改善什么,他要的是破旧立新。他毕竟只是个实用主义者,要的是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真正建立“理想国”。年轻时,磊乐拒收保护费,并不是他多么热爱警察职业,而是他不屑与黑警们为伍。中年时,磊乐要定规矩,为的是人人有钱赚。可是他根本不考虑自己既当裁判又下场踢球,做蛋糕的是他,分蛋糕的也是他。尽管暂时解决了黑社会的乱局,可是把黑警养得更黑。所以才有后面许冠文饰演的李子超的控诉。

    磊乐作为探长,他管理黑社会的理念简单粗暴——成为最大的黑社会。有他在,秩序不乱,社会维持表面繁荣。但是,正因为有他在,繁荣背后是民众的不堪重负。磊乐破了英国殖民者的规矩,破了日据时代的规矩,建立了自己的规矩。为了生存,他把“弱肉强食”法则推行到极致,他自己做食物链的顶端。

    磊乐和南江,都想抛开英国老爷,他俩要实现的是自己人管自己人。可是,他俩的“管”,根本不是香港底层人想要的。李子超面对英国高层控诉,民众家里着火都要塞钱给警察,才能有人来救火。1960年代,在劳动者多次暴动的香港,磊乐和他的旧秩序已经无限接近于他刚做警察时候所反抗的“潜规则”,而他身处顶层,沉醉在他的认知偏差里,用黑钱筑牢他们的特权者城堡。

    代表香港民众的是廉政公署,许冠文饰演的李子超出场,新秩序挑战旧规矩。李子超登场给自己的定位是“公务员”,他为纳税人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许冠文在媒体面前讲的一句话,他说公务员受贿就是“礼崩乐坏”。他用的词回归了华语传统语境,而他描述的理想社会,则是公平透明法治社会。这是以“后殖民”的思路和词汇,反抗殖民者,同时拥抱现代法治秩序。李子超代表的廉政公署,是对特权阶级的公然宣战,因此被警察暴动威胁,甚至逼得英国殖民当局暴露了本色——只把香港当成殖民地。港督一句“既往不咎”,险些灭了香港的未来。

    众所周知的历史常识是,廉政公署是香港后来成为法治、公平、自由的经济中心的前提保障。而《风再起时》的磊乐、南江、蔡真们,他们的存在和成功,一方面阻碍了新秩序,另一方面也是黑色的过渡期必然的污点。他们做大了蛋糕,代表了香港财富的原始积累阶段。

    只是,李子超的出场太晚了,尽管导演用他做开头结尾,试图做成闭环的叙事结构,呼吁法治社会的来临。但是,真正的主角还是弱肉强食的人,小榆、小燕以及被磊乐杀死的小榆哥哥,都是人血馒头,都不可能被浪漫化的《风再起时》所关照到。小榆和小燕,她们的美,被磊乐记住,被镜头凝视。而小榆的哥哥,就只让我们看到了被咬掉的耳朵,和囚服上绣着的号码。在故事本体里,战争并没给豪杰们带来多深的创伤,反而是杀不死的让他们更加强大。甚至,在被绝对浪漫化的爱情里,磊乐对小榆也犯有理所当然的生存原罪。如果不杀了小榆的哥哥,磊乐就必死——这个残酷游戏,又让磊乐多了份亏欠,小榆因此成了不可忘记的存在。

    但是,镜头里的磊乐太过潇洒,他和南江的举手投足,每一帧都能成为《名利场》的封面。所谓的“罪”,只是他在染上鸦片瘾时候才被提及。而他就连抽鸦片都被叙事者同情,当时他正陷入到另一段创伤——小燕和胎儿都被害死,而这也是他对小榆的镜像之爱,由此显得专一纯情,小榆和小燕的生命代价,换来了磊乐的悲情高光——他永远得不到他相同阶级的爱人。

    比起导演对磊乐和南江们远走他乡的落寞施以的同情,我反而更关心磊乐是如何从卓尔不群变成同流合污的?如果说为了生存?恐怕是太过牵强的理由。毕竟,磊乐从不反思,南江也不忐忑,他们都没有《美国往事》中麦克斯和面条的审视与自省。毕竟,客死异乡的磊乐,只是忘了意气风发时喝彩狂欢的拍子而已。

    《风再起时》浪漫化的视听里,磊乐们的罪,被粗暴地归给时代,因而每一个代表着阶级群体的角色纵深也被压得扁平。“给香港的情书”由此更像是一张明信片——取消了阶级纵深的角色群像,充其量只能是做旧的景片。

     5 ) 好久不见还是不如不见

    2017年在同一家影院看了同样的题材《追龙》,那时候那部港片质量好,观赏性强,口碑好,但观众也并没有那么爆,如此优质的港片在大陆市场已经现出颓势,今天再次观影同样题材的《风再起时》有点苦涩,人少的可怜,港片在大陆已经回不到2013年开始的《澳门风云》横扫春节档的时候了,尽管每年都会有一部过硬港片在大陆上映,比如逆袭2018年十一黄金档的《无双》还有2019年疫情未来时《扫毒》2和2020年底的扛着疫情大热《拆弹》2、2021年硬核凭实力的《怒火重案》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最后荣登纯港片大陆票房第一名,但已经没有了轰动效应,也无法形成连续的态势,终归只是零敲碎打,2022年,已经记不得大陆电影院是否上映过港片了,翻看记录想起来看了一部《神探大战》口碑不错,票房一般。

    说回来,这片子演员演技没问题,老戏骨许冠文、吴耀汉、太保这都是从港片的发迹和顶峰一路扛过来的,只是导演把这个片子拍的过于文艺,没有爆点,时长也过长了,国配不给力,粤语估计好看点,为了过审删减了一些吧,张兆辉、张文慈都在哪儿,刘洵老师戏份很少啊,还有鸣谢了陈惠敏先生,。新一代大陆观众对香港那段历史没兴趣,香港皇家警察、英式正步、绿军装、驻港英军、ICAC、女王照片、14K、新义安,对于那些没看过港片影碟的新一代观众都很陌生了,也许港片是该和大陆电影院说再见了,好久不见的粤语版不如不见吧。

     6 ) 磊乐的地狱——黑暗中的狗

    我很震惊和惊喜《风再起时》是通过关注【人】来讲述上世纪的香港!这种人文关怀会让人感到充满希望,这其实和《踏血寻梅》如出一辙,导演虽然戏称自己没风格,但这种敏锐和关怀就是翁子光!

    我很少看到国内有电影会讲述战争引起的恶,是如何改变和塑造一个人的。磊乐和南江互为对照,决定他们二人人生的重大事件全部发生在战争之中。

    【磊乐】杀掉517号犯人得以活命,但是他的灵魂却永远地坠入地狱,从人变成了兽,变成了“黑暗中的狗”(对应片尾曲《黑暗中的狗》),他的兽性也让他在今后的权力斗争中占据主导,他的欲望是无穷尽的。另一方面,他的一生也都在为517赎罪,他也在抓住能抓到的一切填补自己备受折磨的内心,

    他对小愉也许更多的是愧疚与同情,当年没有钱救小愉,他受贿收钱,连套房号也选择517,他一辈子都逃不出的517。

    但钱解决不了他的痛苦,他开始找小愉的替身,小燕,甚至给儿子起了女孩的名字“念愉”;

    然而女人解决不了他的痛苦,他说“我好痛”,他开始吸大麻;

    但大麻解决不了他的痛苦,唯有爱是可以缓解这种痛的。

    所以磊乐的人生上上签是娶到老婆蔡真,即便她知道最真实的磊乐永远放不下517和小愉,但仍然喂他饭吃,不放弃他,才远离堕落。(磊乐的动心点好像是是喂饭(.),小愉救他喂饭给他,他跟人家好,蔡真喂饭给他,他和蔡真和好。)

    磊乐的另一个很大的技能特点是用人,会交朋友。这点和南江有鲜明对比,南江初次立功是让同僚把子弹给他,他自己一人去抓捕。南江是有事自己往前冲的人,磊乐则是把对手收编。

    从底层爬上来的磊乐是一个人精,也许是517号的经历让他太清楚人是什么德行了,所以当别人玩钱、玩毒、玩性的时候,磊乐在玩人。

    磊乐居然没有杀了严洪,而是把对方吓到脸部肌肉不受控制,正式收编麾下,让他亲手做掉兄弟跛豪,(这其实很像当年日军让他杀掉517号,他才得以活下来,但是他的灵魂已经死了。所以现在他也让严洪杀了自己的兄弟和跛豪,并告诉他“你早就死了”,还让他做自己狗。片尾曲《黑暗中的狗》说的也是磊乐,所以他也让严洪做他的狗。磊乐把自己经历过的地狱,也给到想杀自己老婆的严洪,这是他认为的最严酷的惩罚。);

    双十运动,磊乐抓捕14k,放郭少爷回台湾,但告诉郭少爷自己也会送一份致敬给郭老爷,磊乐把对手都变成了朋友。

    磊乐娶蔡真,也许年轻的时候真的有激情的爱情在其中,但重要的是其大小姐的身份,也一定会帮他平步青云,他也一定知道自己老婆在外面为他遮风挡雨,同14k联手干掉老警长;

    磊乐选择和南江合作,他知道他不比南江聪明,所以听取南江的谋略;

    就连严洪都知道,“磊乐不愿脏了自己的手。”

    最终,见好就收,第一个拔腿就跑向加拿大的人,是磊乐。

    (不得不让人想到,磊乐如果生活在这几年,肯定手握好几家核/酸公司)

    所以,南江的两句经典台词“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狭路相逢,智者胜”,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磊乐。

    郭富城从未演过如此困于黑暗中的角色,嚣张外露,霸气十足,这种突破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南江】和磊乐对照,在战争中抽到了放过他一马的日本军官的上上签,他还有爱他的父亲一直陪伴着他。所以他还保持着用灵魂去爱上他者的能力,而且他有爱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需要过多的野心和欲望去填补,也许这也是他始终不会正面和磊乐对冲的原因。

    只可惜,他爱上了蔡真,爱上了磊乐的女人。最终,他只能遗憾说再会。南江最终欺骗自己爱上Cora,“演得久了,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剪辑】

    其实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导演很有野心,在利用剪辑创造人物本身的反转。

    前半段,磊乐是嚣张、霸气的、“天真的”,能当探长,在外人看来,大都是老婆蔡真的功劳。

    前半段,南江是谋略十足的,被扇耳光的积怨,一定会和磊乐对着干的。

    但后半段,会发现磊乐其实是人精,他在用一生治疗自己;

    但后半段,会发现南江其实是情痴,他在用一生错过挚爱。

    《风再起时》绝对是影院中一部独特的、非常少见的、在大时代很多基于真实事件的背景,勾画出独特的主要人物的群像,以及仍然不忘刻画普通百姓及众生,以及廉政公署。这种悲悯的人文关怀始终存在于翁子光的叙事之中。而至于翁子光导演所述,《风再起时》是导演充满诚意地献给那个时代的香港,以及那个时代的人的情书,翁子光真的做到了!

    而观众将会收获的是一段关于上个世纪的香港的、虚幻和现实交织的、感慨万千的梦。推荐到大银幕观看!

     7 ) 《风再起时》,翁子光的“香港往事”

    《风再起时》是双雄故事,电影的一开场就能显示出这一点,梁朝伟和郭富城的旁白相继而起,这是属于香港华人总探长南江和磊乐的双视角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充斥着宿命感。

    故事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动荡的香港,南江和磊乐,一个是马上就要和家人踏上逃亡之路的富家公子,一个是初入警界的愣头青,双线并叙,显然他们的故事注定了会有交集。

    作为一个小警员,磊乐一开始内心还存有正义感、有理想,会坚持做正确的事,那时他说“不收钱是因为不想成为烂人”,没想到到最后他却说“没钱会死人的”,这是大环境使然,从不想随波逐流到登上权利之巅,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所以电影到后面,许冠文那一段振聋发聩的关于廉政的独白和磊乐最初的理想形成了互文关系时,磊乐的命运和人生便更显讽刺和悲怆了。

    在踏上逃亡之路的前夜,南江面对打字机和枪该如何二选一时果断选择了后者,他本以为在这乱世之中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却不想家人依然无法得到他的保护,到最后亲情和爱情都不遂人意,他只能把这一切看淡。在遇到磊乐时,那时南江的心思早就转向了争权夺利,但经历了合作、背叛、夺权后,在枪口瞄准对方的那一刻两人又不约而同放下。争权夺利在这一刻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翁子光是作者型导演,《风再起时》是反传统类型的,是有他自己格调的“香港往事”。这是一个诚恳的故事,有作者表达,有对逝去时代的还原,音乐和画面也特别考究,可谓20 世纪中叶的香港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大家如果有机会还请选择粤语版观赏,那样对白中所富有的情感在传递给观众时才不会有所流失。

     短评

    HKIFF 46;有幸成为第一波儿在大银幕上而且是IMAX看这部的观众。又一次在银幕上看到托尼老师的表演,听到熟悉的声音独白,很满足。影片受到墨镜的影响很明显,杜鹃的形象设计和镜头处理很像《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而托尼抽烟的状态仿佛重演了周慕云。几段文字插入,水坛,时代感的营造像是在看《一代宗师》。可是墨镜的优点在于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很充实,而不是把一个复杂故事讲的碎片化。导演在本片的类型定位上较为模糊。流畅性不如《追龙》那样紧凑,但好在制作更细腻精致。

    8分钟前
    • 胖彼得与狼
    • 还行

    多一星给伟仔,救命,滥用的慢镜头造成的廉价mv感什么都救不了,date都吐槽杜鹃根本就不会演戏永远都一个表情。

    13分钟前
    • C。
    • 还行

    这部电影让我真切感受到,一个导演是怎么调动他自己所能调动的一切审美、记忆乃至是生命能量,掏心掏肺地、十分刻苦地以电影化的技巧去记录和诉说“我城”的历史和故事。这是属于翁子光的“香港往事”,更是一颗弥足珍贵的时光胶囊。

    14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拍得挺好以后别拍了。(全程想搞死郭富城,我不李姐,but许冠文yyds!)

    18分钟前
    • 🌞娘卷卷🌙
    • 还行

    没有呼吸感的影像,精美但令人疲惫,每一分每一秒都按着观众的头“看,我的调度多牛逼!”“看,我勾勒的时代多恢弘!”

    23分钟前
    • 凹凸代餐
    • 还行

    珍贵的映像,极致的浪漫。男人致死是少年。人这一生,忘不掉的,留不住的。一个白月光,一个朱砂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百年际遇,过眼云烟。

    28分钟前
    • Momoss
    • 力荐

    这是踢踏舞纯情少男养成记?脏活老婆干,还搞个燕燕类愉的狗血初恋和情人的替身文学,谈着恋爱突然印度跳舞进雨中曲,然后又花样年华和春光乍泄,给郭富城床戏时候的大肚子好几个特写,是觉得自己特化很牛炫耀一下?主角的三角恋太离谱!郭富城梁朝伟开枪互射那里真的笑出声,那个脚丫子踩脸的镜头要表达啥?枪火下的纯真?看得我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么好的卡司就搞出这么垃圾的电影,唯一一个优点就是年轻演员长得很像郭富城,流水账的剧情2个多小时的片长,太难熬了。

    32分钟前
    • 手可摘星辰
    • 很差

    有大製作的幾個通病 但是痴咗線⋯ 我第一次覺得兒女情長這麼好看⋯⋯ 也是結結實實地嗑到了⋯ 同人文都不敢這麼寫! 偉仔喊咗幾次我就喊咗幾次⋯⋯ 性別意識是差的但是鏡頭表達是好看的(雖然有幾段真是頂唔L順) 在想的是李/杜/曾的角色在本地的女演員群裡就當真沒有合適的人選嗎?我覺得顯然不是的 都只是因為「男人戲」功能化了女演員 男主的人格有多豐富女主就有多功能化 仲有 這麼多「常看常新」的對白真的看得心塞 和一些「唔好俾我知呢段配樂係邊個唱」的時刻 all in all 我竟然會想再看(雖然能預見到結果是受不了男性自信的外現) 為了氣氛加半星 雖然郭富城的毛孔 巨大無比(對不起 字幕都錯到離譜 credits也是

    36分钟前
    • 雲山琳琅
    • 推荐

    太像b站那些港风滤镜的剪辑合集了

    38分钟前
    • jjjjijjji
    • 还行

    散是满天星(指细节),聚是一坨屎(指主线)

    40分钟前
    • popo
    • 还行

    4星。两个多小时想展现香港历史,剧情真的好赶,还有点子莫名其妙,又想花样年华又想无间道的…但是演员配乐真的很棒!

    42分钟前
    • 糖右右
    • 推荐

    最大的问题是你感受不到这部电影的主题,好像只是用一种很漂亮的方式,把两位主角的一生平铺直叙地讲了一遍,可是再漂亮也没有灵魂,人物的躯壳里缺乏那个根源的、决定性的东西。追龙的故事拍了这么多遍,翁子光的贡献是什么呢?只是慢镜头和漂亮的调度吗?导演的女性观念从《踏血寻梅》至今似乎也没有任何改变。当他反复拍摄梁朝伟在办公室里独自跳舞的时候,这真是一个男性创作者的自我陶醉,他将无法得到的女人供上神坛,他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一种对于权力的、懦弱的想象。

    45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HKIFF46 终于在电影节上首映,估计离正式上映不远了,但应该都要降低期待值了。翁子光恐怕太喜欢王家卫,这部电影处处可见模仿痕迹,可这么一个双雄故事变调成《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就不太着调了。故事没好好说就一顿摆姿势摆镜头玩调度,美是美的,但细想就是浪费时间……电影的“戏点”在郭富城,但着墨较少、藏在背后的梁朝伟显然更迷人,而这部由两位影帝+杜鹃参演的电影,本该呈现得比现在好很多。

    49分钟前
    • kinder23
    • 还行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名的剧情时间线是打乱的,但剪辑很顺畅,而风再起时的时间线是顺序的,剪辑却很混乱。

    54分钟前
    • 鐵馬冰河
    • 较差

    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四不像的类型、混乱的叙事甚至糟糕的人物设定,你永远无法理解为啥枭雄片也可以拍成三角恋。看得出翁子光想用《一代宗师》的方式以几个人物串联起香港几十年的历史,可惜只学到了浪漫的外形,却没能学到墨镜王见众生的魂魄,所以电影的人物总是和背景游离。但导演太懂得利用两位影帝的个人魅力了,伟仔弹琴城城跳舞,这比拍他俩枪战要好看太多,从这一点上他又做的很对。原来四大探长的传奇都是幌子,导演想拍的风从来不是腥风血雨,而是风流梦,他对香港真的爱的深沉。

    58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不拍枭雄拍时代,不是类型是造梦,格局打开,诗意澎湃。在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浪漫主义想象,试图洞悉历史的幽微。有意淡化吕、蓝的枭雄色彩,集中于他们的发迹与罗曼史。避免了与九〇年代港产枭雄片的雷同,却有王家卫式风格的影调。篇幅虽有143分钟,还是显短,只能是浮光掠影,尤其年代的跳跃是要追剧情的,叙事有断裂感,罗曼史倒可以慢下来稍作停留。镜头很贴演员,表演得到最大检视。有些回忆、幻觉和睹物思人的戏,像各式各样的梦,总会忘记,但那个瞬间会记得。许冠文的英文总结性陈词很精彩,和《抢钱夫妻》那段一气呵成的Last Tango异曲同工。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开头十分钟我寻思这片怪不得有岑建勋,涉及到以前港片不会谈及的英殖时期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危机,还有点期待。结果后面140分钟坐如针毡,人物莫名其妙、台词、编剧、女性角色都单薄无比。音乐cheesy到爆!以后赠票也不看港片了,再见👋

    1小时前
    • i-Kuma
    • 较差

    想讲一百件事儿,一百件都没讲好。其中不乏《春光乍泄》《雨中曲》《花样年华》《美国往事》《罗曼蒂克消亡史》,继音乐裁缝之后,头次见电影裁缝。

    1小时前
    • may
    • 还行

    点映,我应该是大陆最早一批看到这电影的人了,俩小时的片子像两个世纪一样漫长,看的我直敲太阳穴。故事讲的不明不白,两位男主的对抗戏拍的若即若离、云里雾里,让我一头雾水;女主的感情戏更是匪夷所思,当贤内助也就罢了,渣男都出轨吸鸦片了,还不离不弃,何苦自己剥削自己,“电影可以还原历史,但是是拍给现在的人看的,要服务于当今的时代观念。”。有人说电影遇到了严苛的审核,所以导致成片不佳,我确实在里面看到了不少敏感的东西:性爱、国党、吸毒……影片里没有一个好人,而一纸特赦免去了他们所有的罪行,最后幸福终老,演职员名单前也没加几行小字,这种叙事我还是从来没有在影院见过,他标志着一种新的可能性。但有敏感内容便是好嘛?是无奈妥协还是噱头恐怕只有导演知道,反正我没觉得这些情节起到了应有的功用。

    1小时前
    • 收到请回复(
    • 较差

    郭富城和杜鹃跳舞那一整段,也太像德芙巧克力广告了吧😪

    1小时前
    • 雾都一枝花儿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